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峰旗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2016年1月1日生效,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一个新阶段。目前对党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制度和现实的逻辑分析与宏观理性层面上,从人性与心理的微观层面上研究相对较少。显然仅仅从权力、利益、正义等传统的理性解释是不够的,把党员研究置于一个丰富的、真实的政治生活之中,从政治心理学层面探讨党员政治人格,不仅是研究方法转换的尝试,也有着党建研究在内容上实现回归的意义。
人格形成有着生理、心理、文化等多维前提因素,包含着动机、态度、价值观、信仰、气质、性格、能力等要素,体现着纵横交错的立体性特征。“人格”是一个多学科概念,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法学以及政治学都有不同的解释与理解,迄今还没有普遍认可的定义,其原因就在于人格概念的复杂性与难以客观化。在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人格这个术语的使用是广泛的,包容了所有重要的心理规律,指的是一种推断出的存在,而不是一种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1]19。尽管如此,还是可以从有关人格不同的观点中看到人们认同的共同要素:第一,人格是一种个体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第二,这些内在心理因素反映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并通过外在行为得以体现。第三,人格有可塑性,是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有机结合的结果。
政治人格是政治人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政治心理品质,虽然表现为个体的政治个性,但体现了内在的政治价值与外在的政治技能、政治行为。马克思说:“主观性是主体的规定,人格是人的规定。”[2]32从本质上讲,政治人格就是政治人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也可以说,政治人格是政治人之所以为政治人的资格和标准。政治人格与政治实践相始终,政治人格研究也源远流长,但是真正在学术意义上对政治人格的系统研究始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产生之后。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运用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首开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政治人格研究之先河,正式把心理与政治行为的关系纳入政治研究之中,把人的潜意识动机与政治人格联系起来,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视野。
“真正的政治人格是一种复杂的成品。”[3]11一般说来,政治人格内涵着主体特有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念、准则等诸多要素。蒋云根教授认为,政治人格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内在组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即个体独立意识、参政意识与政治技能[4]45。也有学者根据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政治人格由意识层面的政治人格与无意识层面的政治人格构成[5]。虽然人格理论研究正走向深入,但政治人格研究还远没有到达成熟的地步,人格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还不是一个具有明确答案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格与政治的相关性无处不在,政治人格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逐渐显现。
1.1 从微观看,政治人格是政治人政治行为的个体心理基础。人的政治行为作为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活动,不是一种本能行为,它根源于对利益、权力、荣誉或安全的追求,有着内在的目的性,然而这种动机外化成为行动要依赖于理性的认知程度与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的强度,也就是说,政治行为的产生本身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人格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起着决定或者影响行为主体政治选择与行为趋向的作用。一方面,政治态度或政治信仰不但对政治动机的产生起到催化或抑制的作用,还有着明显的指向作用。另一方面,政治主体的政治气质、情感等心理能力也成为影响政治行为外化的因素。
1.2 从宏观看,政治人格状况是一个社会政治发展水平的时代标志。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时代的政治发展都是每一个个体政治人格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每一个个体政治人格都是一个时代政治发展的折射。古代社会专制政治制度下依附性的臣民政治人格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在民主政治制度下,自主性的政治人格则成为主流趋势。在现代社会,独立与健全的政治人格不但是判断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民主政治存续的社会心理基础。
1.3 政治人格往往成为政治精英个人或群体宣传与动员的力量。在现实政治中,政治精英高尚的、健全的政治人格是一种非权力性的影响力,会产生出一种不怒自威、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感化、渗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折服力,从而影响到政治人物的个人魅力与领导力,进而影响到社团、政党、政府、国家的形象与合法性。对政党来说亦是如此,不同政党的党员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政治人格,表现出不同的决策风格与处理事物的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政治结果。
政党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共同利益的代表,是有着共同理想和目标、明确纲领和章程与健全组织的现代政治团体,这些特征是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党员作为政党的第一要素与社会中的优秀成员,其政治人格就必然成为政党本质属性的现实载体,因此党员政治人格就是党性的人格化。
2.1 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决定了党员政治人格的崇高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本身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有着与生俱来的先进性,这不仅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还因为无产阶级除了代表自身利益外,还代表社会的普遍利益,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普通政治人加入马克思主义政党,意味着从政治意识层面对党崇高本质属性的肯定与接受,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政治信念,这也是党性人格化的认知基础。
