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浙兵
(桐乡市图书馆浙江嘉兴314500)
数字化地方文献收集、利用研究
杨浙兵
(桐乡市图书馆浙江嘉兴314500)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数字化地方文献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公共图书馆依据本地经验、社会发展状况,相继建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与网络信息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今后构建现代数字图书馆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以桐乡图书馆为例,着重论述了数字化地方文献的现状、收集方式与途径、有序化保存和共建共享。
数字化地方文献;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是反映一个地方的社会和自然等方面信息与知识的各种载体(包括非文字资料)的总称,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情报价值,对促进地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一直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地方文献可分为传统纸质类和非纸质类。近年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地方文献的载体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单一的纸质载体局面已被打破,非纸质类的数字化地方文献种类越来越多,软件、网络信息、数据库、视频、音频、微博、微信等载体不断涌现,这不仅丰富了文献的外表形式,其传输方便与保存便捷的特点,使它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更重要的是对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大促进了区域性协作并增强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力度。
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基本包括网络中存在的传统纸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电子书刊,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设立的网站上的有关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外地网站上关于研究本地的信息资源、地方特色或专题数据库(网)、网络中与地方文献相关的线索性信息[1]。
由于图书馆受地域及馆藏保护等因素的局限,大众获取纸质地方文献存在一定的困难。数字化的地方文献资源较之传统地方文献,提供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同时提高读者获取地方信息的便捷性。但数字化地方文献资源存在范围广、分散杂乱、信息重复等缺点,为用户获取信息设置了障碍。因此,加强数字化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及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新途径。
目前,图书馆都把电子文献资源的收藏作为馆藏重点,纷纷斥巨资购进各类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电子文献资源可谓相当丰富,涵盖图书、期刊、报纸、视频、音频等多种文献类型,数字化电子文献资源已成图书馆收藏的重中之重,其建设现状如下。
2.1类型复杂
从数字化地方文献的内容来看,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并存,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地方文献信息数量最多,这包括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政府出版物、电子报刊等。风景名胜、地图、文物图片、人物图片、自然资源数据库、地方音乐、戏曲等特色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以多种记录形式并存,兼容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2.2资源重复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网站缺乏协调与合作,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上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从而导致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各类门户网站、机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有很多交叉重复的内容,既给用户选择利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增加了难度,也浪费了人财物资源。
2.3宣传不力
由于缺乏对自身资源的宣传,致使很多极具特色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隐藏在网络深处。在实践中,读者并不了解图书馆中究竟有哪些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所需要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都分布在哪里,对于图书馆具体能提供哪些类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知之甚少。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读者对数字化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2.4利用率低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和统计发现,面对丰富多样、使用方便高效的电子文献,还存在大量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我们在读者群中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除了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超星图书馆的点击率比较高外,其他一些专业类光盘数据库点击率则很低。而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也大多是教师们在使用,真正了解并使用的读者并不多[2]。为此,我们在读者中曾进行了一次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利用本馆电子资源的只占37%,“不知道”或者“了解但很少使用本馆电子资源”的占69%,熟练并经常使用的只占2%。
那些学术性强的电子文献资源、桐乡地方特色文献资料等很少有人问津这是一种令人心痛的现象。
3.1收集特点
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文献信息不再受载体形式、出版方式、出版地域的限制,地方文献数量也与日俱增且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地方文献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由此其收集方式也呈现新特点。首先,从文献载体的介质来看,不再是单纯纸本印刷型文献,有了声像资料、数据库、光盘资料、多媒体等。而文献的载体多样化势必对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产生巨大影响。其次,征集范围和征集深度将扩大。网络信息快速发展,改变了文献信息资源结构。电影、电视文化广泛普及,制片公司、地方电视台的大量信息也成为重要的地方文献信息源。再次,对文献的整理更依赖于现代技术手段。传统的地方文献基本上是利用呈缴、征订、赠送和免费征集等手段获得,基本为文字资料。而在当前信息时代,各种类型的地方文献,越来越多地以数码方式即电子多媒体方式出现。图书馆的整理工作也将会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利用电子多媒体文字、图像、声音三位一体的特点,可以对有重大历史和学术价值的人物、事件及学术成果做专题征集整理,以成为专题数据库[3]。
3.2收集途径
地方文献载体多样化,导致文献收集范围和渠道的拓展,增大了收集难度,同时其征集和整理工作也将出现新的方法和途径。
(1)关注各类型网站。应根据特色数据库的搜集方向,定期浏览本地网站,包括各级政府和机构的网站,收录各种地方性政策法规、灰色文献等。网络版报刊是地方信息最重要的来源,需每日按时浏览。同时还有各种网上信息,不断收集对本土建设的评论和建议等,这些都须重点关注。
(2)关注各种数据库。如嘉兴数字图书馆采购的慧科资讯平台,每年会把一年来各大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当地资讯进行汇总,从中可检索到数量可观的本地文献资料,包括各专业领域的文献。
