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化运作类科技期刊的组稿模式与策略探索

2016-02-12 13:51:07
天津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规划师约稿办刊

梁 倩

(《规划师》杂志社 广西南宁530022)

主题化运作类科技期刊的组稿模式与策略探索

梁 倩

(《规划师》杂志社 广西南宁530022)

主题化办刊模式在扩大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与单个、零散主题的组稿方式不同,主题化运作类期刊的组稿具有主题数量多、系统性强等特点,需要长期、持续、有效地开展策划组稿才能不断延续其主题化的办刊模式与风格。针对主题计划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组稿随意性过大而策划性不足、组稿渠道的局限性过大而拓展性不够的难题,总结了《规划师》杂志社的具体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刊物提供一些参考。

主题化 组稿 模式 策略

0 引 言

学术质量是科技类期刊的生存之本。目前科技期刊界已经逐步认识到组稿对于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性,许多科技期刊也纷纷开展对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工作的探索。[1-2]一些科技期刊采用主题化办刊模式来提升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期刊品牌。[3]

与单个、零散主题的组稿方式不同,主题化运作类期刊的组稿具有主题数量多、系统性强等特点,需要长期、持续、有效地开展策划组稿,才能不断延续其主题化办刊模式与风格。[4]《规划师》自1998年改版以来,采用主题化办刊模式,每期围绕1~2个主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讨,至今已有18年,在扩大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获得了一些经验。以下,笔者将结合《规划师》主题化办刊及组稿策划的实践,分析主题化运作类期刊组稿的难点,探讨长期、持续、有效的组稿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刊物提供一些参考。

1 主题化运作类期刊组稿的难点

1.1 期刊主题计划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主题化运作类期刊往往在每年的8、9月份就需要初步确定第2年的全年主题,并向读者和作者公布。一方面方便对某个主题感兴趣的读者、作者的关注与订阅,另一方面便于编辑安排组稿等相关事宜。从这个角度而言,应该选定哪些主题、主题刊发的先后顺序等都体现出了很强的计划性。虽然主题设定往往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由于一年的跨度时间较长,难以准确预见明年的社会热点,尤其是突发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主题化运作类期刊在预设全年主题时容易陷入计划性过强而灵活性不足的困境。如果遇见突发性社会热点问题,临时调换刊发主题,进行新一轮的组稿策划,则会影响后续刊发计划,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果放弃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组稿策划,又会有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因此,妥善处理期刊主题的计划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之间的矛盾,是主题化运作类期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2 组稿随意性过大而策划性不足

在主题化运作类期刊中,每期刊发至少一组主题性文章,往往由3~7篇文章构成,其内容在全刊占1/5~1/3的比例。这些文章是根据主题,有意识地选择、组织而形成的多角度、有层次、立体化的一组文章,文与文之间相互照应、相互补充、有机联系,真正体现组稿策划在提升学术影响力方面的优势。[5]而囿于组稿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短、难度大,应避免组稿栏目“开天窗”,出现随意、拼凑稿件应付了事等情况,这也是主题化运作类期刊需要解决的难题。

1.3 组稿渠道的局限性过大而拓展性不够

科技期刊组稿难度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优质稿件难寻。对于普通期刊而言,一流文稿主动流入的机会不多,而自投稿中多是中青年作者的“练笔之作”。此外,约稿工作的难度也很大。由于反复从投稿作者中物色约稿对象,导致组稿作者“只见旧面孔、不见新面孔”,优质稿件少,无法通过组稿策划有效拓宽优质稿源渠道,发掘潜力作者、扩大核心作者群,无法切实发挥出通过组稿策划大幅提升文章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的作用。

2 主题化运作类期刊组稿的模式与对策

2.1 以“双线”形式延续主题化办刊模式与风格,兼顾主题设置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所谓“双线”,即设置两个主题线索,延续期刊主题化办刊模式与风格的稳定性。这两条主题线一主一辅、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各具特点。其中一条突出计划性和集成性,一条彰显灵活性。具体而言,该刊设置了两个专门的主题性栏目,分别为“规划师论坛”栏目和“专题研究”栏目,其中“规划师论坛”栏目为主线,“专题研究”栏目为辅线。