2.2 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决定了党员政治人格的现实性。所谓政党宗旨,是指政党根本目的和意图,是制定政党纲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政党组织和党员言论、行动遵循的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宗旨必须转化为党员的行为动机,再转化为现实行为层面的政治技能。在现实中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胜任并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体现党员的人格魅力,才能彰显整个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这一过程中党员需要坚定政治信念,保持自始至终的人民情怀,并固化成外在的行为特征。
2.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性决定了党员政治人格的群体性。政治人格往往与个性魅力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政治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人格。虽然政治实践中不同党员的政治人格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气质与风格,但是同时也会体现出共同的群体性特征,折射出政党的宗旨与党员的政治信念,与其他政党与政治团体形成对比。
2.4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决定了党员政治人格的习得性。一个人的政治人格不但有政治认知的理性因素,也往往有先天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比如一个人的政治人格是豪放、浪漫、激进,还是谨慎、务实、保守,并不能完全从理性的角度来解释,还应看到情感、意志、气质等非理性、下意识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基础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不但要求党员从政治认知层面提升自己的水平,调整自己的价值定位,而且还要从行为上付诸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充满利益选择、个人价值与政党宗旨的博弈,个人动机、情感、意志也会受到个人政治信念的激发或抑制。所以,党员政治人格往往是长期涵养、锤炼、不断超越自我的结果。
3.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光辉政治人格。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也是共产党的缔造者,他们在为人类谋幸福的伟大一生中,树立了光照千秋的政治人格典范。马克思在17岁时的择业目标奠定了他人生伟大人格的基础。他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6]7马克思一生经济拮据,但他从未放弃伟大的理想,从未向困苦屈服,更没有被困苦击倒。“他的钢铁般的意志使他再接再厉,力量无穷,他那由于非普通人所能忍受的、长期的艰苦工作以及多年贫困所造成的极坏的健康状况,从未动摇过他的意志,或者迫使他放下工作。”[7]71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理论家,同时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战士。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面临着来自于敌人的诽谤与诅咒,面临着不同国家反动势力的驱逐,然而他并没有停止战斗,崇高的信念让他充满乐观的斗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了这一点:“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8]777
3.2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列宁的政治人格。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的列宁主义以及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俄国革命胜利实践,更是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持、对人民群众深厚的阶级感情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铸就了恒久的政治人格典范,赢得了人民的拥戴,也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3.3 无数中共党员的崇高政治人格。邓小平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在革命年代,无数中共党员“冒着流亡、牢狱和枪林弹雨的危险,担着弃家、‘背叛’和‘大逆不道’的罪名,高燃着革命的火炬,虽身陷囹圄而能畅声大笑,虽面对死亡而能义无反顾,虽遭亲朋离弃而能淡然处之……他们的忧乐,不再是个人身上的羽毛完损、物质得失的斤斤两两,而是民族的兴亡、国家的盛衰和共产主义的前途。于是,他们身上那些最为珍贵的珠玑,全部地投入了为实现信念的壮丽事业,他们生命中那可资燃烧的薪柴,被全部地熔入了事业的炉膛”[9]。从革命年代的革命先烈到和平建设年代人民公仆的楷模,从政治家到普通党员,我们看到了伟大人格背后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养天地正气、引万众归心。然而,党员是个体性的,也是社会性的,优秀党员并不是党员的全部,党员个体政治人格差异是普遍的甚至是巨大的,党员个体政治人格高、中、低的层次性分布是必然的。同时,政治人格不是天然生成的,党员政治人格的习得过程必然遭遇各种历史与现实的、内在的与外在的因素掣肘,处于相互交织的张力之中,党员政治人格也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没有了大浪淘沙的生存环境,党员身份不再带来如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风险与代价,而成为新社会条件下政治身份认同的明显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权力、利益与历史传统都成为影响党员政治人格的重要变量,出现了与党的宗旨相违背的部分党员政治人格异化现象。
4.1 从政治认知层面看,一些党员政治人格存在信念模糊与缺失现象。党员的政治人格内含其自身认同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道德准则,即共产主义理想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党员政治行为的精神基础。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信念畸变甚至出现迷信风水、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现象。
4.2 从政治情感层面看,一些党员政治人格存在宗旨淡漠现象。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客观政治对象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价值体验和反映,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政治领袖、政治权威及政治系统的好恶、憎恨、忠心、淡漠等感情”[10]5。政治情感往往伴随着政治认识产生和发展,尽管包含着非理性因素,但它是政治主体与政治生活之间的介质,对政治行为与政治选择往往会起到巨大的调节与动力作用。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疏远,不能准确定位作为一名党员的角色,对组织缺乏忠诚,对民意没有敬畏之心,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把政治认知转化为政治责任感,使政治人格体现出麻木不仁而碌碌无为的特征。
