刘晓红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卫生院中医内科,内蒙古扎兰屯162650
刍议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
刘晓红
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卫生院中医内科,内蒙古扎兰屯162650
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几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基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病理机制的分析,分别探讨了糖尿病不同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效果十分明显,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疗效相对较高。结论结合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适宜的降血糖药物,也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中医基础治疗方法,也获得了显著疗效。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中医疗效
在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多种因素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三大主要慢性并发症,据统计其发病率可占糖尿病各类并发症患者的60%,随着不断延长的病程,基本上能够达到95%[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发展受病程、血压、控制血糖指标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大部分患者具有发病不明显、影响很多组织器官、难以根治、缓慢发展、晚期目前无法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等临床表现。因此,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逐渐成为一个临床研究热点,在实践中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在中医临床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唐宋时期的有关中医文献最早记载就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论述,至金元时期的很多中医论著中的论述更加详细,但目前分析对其病理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相关论著还相对较少。近现代很多研究都涉及到糖尿病,尽管单独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论著较少,但也存在糖尿病发展转归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纵观糖尿病的中医病理机制,主要体现在脾虚、肾虚、血瘀及肝郁等四种观点[2]。目前中医消渴病已明显超出传统按照症状确定疾病名称的范畴,各证型、病期的糖尿病都按照消渴进行治疗,因此,应从完整动态的总体方面进行探讨消渴的病理机制。
内生燥热,阴津亏虚,其本质是阴虚,燥热只是表现是最初消渴发病的病理机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标本虚实各不相同,大部分1型糖尿病及2型青少年糖尿病发病患者都表现出发病比较突然的实证,而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是缓慢发病,病势不是很严重的虚证。治疗糖尿病不及时或较长病程导致其病理机制向气阴两虚方面进行发展,具有较长的气阴两虚阶段,气虚或阴虚的情况各不相同。患者也同时存在程度不同的血瘀病理机制,在临床中表现出血痹、脉痹证候。糖尿病患者发展到晚期,就表现出阴阳两虚,产生肾阳虚衰,进而引发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在此过程中,患者血瘀症状逐渐加重,是产生慢性合并症的一个主要病理机制[3]。
在糖尿病慢性合并症患者中,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最早并具有比较严重的症状表现,可影响到患者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最多见,具有四肢麻木,疼痛感比较明显,属中医虚痹、血痹证候范畴。临床中植物神经病变具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心悸,盗汗,便秘等都比较常见。也产生中枢神经病变,只是相对较少,还可表现出软瘫、痴呆等症状。大部分糖尿病神经病变都产生于消渴气阴两虚阶段,如果不能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指标,不合适的基础治疗方法可促进病情发展的晚期而难以治疗。其中气阴两虚与痹阻血瘀是病因病理机制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可主要采取通络化瘀,养阴益气的治疗方法[4]。中医临床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一种血痹证,消渴病程较长,失养经脉,阻络瘀血,血涩血虚而引起,可采取通络化瘀、止痛行气及养阴益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药方为:地龙、鸡血藤、丹参、川芎、沙参、生地、莶草、赤芍、西洋参、牛膝,严重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添加蜈蚣、全蝎等虫类搜风止痛药。中医将糖尿病性腹泻归纳为泄泻,不仅在血瘀证中可发现,在脾肾阳虚证候患者中也较多,属阴阳两虚证候,大部分患者主要有衰竭,神疲,消瘦,泄泻水样便等症状表现,严重患者还同时伴随脱肛,晕厥。在收集的3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显效,16例患者有效,仅2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有效率为93.3%。
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因素不仅与糖尿病基础治疗具有一定的关系,还和患者血压与摄入的蛋白质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具有比较严重的危害,后期患者产生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等后果。糖尿病肾病的有关中医治疗报道相对不多,在临床中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确保选择饮食疗法,控制血糖血压等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基于此对患者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可使一些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或延缓恶化,但患者若肾功不全则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都具有超过10年的糖尿病病程,临床具有比较明显的症状表现并得到确诊,产生肾病后,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逐渐降低,也有时由于降糖药物调整不及时而时常产生低血糖症状。通常发病比较隐匿,病情发展速度不快,患者主要有目眩头晕、腿软腰酸、下肢浮肿、舌红苔燥等临床症状表现[5]。辨证大部分属于脾肾阳虚,脉络不畅,可采用脾肾温补,并辅以养血化瘀,通络益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药方为:赤芍、黄芪、大黄、附子、牛膝、茯苓、血竭、生地、白术、黄连,如果患者产生肾功能不全,可添加半夏、砂仁、佩兰、泽兰等中药成分,也可采用中药煎剂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收集的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有10例患者显效,15例患者有效,仅5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有效率为83.3%。
在糖尿病致残因素中,糖尿病眼病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糖尿病眼病具有较广的范围,发病部位遍及眼底到外眼及眼睑,但在临床中糖尿病眼底病变最常见,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与控制血糖程度具有比较紧密的关系。眼底病变具有病情渐进发展的表现,也具有急性发病并迅速加重,表明患者眼底出血面积较广,预后情况不佳。临床主要有以下证型表现[6]。
一是阴血虚损型,主要在中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血糖可得到控制,眼病发展比较缓慢,视力没有明显降低的表现,同时存在乏力头晕,盗汗心悸等症状,可采用女贞子、首乌、菟丝子、熟地、西洋参、枸杞子、丹参、川芎、当归、旱莲草等中药治疗。二是阻络瘀血型,在较长病程患者中比较常见,具有严重的慢性合并症或未获得理想疗效,血糖指标存在较大波动,近期内视力降低比较明显,眼底检查结果超过糖尿病眼底Ⅱ期。可采用槐花、丹参、石决明、丹皮、茜草、生地、熟地、三七、菊花、首乌等中药进行治疗。三是内盛燥热型,在急性眼底出血患者中,很长时间血糖都控制不佳,眼底病变呈迅速发展状态,病情比较严重,眼底检查具有出血迹象。患者病人通常具有虚少实多表现,尽管多饮多食,但日渐消瘦。可采用凉血清热止血,养阴益气的治疗方法,采用石斛、丹皮、二蓟、三七、生地、白茅根、沙参、赤芍、黄精等中药治疗。在收集的3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有11例患者显效,15例患者有效,仅4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有效率为86.7%。
综上所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随着不断发展的医学技术水平,糖尿病患者显著提高生存质量,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也逐渐从血糖指标的单纯降低,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方面逐渐发展到更深阶段。尽管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中医治疗主要还是基于综合治疗,在古代,巢久方、孙思邈等名医就相继提出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先进的辅助治疗方法,提倡个性化治疗糖尿病,结合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适宜的降血糖药物,也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中医基础治疗方法,疗效也十分显著。
[1]陈易.四妙勇安汤合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3,9(10):71-74.
[2]徐寒松,孔德明,向慧.通脉糖眼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TNF-α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7(15): 95-99.
[3]连凤梅,李瑶,孙晓方,等.天芪降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153-156.
[4]魏玲玲,张明泉.温经活血化痰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6(11):87-91.
[5]林晓,杨宏杰.蛭萸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7):129-131.
[6]刘辉,张宏亮.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前期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3,9(10):66-70.
R587.1
A
1672-4062(2016)07(a)-0081-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3.081
刘晓红(1982.1-),女,黑龙江五常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