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2016-02-13 01:08陈治仁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思维学生

陈治仁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江西 赣州 34100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陈治仁

(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江西 赣州 341000 )

地方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走应用型、凸显地方性已成为这类高校的发展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这类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创新思维的培养机制,提出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几点建议。

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思维;思考

一、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实困惑

现今,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朝什么方向走,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值得思考的课题。目前较为认可的是地方高校朝应用型大学方向转型发展,这类高校一般称为“应用型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朝应用型方向发展是顺应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强国的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然要求。美国高等教育家克拉克·克尔倡导“多元巨型大学观”,提出现代大学已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过渡到社会生活的中心。同样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离不开所处地方的环境,必须关注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因此,坚持地方性和应用型,避免地方高校发展的同质化现象,一流高水平大学不仅仅存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它同样存在于地方高校,地方高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须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这样才能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特色之路[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对高校而言旨在培养不同类型、层次和规格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创新思维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然要求。因此,地方高校都能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自身学习观念的局限课,如上课抄写笔记,复习时背笔记,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应试教育为价值取向,其模式陈旧而老套,会将创新思维扼杀于萌芽之中。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机制分析

(一)创新思维培养的生理基础: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父母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解剖特点。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一种,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是先天

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学者王跃新指出:创新思维是在人体右脑皮层区域活动,依赖其感知、记忆、想象等能力,在与外在刺激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逻辑与非逻辑、形象和抽象、求异与存同等思维过程,历经准备、酝酿、阐明和验证等四个时期,形成具有首创性、新颖性、独到性成果的心智活动[3]。遗传素质是创新思维发生的物质主体,并在其运行过程中起到主体性、基础性的作用。其中,人体大脑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载体和核心器官,因此,有学者提出通过锻炼左侧肢体有利于开发右脑,并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4]。创新思维虽然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需强有力的心理因素来支撑,比如准确而清晰的认知、丰富而深厚的情感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这意味着任何领域、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发挥创造力。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哪一个天才的专利,它是常人都触手可及的事情,但他必须积极主动地热爱和运用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富有意义和乐趣,否则在应付状态下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另外,创新思维看似是与智商紧密联系的,其实不然,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助力作用,比如在实际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此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毅力和精神,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经验基础:知识技能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有一句经典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句名言是指知识技能等经验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任何成就都是在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技能的经验积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几代人的事情;也不是靠当下的努力,而是依赖于众人的奋斗,当累积到一定经验值时,创新思维才能发生。

关于知识与思维的关系,历来被教育家们所关注并引发两大教育理论的争论: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前者关注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而后者关注知识传授,尤其是有用的知识。事实上,两者并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学习各类知识如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才能对事物有较为准确的了解,并逐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知识的获得对于创新思维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知识技能等经验与创新思维发生的可能性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知识技能为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提供大批量的信息和更宽广的空间。经验和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但经验并不完全是知识。知识是理性的概括,但经验有的是理性,也有的是感性。两者对于创新思维来说,不可偏废,只有两者不断整合,才能构建出丰富而系统的认知结构,在活动和交往中既要强调获得知识,又要注重科学实践,取得大量的实践经验,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培养。

(三)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基础:社会环境

培养创新思维离不开社会环境,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撑着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创新思维也必须孕育在社会环境之中。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工作等微观环境,还有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历史环境。家庭环境是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无法逾越的环境,学校环境在个体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校及其教师能有目的、有系统地通过知识技能等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说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孕育,那么工作环境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平台,激发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除了微观环境外,宽容而开放的宏观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同样显著,一个国家的科技发达程度与其国家或民族的创新思维有密切联系,而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般在社会环境开放而宽松的时期或地区,创新思维才表现得比较活跃,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衰落,对思想的管控出现松动,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思想空前地繁荣。相比之下,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是以皇权统治,文字定罪,消除异己,这种政治对学术的干预,导致意识形态凌驾于科学研究,并且长期社会专制和封闭导致社会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最后被西方国家所欺凌和压迫。

三、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一)“一支独秀”:组建一支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双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一支“懂创新,通实践”的师资队伍应该是同时具备较高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动手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教学。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欠缺的现实问题,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内引外培”、开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产学对接,校地互动,进一步鼓励和加大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参加企业产业化科研项目研究的力度,既密切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又能结合企业需求加强实践课程指导,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引进与培养,提升其专业知识的同时,围绕产业共性技术打造师资队伍,做到以服务产业链打造教师实践能力,倡导“企业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的培养思路,进一步畅通校企合作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渠道。

(二)“双向联动”:构建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产业相互促进的双赢机制

地方高校主动调整专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专业嵌入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群。为了更好地嵌入产业链,结合市场需求,增设多个新兴交叉专业,拓展专业方向,进一步深化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基础。同时撤销一些关联度不够、应用型不强的相关专业。

在产业反哺学科专业群建设方面,积极搭建企业协同研发新产品、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中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创办人才培养试点班;与企业共建校园区,资助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外有行业产业链、内有学校优势学科链的学科专业布局。

(三)“三方互动”:搭建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三维平台

“高校—政府—企业”协同强化实践教学,是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机制。地方高校应该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互动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学校里,成立创新实践园区,开设试点班,以全开放、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实验室为依托,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结合,以完成项目为驱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校企合作方面,利用假期时间开展校企合作,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项目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四类课程”:铺垫学生夯实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思维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突破“强理论探究、轻实践应用”的传统结构,搭建素质拓展、专业基础知识、知识开发应用、实践技能训练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平台。如基于产业链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加强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产业链为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建设,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的协调发展;鼓励开发基于行业、产业链的专业交叉课程和专业交叉工程训练项目,强化专业特色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将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导向和技术进步动态作为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风向标”,为培养创造性的应用人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大学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引导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的。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地方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专业培养要求,注重拓宽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践渠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训练课题,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 人民网.新世纪我国新建本科院校678所 占“半壁江山” . [EB/OL].[2016-4-7].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 407/c1006-28258472.html.

[2] 张新婷.教学服务型大学职能发挥应然状态的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5,(6).

[3] 王跃新.遵循自然与自觉统一的创造性思维发生逻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4] 王跃新.创新思维发生及运行机制探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9).

Thoughts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onal Qualified Personnel in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Higher Institutions

CHEN Zhiren
(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Office,Ganzhou Teachers College,Ganzhou,Jingxi 341000,China )

Local higher institution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icking to application-oriented strategy as well as highlighting the local features have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se universities. Therefore,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a during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cultiv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thinking,the paper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ultiv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higher institutions.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higher institutions,innovative idea,thoughts

G648

A

1673-9639 (2016) 05-0171-04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白俊骞)(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5-18

江西省2013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Y1331)。

陈治仁(1964-),男,江西赣县人,教授,研究方向:有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思维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学生写话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