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与中国开战的小说火遍美军内部

2016-02-13 07:44:38
新传奇 2016年51期
关键词:战舰幽灵五角大楼

一部与中国开战的小说火遍美军内部

《幽灵战舰》这部关于未来战争的小说,成功撩拨了五角大楼的心魔。400多页的《幽灵战舰》每一页似乎都在对华盛顿发出警告:醒醒吧!美国将不再永远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部小说触动了五角大楼的心魔

一本小说在美军内部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它摆放在四星上将和下级海军军官的桌案上,它进入美军各部门的推荐阅读书单。这本书已成为美国各处基地训练课和研讨会所用的资料,还被写进供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员参考的动态简报。

这本书的名字是《幽灵舰队》,讲的是“中国和俄罗斯与自满的美国之间的一场未来世界战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2月15日披露说,这部小说触动了五角大楼的心弦,“眼下,美国军官在读《幽灵舰队》,把它当做一个提醒他们如何应对数字时代大国冲突的故事”。

如果说《幽灵舰队》的名字够惊悚、够悬疑,那么它的情节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该书取材于21世纪,书中的战场从太空到网络到日本。在太空中,北京瘫痪了美国的卫星网络;在网络上,中国的“数字勇士”通过国防情报局办公室一名园丁的手机侵入美国的敏感网络;在日本,俄罗斯战斗机和无人机对冲绳美军基地发动骇人的空袭。

美国2016财年军费预算总额超过7700亿美元,超过世界多个主要大国国防预算的总和,在可以想象的几十年内,有其他国家会主动袭击美国吗?《幽灵舰队》的作者认为“会”。这本书想象,中国对夏威夷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得到了俄罗斯的一些协助——目的是确保控制深藏于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海底的值钱的天然气田。夏威夷被占领后,美军陷入被动,但他们借鉴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旧敌的叛乱战术。他们骑着山地车,埋炸弹、发动伏击,还要躲避无人四轴飞行器的致命打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坦克、芥子气和大规模堑壕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孵出了核武器,第三次世界大战呢?数十年来,这个话题一直被许多人议论。《幽灵战舰》试图中进行回答。他们在书中描述,军队将使用医用兴奋剂延长耐力,戴谷歌眼镜式的护目镜。美国前退伍军人艾斯勒在《赫芬顿邮报》上撰文说,当我翻完《幽灵船队》的最后一页,晚间新闻的报道标题都让人感觉更吓人了。网络战、黑客、太空站武器化、无人机、机器人、轨道炮、试验舰,所有这些武器都将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角色。

小说中战争场面虚拟图

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罗伯特·内勒上将是《幽灵舰队》的忠实读者,他称《幽灵舰队》让人全新审视不远的将来战争会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没有想过这种情况,那么它好像打开了口子,让你意识到将来是这样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这个样子。”美国《时代周刊》在书评写道,美国与中国的战舰在海上激战,发射从大炮到巡航导弹到激光等各种武器,俄罗斯的隐形战机与美国的战斗机在空中缠斗,机器人无人机在旁协助,上海与硅谷的黑客在数字战场上决战,外层空间的战斗决定地球上的输赢。

给《幽灵战舰》写推荐语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称,这是一部“不忍释卷的书……有思想性、战略性和切合实际。”前北约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写道,这是“未来战争的出色蓝图,因而有必要现在就读!”

每一页似乎都在对华盛顿发出警告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许多男孩都迷恋于汤姆·克兰西的小说,克兰西是世界最畅销的反恐惊悚小说大师,最擅长的题材是冷战美苏谍报小说。

30多年后,当初的两个男孩长大了,正是他们——彼得·W·辛格和奥古斯特·科尔写出了《幽灵战舰》。但两人并非科幻小说作家,辛格是“新美国”基金会的战略学者,为美军、情报部门和好莱坞提供顾问服务,他此前的作品是《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战争线索》,据亚马逊网站的介绍,他还是《权力的游戏》和《饥饿游戏》的编剧,此外还是多部其他科幻电影和著名游戏《使命召唤》系列的顾问。科尔则是大西洋协会的资深会员,他通过幻想来研究未来战争,曾是《华尔街日报》的国防记者。

