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豪 李镇伟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揭阳 522000)
高职院校图书馆校外实训基地信息服务探要
廖志豪 李镇伟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揭阳 522000)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讨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校外实训基地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校外实训基地信息服务建设的对策。
高职图书馆 校外实训基地 信息资源 服务优化
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厂中校”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打破教学和实践活动局限于校园的“篱笆”,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将理论教学和一线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的实习实训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院为例,揭阳市是粤东地区著名的工业城市,民营经济活跃,五金行业和玉器产业在国内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五金基地市”“亚洲玉都”。作为揭阳市唯一一所公办高等院校,本院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共同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把课程搬进工厂,探索“订单式教学”“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新的办学模式。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本院共设校外实训基地92家。其中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与巨轮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揭阳市大立模具公司、佛山海尔滚筒洗衣机公司开展“厂中校”“现代学徒制”教学;宝玉石鉴定和加工技术专业与有关企业开设深祥班、爱迪尔班、粤豪班、潮宏基班等。这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扭转了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懂理论而实际操作技能严重不足的人才“半成品”形象,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此环境下,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信息服务是高职图书馆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直接体现[1]。原本就较为弱势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为避免在学校发展中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必须遵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规律,使自身成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部分,研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服务体系,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
2.1 用户数量激增,信息需求多元化
高职图书馆传统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在校师生和校友,社会化服务开展较少,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新环境下服务对象从学校领域扩大到校外实训基地,用户数量急剧增长。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单位性质广泛,涵盖了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等。这些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人员,其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各有差异,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习惯于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读者信息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有的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势必无法满足,必须在战略规划、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加以改进。
2.2 馆藏资源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与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预算不足。《2014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平均值为234.21万元,其中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平均值为152.65万元;同期本科院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平均值为735.91万元,其中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348.18万元[2]。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难以体现其职业性信息资源的特色。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用户急需的各类实践性信息资源,如标准专利资源、市场调研资源、竞争情报资源、企业行政管理文书、培训资源等,无法很好地满足。
2.3 被动式信息服务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习实训环节占比较大,某些实践性强的专业甚至占教学计划的“半壁江山”。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仍然延续传统的信息服务理念、流程和方式,依靠本馆现有资源坐等上门,自我封闭,没有建立相应的为校外实习实训师生提供配套的信息服务网点,也未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基地用户更是受到忽视,为其服务成为一句空话。
2.4 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不适应新环境要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机构设置、借阅规则是面对校内读者制定的,对校外实训基地读者有诸多不便之处。一是忽视了用户地理位置的急剧扩大;二是图书馆服务时间的制约;三是借书册数和图书逾期的限制。种种制约造成校外实习实训课程安排与读者利用图书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建立在提供纸质和电子资源服务的基础上,主要设置为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和技术部等。办公室负责图书馆日常事务,采编部负责图书的采访和编目,流通部负责图书的借阅,阅览部负责报纸期刊的阅览,技术部负责图书馆数字化系统的运营维护。图书馆现有的被动式信息服务格局拘泥于只为本校读者服务的狭小圈子,难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3.1 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3.1.1 做好校外实训基地信息服务的长期规划和制度建设
北京大学朱强馆长介绍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理念,其中之一是走出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融入教学科研,发现和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不能坐等用户上门[3]。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时,不应该把自身局限于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应该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信息资源中心。充分考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训基地信息资源需求带来的变革,优化与整合内设部门和人员,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符合长期规划的规章制度,为校外实训基地信息服务提供制度保障。重新整合图书馆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将工作重心从信息资源管理向信息资源服务转变,建立符合新环境要求的服务机构。