“规划师论坛”栏目常设固定性栏目,每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全年共12期。全年主题确定后往往公布在前1年的第12期杂志和当年的前两三期杂志以及期刊投稿网站上,因此该栏目串联的主题是一条明线。栏目主题设置新颖,即便和往年主题雷同,切入点和关注点也有区别,以避免“炒旧饭”的情况出现;同时,栏目内容涵盖面广,既有对前言理论的探索,又有对实践成果的总结,还有对行业内重大事件、政策的解读,可以反映出期刊在行业关注重点方面的引导。例如,2016年“规划师论坛”栏目第2、3期主题分别为“‘一带一路’下的城乡规划应对”“十三五城乡规划的发展与变革”,反映出重大国家战略对城乡规划行业的影响;第5期“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规划”的主题设计反映出对行业内新理念的探索等。该栏目的主题刊发顺序如何、组稿人员如何安排等,都需要经过仔细思量,这种计划性对于取得好的组稿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专题研究”栏目为常设的临时性栏目,主题无需在前一年的下半年提前确定,也无需向公众公布,而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因此由该栏目串联的主题线是一条暗线。同时,组稿的人员安排也相对灵活,根据个人对组稿资源掌握的情况不同,既可由编辑部人员又可由其他部门人员主导,以保证组稿效果。以2016年为例,第9期,该刊共开展了4个“专题研究”栏目的组稿策划,有两期由编辑人员组织,其他两期为其他部门人员组织,均取得了较好的组稿效果。从内容上看,“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规划建设——乌镇实践”这期“专题研究”栏目是对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这一事件做出的积极响应,将其安排在2016年第4期,与当期的“规划师论坛”栏目“互联网+时代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研究”的主题相互呼应,深化了主题,使学术探讨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2016年第8期“专题研究”栏目“迪士尼乐园的规划建设与启示”专题是针对上海迪士尼乐园在2016年6月6日正式开园而引发业界对于我国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关注而设置的,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2016年第5期和第7期刊发的“专题研究”栏目“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广州实践”“浙江特色小镇规划与建设”是对实践成果的汇总。

采用“双线”的模式保障主题化办刊模式与风格的统一与延续,使主题设置既具有计划性、集成性,又具有灵活性,这为取得好的组稿效果打下了基础。

2.2 以信息采集为基础,寻找突破口,确定组稿思路

信息收集和筛选是组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有效的信息采集,充分研究选题的性质、要求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从中找寻选题策划的突破口,能有效避免选题策划的闭门造车,使选题策划体现出清晰的编辑思想,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6-7]

在网络时代,编辑要尤为重视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平台,快捷搜集与选题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新闻报道、研究成果、文献及相关的研究人员等。常用的网络平台包括百度、知网、万方数据、行业信息网以及相关从业单位和管理部门的网站等。例如,笔者在进行2016年第2期“‘一带一路’下的城乡规划应对”论坛栏目组稿的资料收集工作中发现,地域性“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以此为突破点进行组稿策划,最终确定了在宏观层面解读“一带一路”政策及其对整个国家空间格局的影响,在中观层面将“一带一路”的途径走向归纳为沿海、中部和西部3类地区,在微观层面选取典型性城市,探讨其在战略影响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的组稿思路。该思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具有多层次、立体化的优点。

2.3 多管齐下物色作者,积极开拓优质稿源渠道

作者的物色其实从信息收集环节就已经开始着手了。有些选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搜集到已发表的文献,通过这些文献能直接了解到哪些人对这个选题有研究。然而,不是所有的选题都能通过单一的渠道直接物色到合适的作者。仍以“‘一带一路’下的城乡规划应对”选题策划为例,由于选题新颖,笔者以“一带一路”和“城市规划”或“空间”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基本没有搜集到研究成果,无法直接找到合适的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多管齐下的组稿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行之有效的组稿途径,再好的组稿策划思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结合本刊实践,笔者将能有效拓宽优质稿源渠道的组稿途径归纳如下:

2.3.1 “太公钓鱼”法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组稿策划不等于排斥自投稿件。《规划师》每年都在期刊和网站上刊登主题,并要求编辑部人员通过QQ、电子邮箱、短信等多种途径将全年主题和截稿时间发送给与期刊互动频繁的作者,鼓励和提倡对某期主题感兴趣、有研究的作者主动投稿,并从中选发高质量的稿件,对约稿做一补充。尽管从实践情况看,并不是每一期主题都有自投稿件,且总体稿件数量不多,但选发的文章确实对充实和改善组稿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3.2 直接出击法

即由编辑对接作者,直接进行组稿。在实践中,有时直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就能物色到合适的作者,并获知其相应的联系方式,直接进行组稿。这种组稿方式快速、高效,是组稿中最为理想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情况是,搜索到合适的作者却无法获知其联系方式。对于此类情况,笔者通常在本刊查找投稿作者库,找到与其同在一个工作单位的作者,通过该人获得其联系方式,再由编辑进行组稿。

