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中青宇
推介
烟台,一个“家”和青年的故事
文 | 本刊记者 中青宇
到立秋还有些日子,暑气正盛。
彦斌背上半口袋苹果,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赶往共青团牟平区委,参加青年之家的活动。牟平,烟台市最东端的一个区,“再往东就是威海了。”彦斌告诉记者。对于这名即将升入大三的男孩来说,团区委和青年之家是他寒暑假里的最爱,“有一大群同龄人,做些有意思还特有意义的事,比待在家里强太多了。”
团区委大门口,颀长的身影拦在彦斌面前。“书记好!”彦斌亲热地招呼着。“你说咱烟台谁家缺苹果啊?不许再带了!”望着满头大汗的彦斌,团区委书记逄阳把心疼装作责备。“嘿嘿,自家种的,甜么!”彦斌憨厚地答道。
此刻,不少参加活动的同学已经到了,有人接过彦斌手里的苹果,显得格外珍惜。大家知道,对于家境贫困的彦斌来说,这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心意。
“还有比彦斌更夸张的呢,去东北旅游回来,带个大西瓜给我们,从东北带过来的!”逄阳有些感动,“他们的确是把青年之家当成了家,把咱团干部当成兄弟姐妹。”
如今,“青年之家”已成为烟台各级团组织的标配,从市到区,再到村街,从就业创业到志愿服务,再到婚恋交友,这些共青团的门店覆盖严密,内容丰富,如同一块块磁铁,把青年紧紧吸引在共青团周围。
从地图上看,大海在烟台的北面,当南风吹起时,让人感觉凉爽但不潮湿。与此同时,烟台共青团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青年之家散发出的韵味与气质便融合在风里,抚摸着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
“昌玮她们呢?”彦斌问身边的伙伴。有人答道,“被叫到小黑屋里挨批去了。”小黑屋是逄阳的办公室,并非是采光不好,而是逄阳最近多了个外号——“小黑”,他的办公室顺便也被更了名。十几分钟前,就读于吉林大学的初昌玮因为方案做得不用心,在小黑屋里低眉顺眼地听书记训话。逄阳对这种敷衍的态度表达不满后,从抽屉里取出几张纸,“这是我以前做的方案,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逄阳原本不黑,只是“天天在外面跑,给晒黑了,”逄阳摸摸脖颈,咧咧嘴道,“皮都晒爆了!”“书记,我也晒黑了!”带鱼和几个女生嘻嘻哈哈不知从哪冒出来。带鱼本名林子钰,白皙高挑,正在山东财经大学读大三。“你看,去村里搞美化,我都晒得跟你一样黑了。”带鱼有些夸张地和逄阳对比着。“你最多是晒得有些发红。”逄阳斜睨着一眼带鱼伸出的胳膊,“晒得不够,明天加班!”众人轰然而笑。
眼看着人到齐了,逄阳招呼大家上车,“今天人多,团委地方小,我们把活动放在区文化中心。”逄阳有些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在那里的青年之家有1000多平米。”
30分钟以后,一场模拟大一新生应聘学校社团的集体面试在大会议室正式开始。学姐学长们充当面试官,即将步入大学的学弟学妹向心仪的社团提交应聘表格,并作自我介绍。然后,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与天马行空的回答把面试推向高潮。正是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内向的孩子开朗了,不善表达的孩子学会了沟通。
“这就是我喜欢团组织的原因,会玩儿,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彦斌告诉记者,“你能想象到吗,很多牟平本地的学生,放假回来,第一站不是回家,而是来团委!”
“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显然是正确的选择,问题是,在哪里服务青年、怎样服务青年?这需要仔细谋划。”逄阳特意强调了创意的重要,“以前,我们给贫困生发放助学贷款,不少孩子自尊心很强,拿了钱便不愿再露面。助学款也是一发了之。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将希望工程“资助+发展模式”浓缩在“一张存折+一堂感恩课+三次志愿服务”中,即,大学生领取一张“青春银行”存折,获得3000元“助学贷款”以继续学业;集体上一堂感恩课,提升自身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分别回母校、所在乡镇和资助企业参加一次志愿服务,使大学生既收获爱心又传递爱心、既收获感动又创造感动,取得爱心企业、大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满意的良好效果。
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牟平的青年之家既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阵地,也是一个将大学生培养成志愿者的学校。“师哥师姐帮我报志愿”“青春银行”“乡约青春”“青春走基层”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就是大学生从接受帮助,参与活动,到主动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个人角色从“受助者”到“参与者”再到“志愿者”转变的过程。
“应当说,志愿服务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志愿服务最严峻的困难是缺人,志愿服务最急迫的要求是找到人。”逄阳分享着经验,“这就要求团干部比青年更会玩,通过玩,不仅找到人、吸引人,而且用好人、提升人,创造出一个志愿服务‘人多势众’,服务家乡‘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与逄阳这边的热闹相比,福山区的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烟台另一处青年之家,就显得很安静。但是,静水流深,不亲身体会,你很难觉出这座大楼所释放出的能量。
清洋街道的徐达体会到这一点是在去年五四前夕,“当时想搞次义卖活动,但缺物资,没人手。”一筹莫展之际,他向入驻爱心中心的一家社会组织求助,没想到对方大力支持,很快,一大批义卖商品就筹集好了,“有食品、饮料、字画、钟表等等,甚至还有志愿者绣的鞋垫。”徐达记得,“那天来了不少从未谋面的帮手,有运货的,有摆放的,有负责宣传的,还有帮助收款的,五四当天我们就筹集到一万多善款!”
