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珍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试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三个第一人”
陈晓珍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校辅导员队伍正在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不断发展,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如何科学界定“三个第一人”的具体内容仍有待考证。本文在提出界定何为“三个第一人”后,分别从如何做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第一帮扶人三方面论述了辅导员的职责。
高校;辅导员;知情人;报告人;帮扶人
在高校里,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保持比较紧密联系的,非辅导员莫属,这一群体的管理作用,从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发挥。小到学生的课堂考勤、宿舍卫生问题,大到各类资助、评奖评优活动,无一不是经过辅导员来具体实施管理的,上级或者学校各类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通知,更是需要辅导员亲力亲为地传达与布置。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关系,学生在学校遇到各类难题,抑或对学校有何不满时,自然而然地首先会去辅导员那里寻求帮助。为此,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定位好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角色,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放在首位,以理性的眼光去处理、判断各类学生事务,做到真正为学生服务。简言之,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尽心尽责,争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三个第一人”,即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
辅导员要当好“第一知情人”,必须做到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必知,对引起这些困难的原因必知,并积极帮助学生去解决。
首先,要熟悉并掌握学生的各类基本情况,如学生的为人处事、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详细收集这些基本信息,对往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这一块有事倍功半的作用。具体而言,关于学生过去的表现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个人档案、学籍信息来了解;关于个别学生的学习生活近况,最有效的即是走访宿舍,与学生聊天谈心;关于学生总体动态的把握,则需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发言,倾听学生的心声。
其次,增加感情投入。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管理育人、教育育人的重任,辅导员工作有其特性,不仅要靠教育者的循循善诱,更要靠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想要学生能主动向自己吐露心声,首先得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真心实意,让其觉得辅导员时刻与他们共进退。做好这一点,关键还在于通过尊重、热爱学生来获取彼此的信任,进而减少相互间的猜疑,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因此,辅导员仅凭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还不够,还需动用真感情才能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与教育。
再次,学会聆听。提到“聆听”,想必多数辅导员会反驳,自己深陷各种繁琐事务抽不开身,哪来的工夫聆听学生的心声。这的确是事实,然而面对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学生,你不用心营造愉快交流、沟通的氛围,根本无从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别提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果学生长期在内心压抑自我,坏情绪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必定会出现诸如宿舍关系紧张、在班级不合群等现象,进而影响同学间的和谐关系,阻碍学生工作的展开。为此,应走进学生内心,获取知情权,从用心聆听开始。
最后,处事要有耐心。目前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一年轻群体的典型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待人和事,想法和观点也往往极端、片面,具体到学生问题方面更是五花八门。面对这个特殊群体,辅导员若是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一定耐心,很容易就会与学生发生矛盾,产生隔阂,甚至于因为年龄代沟而无法顺畅地交流。试想一个连学生都不愿交流的辅导员,怎可能当好“第一知情人”的角色,所以,耐心去融入这一群体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点,又是修养品性的关键。
辅导员要当好“第一报告人”,必须掌握学生存在的最新思想动态、最近的生活困难情况、突发事件等,做到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力求用最短的时间从容应对各类突发情况。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期间的学生动向。大学生思维活跃,有主见,有想法,爱国热情高涨,但社会阅历缺乏,容易冲动,对一些热点、焦点事件容易从表面看问题,存在偏激的想法。如果这类想法经过煽动或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形式加以传播、扩散,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如由于物价上涨,学生食堂涨价,引发学生不满,他们通过QQ、电话、短信群发等方式组织、传递信息,鼓动许多高校学生进行集体罢餐事件。这类事件一般较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形成较大影响,产生较大的危害。辅导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关注这个时期的学生动向,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并向上级总结汇报最新进展。
第二,关注特殊时期的学生动向。如开学期,学生从家中返校,思想不稳定,学习、生活状态需要重新调整,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毕业季,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恋爱分手或长时间积压的对学校、同学的不满情绪等,容易引发高校突发事件;考试周,学生由于考试焦虑、害怕考试不及格、有退学风险、考试作弊或考试结果未能达到心理预期等原因,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诱发突发事件;节假日,如国庆、五一长假前后,学生返乡、外出旅游可能会遭遇许多突发事件;各类评优、评奖前后,学生因为利益冲突导致心理失衡,引发突发事件等。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特别关注这些时间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类措施,疏导具有不良心理症状的学生,及时向上级反映学生动态。
第三,提升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学生偶遇突发情况,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辅导员,学生干部一般也会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作为事发后的“第一知情人”,既要及时了解最新情况,与上级及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最新进展,还要及时前往现场,冷静分析事态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作出合理的应急措施。这也对辅导员的应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系统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控制事态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科学判断的决策能力。此外,事件处理完毕后不可马上抛诸脑后,应该重新梳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整个处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如何突破,针对具体危机事件的得与失总结存档,同时向上级汇报。
辅导员要当好“第一帮扶人”,即对思想有负担、学习成绩偏差、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要尽力第一时间给予帮扶。面对这些内向、不善言谈的帮扶对象,要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还需具体做到:
第一,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档案库,收集重点“帮扶对象”材料。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有效开展帮扶工作的基本条件。辅导员既要统计所在学院“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汇总名单,又要定期跟进这部分学生每学期的思想动态与生活学习情况,还要做好建档事宜并制定相关的帮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也要保护“庭经济困难生”的个人隐私。如采取单独面谈的方式与困难生交流,在双方达成保密共识后,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说出真实的家庭情况。一方面,辅导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经济帮扶;另一方面,也能够在精神上给予慰藉,避免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第二,关爱“帮扶对象”,增强学生自信心。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农村子弟也踏上了大学之路。相对于城市的孩子,农村的孩子由于经济原因,从小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落后,读大学后这种差距愈发明显,尤其是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感觉就更深刻。如果不留心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其重树正确的“三观”,他们容易在对比中慢慢消磨掉原本的锐气和信心,这时辅导员不仅要热心、真诚地对待他们,为其提供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帮助,还要帮助学生重塑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学生在困境中学会自强不息。
第三,辅导员制定“帮扶”细则,班干发挥“帮扶”带头作用。具体如何帮扶,实操起来还是得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辅导员要在沟通的基础上,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帮扶需求细化为学习上、经济上、感情上、思想上等各个层面,以谈心、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纠正自身诸多不良的认知与想法,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建立班干与“家庭经济困难生”之间友好互助的信任关系,由班干负责监督“庭经济困难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关注“帮扶对象”的最新思想动态,有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汇报至辅导员处解决处理。总之,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使“家庭经济困难生”不再画地为牢,迅速消除困惑,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辅导员的帮扶也要做到点到为止,因为过度的帮扶会让学生养成过分依赖他人的恶习,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更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在被帮扶过程中学会自立、学会感恩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从辅导员的角度看,要做好帮扶工作,自身还得主动学习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帮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帮扶”深入人心。
由此可见,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处处以“第一人”的身份出现。这种特殊的角色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事务,与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良性关系,还要履行学生工作中“三个第一人”的职责。正如古人所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即身为高校辅导员,应自觉把“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既要通过知悉学生情况、增加感情投入、学会聆听来当好“第一知情人”的角色,又要学会关注社会热点期间、特殊时期的学生动向及提升危机事件处理能力,来做好“第一报告人”的职责,还需制定相关“帮扶”细则,发挥班干的“帮扶”带头作用,并建立“帮扶对象”档案、关爱“帮扶对象”来完成帮扶任务。
[1]肖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6(1).
[2]王信.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研究述要和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0(3).
G645
A
1673-0046(2016)5-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