两名作者的经历背景使得《幽灵战舰》不像科幻小说,更多具有了预测色彩,尽管公开场合两人都不愿承认这一点。与其他小说作品截然不同的是,《幽灵战舰》一书有将近400条脚注,条分缕析虚构战争的现实根源,这在小说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辛格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部小说,但根据的是扎实的研究。我们的原则是,每一种技术,每一种趋势,都在现实世界里有迹可循。”

《幽灵舰队》书中一个前提条件是西方可能由于军事技术正在落后而猝不及防,但现实是西方国家掌握巨大的技术优势,为何作此假设?辛格称,过去70年来,西方一直有一个假定,我们至少在技术上领先一代,但现实越来越不是这样,无论商业竞争力还是军事竞争力。首先就竞争者而言,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通过网络非法获得了我们的知识产权,以F-35为例,第五代战机将在美国及其盟友中装备,但F-35计划至少被黑了3次,包括在试飞中,我们还看到中国的歼-31在F-35之前已经出现。此外,当下不同于冷战,私人企业也可以获得先进军事技术,这将推动技术向他国转移。他说,现在美国军力对俄罗斯和中国还拥有决定性优势,但这种态势正在发生变化,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建造的战舰和战机都多于其他任何国家,在2015年、2016年、2017年……还将如此。美国海军报告称,到20年代中期,美国不但面临中国军力在数量上的挑战,还将面临质量上的匹敌。

《幽灵战舰》成功撩拨了五角大楼的心魔。400多页的《幽灵战舰》每一页似乎都在对华盛顿发出警告:醒醒吧!美国将不再永远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日本媒体点评:阴谋论故事更吸引人

将讲述战争的书作为“必读书”,这是华盛顿的战略家和决策者的传统之一。《幽灵战舰》会对五角大楼、对白宫的决策者产生什么影响,显然现在还无法评估。

欧洲有谚,“叫喊战争者是魔鬼的参谋”;中国也有这样的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像《幽灵战舰》这样关于未来战争的小说,踩在科幻与现实之间,打开了五角大楼心魔的盖子,该怎么评价它呢?

日本《外交学者》的文章做出了三点点评:

一、大多数描写未来战争的虚构作品,通常过于强调技术能力和作者所在国家之敌国的总体实力,不仅因为这样写故事更好看,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似乎总有一种潜意识的愿望,想要在国内充当卡桑德拉(预知祸事的希腊神话人物),指出自满的老牌国家不做准备,而崛起中的国家拥有巨大军事潜力,虎视眈眈。这样做的最方便做法是夸大敌方的规模或指出某种新式(或秘密)武器系统的毁灭性效果。

二、大多数此类虚构作品都存在镜像想象的问题,比如他们设想的某场未来冲突,恰恰是与各自国家的大多数当代战略家和军事规划者所希望的冲突方式一样,而表面上它们要尝试超越某国的战略和军事文化。就当代美国而言,大肆炒作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和网络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恰恰是美国国防专家所预料的作战形式,因为那也恰恰是长远而言美国会优胜的作战形式。

三、间谍和秘密组织的权力和影响力常被大大夸大。就此而言,阴谋论故事更吸引人,而且迎合民众对未知事情的潜意识畏惧心理。但这也凸显,一种真正的战略多疑,如果不当心,就有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过度的多疑有可能进一步毒化存在经济和军事竞争关系的两国间的关系。此外,它还能导致得出非理性的结论,感到外国威胁无所不在而产生的无力感对此更会推波助澜。

(《环球时报》2016.5.18)

猜你喜欢
战舰幽灵五角大楼
俄战舰启程远航
环球时报(2023-01-06)2023-01-06 16:38:23
曾经的战舰之王
迷失的战舰
快把我哥带走
次世代战舰
五角大楼审计“不合格”
环球时报(2018-11-19)2018-11-19 04:22:20
"暗夜幽灵”B—2
幽灵屋
1916年的幽灵
奇闻怪事(2009年4期)2009-05-22 0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