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鸣
加速推行票据电子化
刘洪鸣
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平台产生质的飞跃,票据电子化正在成为其中之一。票据一般指汇票、支票及本票,票据电子化是指票据以电子形式存在,并通过计算机平台产生、流动和结算,其中包括电子数据信息与实物票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其实质是将实物票据以电子化方式进行处理。相对传统纸质票据,票据电子化具有以下特点:
票据电子化可以提高票据使用和管理效率。传统的纸质票据使用要经过印制、领购、使用、保管、注销和稽查等多个步骤。在票据流动过程中,各步骤环环相扣,一旦在某个步骤卡住则会影响整张票据的使用效率。传统纸质票据往往需要专门的票据存放场所和票据保管人员,如果要对过往的票据进行数据统计、查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纸质票据的唯一性也造成了票据难以共享,一旦出现多个部门同时需要调阅票据的情况,其效率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票据电子化,则可以通过建立票据信息数据库将电子票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方便省时,易于核查。通过票据电子化,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及时调阅票据信息进行管理,并可以轻而易举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电子票据时,票据流转的各环节之间将实现有机衔接,使各相关部门间形成更有序的内部管理机制。
票据电子化可以节省成本。据统计,一张纸质票据的使用成本是电子票据的四倍。同时由于票据要经过开票、运票、签票、结票等繁琐流程,纸质票据无论距离远近,都需要进行人工传递,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而采用票据电子化,则可以省略传统票据流动过程中所必须的打印工作,票据流动中的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电脑来确认票据,使传统票据的分类、配送、签字、审批之类的工作得到极大简化,大大降低票据流转的人力成本。
票据电子化可以降低错误率和安全风险。传统的纸质票据从输入数据到票据使用结束的每一环节都需要人工干预,数据的有效性也是靠人工检验,这无疑会增加出错率,同时还将延长信息滞留时间,浪费大量人力资源。电子票据从输入数据到票据使用结束,除了最初的录入工作需要借助人力,之后的工作都是由电脑按既定程序自动完成,出错概率大大降低。并且在电子票据填制过程中,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合理性检验,避免大部分错误。此外,传统的票据丢失率较高,而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票据则可以将丢失的风险降到最低。
随着中央各项新政的出台,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将更为严格,传统票据的使用方式必将影响整个财务管理的运作效率。在运作程序不可能削减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的最佳办法就是借用信息网络系统的平台。毋庸置疑,票据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但在推行票据电子化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票据电子化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新事物的推行往往会受到质疑,从纸质票据过渡到票据电子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票据电子化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不同于传统纸质票据,电子票据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网络安全、信息保密方面;票据电子化在运行方面可能存在管理漏洞。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票据电子化:一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通过试点的形式,让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制度,并逐步推广至全社会。二是建立一套安全、稳定、完整、高效的电子票据系统。通过使用经过安全认证的电子数据流、密钥和电子签名,有效地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电子票据信息必须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即只有合法的接收者才能解读信息;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即接收到的信息确实是由合法的发送者发出,内容没有被篡改或被替换;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即发送者日后不可否认已经发出的信息。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票据管理制度。电子票据与纸质票据完全不同,纸质票据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到电子票据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对电子票据的运行过程进行规范。
作者单位:杭州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