(3)关注各种大型活动。如桐乡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国际戏剧节、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赛、子恺杯全国漫画大赛、伯鸿书香奖等大型国际性、国家级大型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的数字化文献是征集的重点。我们将从这些大型活动着手,了解桐乡市承办这些活动的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出更加全面的文献资源,如我们收集到“2014桐乡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大量珍贵文、图、影、音资料,经过一定程度的深加工,将本次大会内容进行专题性的系统介绍。同时为方便读者快捷地查找所需资料,将大会数字化文献分为“大会报道”“高层动态”“嘉宾对话”“桐乡话题”等栏目,对资料的查询一目了然,同时起到了地方信息中心的收藏和传递作用。
(4)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离不开各方单位的广泛协助。桐乡图书馆积极主动与电视台、音像公司、各系统(档案局、地方史志办、党史、人大、政协、文史委、社科联、科协、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文联、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等)联系,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收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档案数字化工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及招商洽谈会等形成的电子文档[4]。如通过与博物馆、文化馆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多年来取得的可喜成果。与桐乡作家协会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包括交流作家及作品信息资料,联合作家协会开展交流、讲座、阅读沙龙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文艺作品在凝聚力量、净化心灵方面的感召作用。收集内容涉及本地的光盘、磁盘、影视音像资料。这些文献,直观、形象、传播范围广,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深受观众喜爱,是桐乡人了解桐乡的重要渠道,同时可以大大充实地方文献库的库藏。
(5)通过网络向网络节点上的任何有关地方文献销售或生产部门预订、征集、采购文献。从中也能够广泛搜集全国、以至全球范围内有关本地的文献信息。
3.3有序化保存
数字化地方文献内容广泛,类别繁多,数量庞大。为了更好地收藏保管,也为了使人们能够充分、合理、有效、方便地利用数字化文献,就需要将文献有序化。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通过广泛应用影视、网络通讯、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将分散于不同文献的地方信息,现行社会活动中剥离的、处于散乱无序状态下的文献,按照特定的排列规则,分析并予以整序、储存,组成有序的数字化文献集合,编制成地方文献书目索引、联合目录、专题书目,使分散的文献资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分门别类录入专业数据库。例如,将地方特产、地方名人、风土民情、旅游景观等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建立地方名优产品数据库、人物资料数据库、风土民情数据库、旅游资料数据库等,为社会各界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程传输、网络互联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
地方文献的专业数据库可分为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通过地方文献网站,将整理和加工过的数字文献资源向广大用户开放,并开展地方文献信息查询、专题汇编、综合研究等特色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和检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数字化文献的需要。
3.4共建与共享
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一项较大的工程,桐乡图书馆采取数据库建设自主模式+嘉兴数字图书馆建设合作模式,主要数据库建设是将本馆的地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数字化后进行开发,实现保存与查阅的功能,并在网络范围分享。例如,年鉴、方志数据库。对于大型资源数据库,由于其建设内容十分丰富,靠一馆之力很难完成,还需要在本地区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广泛协作,发挥各种优势,共同建设本地区的资料宝库,使之成为地方信息资源的集成服务点,满足本地区的信息需求。
桐乡图书馆在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字图书馆时遵循了以下原则:根据馆藏特点,制定数据库开发顺序。首先,图书馆对面临缺损、急需保护的珍贵古籍优先进行数字化;其次,对特色的馆藏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如民国文献资料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针对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对建设内容及时调整和更新。
桐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采取多元合作的模式,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协作网络,分层次、按需求逐步建立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既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又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实现了文献资源共享。当然,在其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是诸多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只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加强多方友好合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数字化地方文献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就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
[1]张敏.网络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及其共享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17-119.
[2]杨克香.浅谈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4):48-50.
[3]杨光明,但碧霞.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利用对策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5):112-114.
[4]熊焰.地(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6):79-81.
Research on th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igital Local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great progress was achieved on building local documents for public libraries.Digitalized local documents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y people now.Based on local experience and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public libraries become databases with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network regularly.These libraries bring great social benefits and are solid foundation for modern digital libraries organization in the future.We take Tongxia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its current condition of digitizing local documents,collection methods and approaches,orderly preservation,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digitalized local documents;public library;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G253
A
杨浙兵(1972—),男,桐乡市图书馆馆员。
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