4.3 从政治意志层面看,一些党员政治人格存在浮躁现象。政治心理学意义上的政治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政治行为,进而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一名党员来说,政治意志是党员在政治生活中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在政治行为中体现为自主性、忍耐性。现实中一些党员缺乏毅力与恒心,行事虎头蛇尾,心浮气躁,在利益与理想、人性与信念的博弈中,屈服于内心私欲,从而使自己丧失人格,沦为物欲的奴隶,导致政治人格的撕裂,形成虚假的双面政治人格。
4.4 从政治行为层面看,一些党员存在政治人格依附性现象。依附性政治人格也被称为臣民政治人格或传统政治人格,其主要特征体现为依赖性、服从性与被动性。传统政治人格是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与高度集权政治经过数千年在人们心理层面不断沉淀累积的结果,在近代以来历经洗礼、冲击与否定并已失去经济政治基础的情况下,等级观念、盲从等心理倾向还在中国政治人格中残存。政党是社会的一部分,党员兼具社会人的角色,因此依附性人格也同样出现在一些党员的政治人格之中。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主、平等、独立意识与能力,缺乏骨气与担当,在权势面前察颜观色、曲意迎合。
实现中国梦的序幕已经拉开,党员是筑梦者也是引领者,党员的政治人格显然是影响和推动人民群众的重要因素;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呼唤着党员政治人格的现代化。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艾利克斯·英格尔斯有言:“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11]8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党员政治人格的现代化是政党现代化的根本,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如何从本质上取决于多数党员政治人格的健康与否。如何提升党员政治人格,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5.1 提升党员政治人格,需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们将共产主义理念内化为个人意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是党员政治人格的总源头与根本动力。在革命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激发广大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要走出目前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需从内容上突破部分党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空洞、抽象的现状,彰显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真、善、美,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来说服人,以理解党的性质、宗旨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使党员对党与党员自身价值产生认同与共鸣;需在方法上克服目前自上而下、单向施教、简单灌输的做法,构建双向互动的、多维动态的教育方法;需在过程上力避流于形式、突击式活动的敷衍现象,探索长效机制。
5.2 提升党员政治人格,需提倡党员追求慎独的境界。政治人格是一种政治道德境界,政治人格的提升是一个内外因相互作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过程,也是自我修养追求慎独的过程。它要求党员勤于自省、修身律己,不断超越自己。党员崇高的政治人格是从党性修养和品德修炼中来的,不是上天所赐,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众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其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慎独”在党员内心的缺失。每位党员都要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那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5.3 提升党员政治人格,要保证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的主体地位即党员主体性地位,是指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主导性、主动性与决定性的政治地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本质上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如果说党员是党组织存在的物质前提,那么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保障,直接决定着政党性质的体现程度。”[12]如果党员的主体地位长时期被虚置,处于被动的客体化地位,就会弱化党员的政治人格。探索如何有序地推进党内民主,如何赋予党员权利实质的内涵,是提升党员政治人格的必然要求。同时,还必须正视党员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性质,党员政治人格的提升不能漠视其作为个体在其事业中的成就感及个人价值实现感。
5.4 提升党员政治人格,要牢记遵规守纪。党员政治人格的形成需要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有着必然的鲜明组织性与纪律性特征。一方面,党纪党规是党的政治理念的载体,对党员政治人格的形成有着引导与规制的作用,有着增强自觉性的功能。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党纪党规的刚性约束力会成为防止党员政治人格异化的底线。《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大党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管党的实践成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明确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树立了理想信念宗旨的高标准,确立了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这也必将成为党员政治人格提升的一个新起点。
参考文献:
[1] 马莎·L·科塔姆,贝思·迪茨-尤勒,埃琳娜·马斯特斯,托马斯·普雷斯顿.政治心理学[M].胡勇,陈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哈罗德·D·拉斯韦尔.政治学[M].杨吕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 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5] 龚蓉蓉.政治人格的涵义、结构及特征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5(1):16-1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H·E·西格里斯特.为人类工作——马克思生活记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费洁.共产主义者的境界:从革命先烈的品格情操看市场经济环境下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2(4):29-33.
[10]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曹峰旗.党员主体地位的政治学思考[J].探索,2008(1):25-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