致知公会的小赵则是对这里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表示叹服,“我们公司是从事广告行业的,设计和创意是强项,虽说也热衷参与公益,但总是感觉有劲使不上!不过,在这里,认识的公益组织多了,可参与的活动极为丰富。其中不少项目我们都帮着策划、参与设计与装饰,不仅奉献了爱心,还结识了不少客户!”如今,致知公会在大楼里还免费获得一间办公室,长期在此有人值班。
走进这座外墙刷着靓丽色彩的大楼,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爱心志愿服务的神经中枢。这一点可以从中心的展厅最直观地体现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爱心志愿地图。该地图以爱心志愿服务中心为原点,直接辐射带动各基层站点,心连心教室、爱心病床、爱心书屋、爱心超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爱心活动和服务举措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整个展厅共分为四大板块:向爱成行、因爱绽放、筑爱有巢、积爱成福,集中展示了福山区开展爱心志愿服务工作的风采和成果。其中,“向爱成行”围绕“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内容”,集中展示了捐建“爱心墙”、干群“心连心”、生态“环保行”、点亮“微心愿”等四项最具福山特色、最受群众欢迎的精品活动。
“因爱绽放”以银河系的云图形状,形象地展示了该区的爱心队伍架构,银河系的中心是福山支队,周围环绕的24个大队,大队下辖231个组织,目前已招募注册各类志愿者3万余名,先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可以说,福山区的爱心志愿工作就像图中的银河系,当更多的星星被点亮,最终会璀璨整个星空。
“筑爱有巢”则集中展示了福山区运用“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的实体和网络两个爱心奉献平台。目前,福山区在调整完善党员志愿者APP和慈善服务APP相关功能的同时,正在抓紧对接有关公司购买专业软件,对志愿服务时长等进行更科学的统计,并逐步与享受福利、个人信用等相挂钩。
“积爱成福”中,一面面志愿者笑脸墙格外引人注目,一首首感人励志的爱心志愿歌曲催人奋进,深刻诠释了福山区倡导的“我志愿、我快乐”的志愿文化理念。
目前,该中心已经吸引普觉公益基金会、丰金爱心在线、吉祥如斯公益基金、元亨孝悌捐助基金等79个爱心组织、公益基金、志愿协会、义工队伍等团体加入。
“作为青年之家,如果仅仅是为社会组织提供些办公场所,那就太LOW了。”团福山区委副书记兼爱心办主任倪璐表示,“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爱心志愿服务中心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在全社会汇聚爱的力量,让爱心志愿服务的风尚在福山生根、发芽、壮大,把福山打造成为一座充满爱心的温暖之城。”
如果说青年之家是共青团的门店,那么这些门店首先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像福山爱心志愿服务中心总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1200多万元。其最终目标是“整合全国范围内的爱心志愿力量集中参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爱心总部。”牟平的青年之家则获得了1000平米的场地,同时还有专门的项目经费。
在组织规划方面,团烟台市委为门店的建设提供了统一要求,在《关于在全市推进“青年之家”建设的通知》中,团市委要求,青年之家必须达到“七个有”,即有人负责,有管理制度,有计划总结,有活动记录,有档案资料,有工作台账,有考核制度。同时,还根据“一家一品,一家多品”的思路,确定了11个示范点,为全市树立了标杆。
这些标杆各具特色,比如,福山的爱心志愿服务中心被打造成旗舰店,牟平则建立起小而精的特色店。“我们的思路是差异化组团、团代表联系、个性化发展,在推动不同群体青年之间自主发展、相互联系、向团看齐的过程中,发挥共青团的主导性作用。”逄阳指着牟平区“青年之家版图”向记者解释,“我们有青年交流之家、文体之家、创业之家、志愿者之家等共3级7类22个青年之家,每个青年之家都派驻有团代表,至于场所嘛,有的是党政部门提供的,有的是与人合作的,有的是商家赞助的。”
当然,尽管有各方面的支持,但是作为牟平区这些共青团门店的总负责人,逄阳还是感到了压力,“就比如说今天这个模拟面试活动吧,车是找当地职校借的,孩子们的午餐是企业赞助的,长期坚持下来还是有些吃力。”在牟平,青年之家的经费来源一是专项经费,二是企业赞助,这让逄阳和他的团队经常在“钱”上费脑筋。
“我们曾想过做些低收费、半公益的培训项目,但一提到收费,很多学生的家长就会提出各种要求,难免改变我们设计活动的初衷,会让活动变味。”逄阳说完,一脸严肃地与同事探讨起“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