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

2016-02-12 17:07余惊涛
图书馆 2016年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民众文献

余惊涛

(中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06)

·专题研究·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

余惊涛

(中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06)

在我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利用其馆藏资源提供社会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理念及方式上的新突破。文章通过阐释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原因,列举了高校图书馆在与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融合过程中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总结了美、日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所累积的实践依据,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未来规划和定位做出了相关探讨。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已经渗透融合到人类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大数据、云时代、智能化等概念深入人心,当前我国图书馆正面临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展的双重挑战,信息资源的建设及利用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机构之一,其最终任务应该是深入开发馆藏资源,为全社会民众提供均等化的文化服务,让海量丰富的文献资源,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让特色的文化服务成为社会公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开放其馆藏资源,更好地为本地区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界一直在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与公共图书馆融合发展,挖掘信息资源,提供创意服务,创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笔者的观点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信息资源这个特殊载体,以其丰富专业的文献资源、全面多样的文献服务模式,不断加强对社会民众的人文渗透和人文熏陶,承担起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原因

2.1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的目的是希望每个公民都能获取均等的文化服务,不受地域及空间的限制。随着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发展,公民的文化需求不再仅仅是纸质文献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尽力履行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能,但由于种种现实条件,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受众群体时,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显得力不从心,比如资源有限、经费紧张、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有限,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无法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

而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源、立体化的数字资源、专业技能的馆员队伍、先进全面的平台和设备,高校图书馆针对社会民众的信息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性活动,能够推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不断完善,又会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环境。

2.2 高校图书馆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

由于种种现实原因,高校图书馆在与社会民众的交流中往往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这也使得社会民众对于高校图书馆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是由其公益性决定的,高校图书馆要完成自身发展,开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除了服务本校师生,承担科研任务,还应当配合公共图书馆主动承担起信息资源的供给与文化服务的延伸,实现和保障社会民众享受其获取信息资源的权益。

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特色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馆员队伍等一系列有利的条件开展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是否具备成熟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

2.3 我国图书馆事业统筹兼顾的需要

图书馆的基本社会职能就是信息资源的收集与供给。公益性程度相对较低,长期只对校内师生开放,在社会服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1]。随着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图书馆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和深层次的文化服务,不仅丰富了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也获得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的重新定位和认可,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在信息资源的供给与服务上,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供给的能力,积极探索形成图书馆体系中的良性互动,这不仅会让高校图书馆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建设自身馆藏资源,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激励公共图书馆重新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3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

3.1 海量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

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必然要以其本身的特色资源为依托,结合本校资源建设的实际开展情况,提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上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在纸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1982年,文化部下发《(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要求“图书馆对本省、自治区、市的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文献、资料应尽全搜集”[2],由于学术优势和人员优势,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有的高校图书馆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馆藏,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将学科调查与文献采访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纸质资源建设速度。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化已经渗入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各个方面,很多高校图书馆将数字资源建设视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进行文献数字化加工的同时也建设了一系列多媒体数据资源库和相当数量的电子书刊文献,使得用户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获取所需的信息。

3.2 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平台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普及应用,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统一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在校区的范围内实现了通借、通还、通阅。为了满足科研需求,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使用、采集、加工和发布基本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并依托校园网实现校区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平台搭建方面,为了满足师生不同的资源需求,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获取途径。

3.3 专业的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除了以上两个优势以外,高校图书馆的另一个优势是专业的馆员人才队伍建设。信息资源是高校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有专业的图书馆员从事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从文献采访到典藏,再到数字化及推广等各个环节,专业馆员能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更加科学化;另一方面,高校的学科优势也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带来积极影响。高校科研人员聚集,这些专业、方向不同的科研人员,不仅在某些方面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也具备超前的服务理念,这也推动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文化服务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这是一般的公共馆所不能比拟的。

4 国外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经验及借鉴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如何面向社会服务方面还面临很多的现实问题,因此目前提供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为数不多,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膨胀的今天,我们应该借鉴当前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重点关注和研究提供社会服务的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

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就开始摸索社会服务的方式,它们一方面依托全面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向本地区的民众提供借阅服务。比如,196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中的1100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民众既提供图书馆资源又提供服务设施的高校图书馆比例就达到94%,而为社会民众仅仅提供借阅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比例也达到84%[4]。