规划的制定和规章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校外实训基地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开发。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实训中心、教学部门、基地的沟通和联系,设法收集有关资料,包括基地的总体情况、人员资历和结构情况、技术研发水平、生产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情况,也包括与实习实训生直接相关的各基地每年参加实习实训的不同专业的学生人数、基地录用本校学生情况、招聘员工所需职业技能等动态信息。把搜集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供制定图书馆规划、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使用。
3.1.2 重构人性化的图书借阅规则和流程
与在校读者不同,校外实训基地读者广泛居于校外各处,距离学校较远,加上平时学习工作较忙,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非常不便。应从读者类型变更、借阅权限、图书逾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人性化的重构。将校外实训基地读者增加“校外实训生”和“基地用户”两种类型,其中“校外实训生”是指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基地用户”则是校外实训基地科研、管理和生产一线人员,这两类读者享受相同的信息服务。在借阅权限上,可借文献类型进行适度放开,借阅期限适度延长。比如本馆原本不可外借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书厅藏书,校外实训基地读者经过办理借阅手续可以借出;本馆校内学生的借期为30天并可续借1次,续借期为30天。考虑到实训基地离校较远、图书要中途周转以及实习实训生在实训基地中需要阅读参考的时间,延长借期至60天,续借期也适当放宽,总借期不超过一个学期(除去寒暑假)。在图书逾期管理上,参考中山大学的成功实践,对本馆逾期图书不再进行罚款,以答题代之。
为方便校外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学校层面明确把从“在校学生”更改为“实习实训生”的工作流程纳入到实习实训工作流程中。图书馆以院系或者实训中心提供的名单为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批量的读者类型更改。实习实训结束后恢复原来的读者类型。在基地建立流动借阅点,定期更换图书。读者通过图书馆OPAC检索要借的图书,填写《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预约表》,通过流动借阅点办理借阅手续。图书馆收到预约表后进行统筹安排,由图书馆员或实习指导教师送至流动借阅点。
3.2 加大实习实训类图书的采访比例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制定信息资源采购计划时,应深入校外实训基地,获取读者的信息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增加实习实训类信息资源的采购比例,逐渐形成本馆的特色馆藏。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原有馆藏基础上,紧密结合实习实训环节需要,广泛征求校外实训基地读者的采购意见,将标准、专利资料、市场调研资料、竞争情报资料、行政管理文书、培训资料等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实践类纸质资料纳入馆藏体系。同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同等重要。图书馆应适当采购一些职场经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增强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
3.3 构建数字资源远程服务体系
数字图书馆是以馆藏资源数字化和数字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以远程访问为主的虚拟图书馆[4],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数字资源远程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信息保障服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熟悉并掌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是比较困难的,图书馆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入馆教育、平时讲座、信息检索课中开展全方位的信息素养教育,教会学生选择、使用和评价图书馆采购的各类电子资源。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如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馆内大屏幕、宣传展架等,做好数字资源宣传推广工作。
为实习实训基地用户开放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和获取权限。在技术实现上,目前图书馆购买的大部分数字资源是限定于校园内IP地址访问的,为解决校外无法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问题,可采取VPN、代理服务器等成熟的解决方案。用户在校外无法获取数字资源时,可直接向负责参考咨询的老师提交资源请求。经过代查代检后通过QQ、Email等方式进行原文传递。
3.4 探索共建共享的馆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是藏书量较大,其藏书动辄数十万甚至更多,但长期模仿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导向”的资源建设模式,无法体现“职业性、专业性”的特色。而对于实习实训基地来说,其图书资源呈现少而精的特点。以本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例,除了少部分上市公司,大部分实习实训基地的藏书量低于5万册,但是其大部分藏书都与企业运营有关,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色。馆企双方具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依靠“单打独斗”均难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馆企双方需要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探索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合体,整合资源,在经费预算、人力资源、工作流程等方面持续改进,促进双方健康、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信息服务,不仅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是提供社会化服务职能的体现,是挑战,更是机遇。图书馆需要摒弃传统服务理念,主动参与到校外实习实训工作中,深入调研、了解校外实训基地的信息需求,探索切实可行的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多方互惠互利,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6-03-2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 0120_228487.html.
[2]广东省高校图工委.2014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R].广州,2015.
[3]詹长智.高校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
[4]柳较乾,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优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17-20.
廖志豪 男,1981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李镇伟 男,1979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G258.6
2016-08-10;责编:徐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