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 张福宾
谈谈基于发展学生思维素养的“魅力课堂”
■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 张福宾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发布,其中发展学生思维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体现发展学生思维素养的“魅力课堂”建设谈些想法。
我们所说的“魅力课堂”是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它的特点是:面向全体、突出核心、务真归本、多元互动、使用技术、目标达成。
一是读懂学生,以生为本原则。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前,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分析透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特别要充分估计他们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的困难点和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安排适合学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素材。
二是务真归本,绿色施教原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上,既要尊重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自然过程,还要尊重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问题链的设置、必要教学素材的选配以及教学设备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都应突出必要和有效。
三是精准发令,预判落地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设置发出的每一个活动指令,一定要慎重和精心,避免随意。“慎重”就是教师向学生发出的指令问题(包括布置的例习)内容一定是关键核心点,即是核心的知识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点以及学生易错易混点,不能随便设问。“精心”就是教师在向学生发出指令问题的设问方式一定要精心设计,努力做到两突出:一要突出展示学生思维分析过程,不能过多地设置只求结果不要过程的简单的一问一答式问题;二要突出明确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做答要求,并做到完整、准确和一次性给出。这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发出问题时,不仅要向学生说明思考的问题内容,还要具体说明思考该问题的时间、顺序、组织形式以及最后用什么方式回答该问题等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向学生发出设问时一次给出,不能在学生聚精会神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随时打断,以免影响学生思考。
四是师生律动,分享成果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落实思考教师发出的指令问题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在其中要有一定的耐心等待,让学生充分参与,努力使大多数学生各自取得基本的探索成果。同时要求教师在等待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对学生普遍性的困难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收集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值得供广大同学共同分享的典型案例(包括正反两方面),然后通过实物展台、黑板展示、微信上传等方式,对这些有价值的典型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交流。
五是理道讲变,反思创新原则。教师重视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归纳新知识,适度演变典型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平时首先要重视对新知识、新问题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做到给学生把“道”理得清,“法”析得明。其次,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归纳,特别注重对典型知识和问题开展诸如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类比提问、叛逆性设问等反思演变,引领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
实施“魅力课堂”的关键环节可概况为:五个步骤、五个着力做好、三个让学生充分参与。具体内容解读为: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创设出能激励学生愿学、想探究的问题情境。
第二步,展示学习任务。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堂课学习的“三核心”任务单,即核心知识、核心思维方法、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
第三步,学习探索新知。本阶段重点展示教师是通过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探索得到新知识。这里主要包括: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指令问题(链)——教师组织学生落实思考指令任务的策略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得出新知识(表象知识,深层次理解在下一环节)。
第四步,理解应用新知。这里包括两项任务:(1)对新知的开发理解。在上一步得出新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理解新知,这里突出做好“三关键”:一是提炼掌握新知应把握的关键要点,二是应用新知应掌握的关键形式(含二级结论),三是应用新知应注意的关键事项,特别是与哪些相关知识混淆点和易错点的提示。(2)对新知的理解应用。这里主要是通过配备典型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提到的“三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三关键”巩固训练可采取逐一梳理逐一配题巩固应用的训练方式,也可采取先集中梳理,然后再通过安排习题课等形式集中进行巩固训练,这一方法往往适用于数学、物理等具有大综合题训练的学科。
第五步,总结与延伸。本阶段重点是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与适当延伸,主要做好两项工作:(1)对本节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可要求学生通过画知识框架图、知识树、思维方法导图等形式进行总结归纳。(2)教师要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特别多向学生提出“还有什么方法?”“与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相类似?”“谁能提出新的问题?”等方式,引领和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解决方法进行反思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
一是着力做好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探索新知的问题(链),这一点对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为这里不仅包括教师设置问题的内容,也包括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机、学生思考作答的组织形式以及展示探索成果的具体要领等综合要素。
二是着力做好能真正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技术和辅助素材的选择。精心选配和使用恰当的辅助素材和教学技术对学生理解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反则会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甚至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三是着力做好新知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本质的深入理解与开发。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只停留在对内容表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此做好对新知内在本质的深入理解与开发十分重要,主要做好“三关键”提炼,即理解关键要点、应用关键形式(含二级结论)和关键注意事项。
四是着力做好对新知螺旋式上升式的巩固训练。对新知的巩固训练需要技巧和智慧,不能简单地靠教师多给、学生多做、反复多考这一传统模式进行训练,应突出做好“三步曲”:教师选好题—让学生做好题—做后师生交流与弥补好。
五是着力做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领与培养。要求教师在平时完成好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习惯于抓住机会通过类比、延伸、发散甚至反向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是在核心知识探索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其探索过程。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问题不仅记得清、理解得透,更重要的学会探索新知的方法和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平时在关键的知识、关键的环节以及学生不易理解和容易混错的地方,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尽量让学生暴露自己的观点。切忌图快、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用个别优秀学生的观点代替大部分学生的观点。
二是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典型成果的展示与分享中。学生的学习是多元的,除了靠课堂教师引领学习这一主渠道外,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与成果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学时间的所限,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同学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只能将重点放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成果上,不可能是全面和全体成果,这要求教师要在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典型成果的筛选以及有效展示分享形式的选择,以提高学生充分参与的针对性和效率。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分享前,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成果的筛选准备工作:一是收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的共性问题成果;二是收集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正反两方面成果;三是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还要补充准备那些本次学生没有暴露但学生今后很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和优秀做法案例。
三是在对知识方法总结归纳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思维导图勾画过程中。在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画知识框架图、知识树、思维方法导图等形式的设计勾画中,内容可粗放和精细,形式可以多样,由学生自己掌握,不必统一标准。
(责任编辑 韩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