另一方面,开始探讨用户的需求,主动为本地区民众开展文化服务。以耶鲁大学为例,除了提供借阅服务,还为社会公众及其商业机构提供专题信息服务或文化服务活动,耶鲁大学自觉承担了社会的公共文化智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化服务让纽黑文能够成为人人都读书的城市[4]。

在日本,高校图书馆在坚持文献资源是服务核心的基础上,还不断加强自身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社会职能,他们强调,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而用户除了本校师生以外,还包含高校图书馆所在区域的全体民众,他们采用特色资源加多元化服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文化服务,确保满足所在区域民众的信息需求。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17年度《学术情报基础事态调查结果报告》的有关大学图书馆对校外用户开放状况调查,截至2005年,总计701所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图书馆中共有685所大学对外开放,开放实施率达到97.7%,其中87所国立大学和71所公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实施率均达到100%[5]。

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的规划中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谋求新的发展方式。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必须依赖全体社会民众的认可,文化服务活动的不断创新,特色资源建设与供给互融共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的问题,推动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5 我国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未来举措

全面加强信息资源建设,重点关注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共文化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开放理念的确定,开放制度的制订、文化资源配置、服务平台的建设、整体人员布局调整等重大宏观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可行性,优化资源配置。

5.1 统一思想,开放理念,提高对社会服务的认识

新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第一步是统一思想,提高文化服务的认识,树立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文化服务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而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应在现实的基础上,重视社会服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把提供具有均等性的特色资源服务及文化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和重要任务,建立全面性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让读者共享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成果。开设针对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重建服务理念,打破高墙,逐步转变角色。从原有的满足本校师生服务需求,转变到全面了解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搭建服务与用户链接的桥梁。

5.2 完善制度,创新模式,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长效发展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建设基础之上。目前,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相对滞后,在面向社会服务领域的制度层面依然不完善,经常会遇到在向社会开放的同时缺少制度的保障,面对诸多现实的问题时常常无制度可依,只能靠高校自身根据现实情况临时进行不完善的开放。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建立上到法律法规,下到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层次分明、以保障实现民众均等化享受基本的公共文化的权益,确保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的长效发展。

在推动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要探索出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运行管理的新机制,创新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地方各类企业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真正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

5.3 搭建平台,优化资源,提供延伸式的文化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文化服务越来越为图书馆界所重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库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

互联网已然成为当今世界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比如,引导社会民众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电话、文献传递等进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重视线上线下的贯通,建立交互式网络学习交流平台,让师生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搜索引擎等数字资源来了解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5.4 培育人才,营造氛围,共同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高校肩负着图书馆馆员培养的重任,馆员人才队伍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的支撑体系,他们是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参与者,而全面深度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也离不开高校图书馆员的参与,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应该进行明确的定位,一方面营造社会服务的文化氛围,引导在校读者共同参与并支持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是利用全媒体时代的先进技术,多种方式培育社会服务人才。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队伍文化素质,组织馆员实行社区对口服务,通过服务经验的累积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服务活动,搭建高校图书馆员展示文化服务能力的交流平台,努力提高其文化服务技能。通过与外部合作,激发高校图书馆员服务动力和服务意识,从而形成专业的知识积累。

6 结语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高校图书馆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为社会民众提供文化服务,同时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制订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公共服务体制和评价机制;而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合理的程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成果,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来稿时间:2016年6月)

1.龙军,吴丽娟,蒋文晖.构建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11(1):24-26

2.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http://depa.usst.edu.cn/wjk/xr/dushu/tushuqingbao_manual/law_1.htm

3.朱通.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基本对策[EB/OL].[2011-11-02].http://blog.163.com/ skl1990@126/blog/static/13133909920105304546334/

4.josey E,et al.Community use of academic libraries:a symposium [J].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1967(28):184-202

5.孙预,叶勤.日本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启示[J].图书馆,2010(3):60

A Study on Social Services of Academic Library under the System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Yu Jingtao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China, academic library provides social services using its collection resources that is new breakthrough of the service concept and way.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the necessary social services of academic libra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fusion with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public service system by explaining the necessary reasons for its social services, and sums up accumulated practical basis of social service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U.S.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future planning and positioning of academic library social services in China.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cademic library Social services

G258.6

格式〕 余惊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9):92-94, 99

余惊涛(1973-),男,1996年中南大学外语系毕业,中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民众文献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