2.3.3 关联组稿法

在不明确组稿的具体对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关联组稿法,以打开优质稿源渠道。这一组稿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2.3.3.1 充分利用期刊的行业资源优势组稿

期刊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行业内相关单位的支持。这些机构内部往往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对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行业内的难点和特点问题进行研究。如能找到相关课题的负责人,就能取得良好的组稿效果。笔者在“‘一带一路’下的城乡规划应对”的选题策划中,充分借助本刊一百多家由各级规划设计机构、高校等组成的理事单位资源,从中挑选出在“一带一路”重要战略位置上的理事单位,联系了其机构内的课题组负责人,完成组稿工作。

2.3.3.2 从编委中寻找作者或通过编委推荐作者

一般而言,科技期刊的编委多是行业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当前学科发展、学术的研究热点等有较深的了解。如果选题与其中某位编委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领域相契合,向其约稿或者请其推荐合适的作者,往往会取得不错的组稿效果。

2.3.3.3 通过栏目主持人组织稿件

借助栏目主持人的人脉,物色合适的作者,能够有效拓宽优质稿源渠道。笔者在2016年第11期的“移民城市的规划应对”组稿资料搜集中发现,有一位与编辑部联系较密切的老作者对这个主题有很深的研究,邀请其作为特约栏目主持人后,该作者又向刊物推荐了好几位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可以说,通过栏目主持人的方式组稿,可以充分利用其人脉关系,组织到优质稿件,有效扩大期刊的优质作者群。[8-9]

2.3.3.4 会议组稿法

会议组稿法,即通过学术会议组织稿件。学术会议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学术交流、进行课题研究为主旨的会议,一般分为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论坛等形式。学术会议邀请的报告人往往是业界中具有知名度和创新性学术观点的专家。如果选题和专家的学术报告契合,那么这些专家是非常好的组稿人选。为取得良好的组稿效果,编辑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时,应仔细研究会议手册,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学术会场听取报告,并利用会议闲暇,与感兴趣的学术报告人建立联系,发出约稿邀请,为后续的约稿做好准备工作。

在实际组稿工作中,不可拘泥于上述约稿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而应多管齐下,通过多种方式组稿,以保证取得良好的组稿效果。

3 结 语

综上所述,为扩大期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些科技期刊采用主题化办刊的模式,但是容易陷入主题计划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组稿随意性过大而策划性不足、组稿渠道的局限性过大而拓展性不够的窘境。[10]对此,笔者总结本刊的具体做法,包括以“双线”形式延续主题化办刊模式与风格、以信息采集为基础确定组稿思路以及多管齐下物色作者,积极开拓优质稿源渠道,希望能为主题化运作类科技期刊解决长期、持续、有效组稿这一难题提供参考。■

[1] 董燕萍. 约稿技巧和程序优化[J]. 编辑学报,2015,27(3):264-265.

[2] 刘芳. 提高科技期刊组稿有效性策略探讨[J]. 天津科技,2015,42(11):77-78.

[3] 王静. 提高科技期刊约稿质量和成功率的途径与方法[J]. 编辑学报,2013,25(6):553-555.

[4] 许丽艳. 期刊主题精细化运作的成功探索[J]. 编辑之友,2009(5):43-44.

[5] 吴晓丽,陈广仁,苏青,等. 科技期刊全方位多层次组稿探析——《科技导报》组稿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89-1195.

[6] 袁宁. 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如何组稿[J]. 编辑学报,2013,25(2):189-191.

[7] 张文. 医学期刊组稿的方法与技巧[J]. 编辑学报,2010,22(3):214-215.

[8] 卓选鹏,赵大良. 莫叹专家赐稿难 转变思路谱新篇——本刊“专家淑萍”栏目约稿实践中的4个转变[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37-138.

[9] 张黄群,孙静,夏道家. 设立“客座编辑”提升约稿成效[J]. 编辑学报,2014,26(6):563-564.

[10] 沙培宁. 期刊主体化运作的“优”与“思”[J]. 编辑之友,2005(2):50-51.

An Exploration of Soliciting Model and Strategy for Journals with an Operation Mode of Topicalization

LIANG Qian
(PLANNERS Periodical Office,Nanning 530022,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The operation mode of topic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xtend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periodicals.Being different from single and scattered topics,journals adopting topicalization mode feature large quantity of topics and systematicness and requires the long-term,sustained and effective planning to continue the soliciting of contributions and develop the mode and style.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topicalization,including long planning but low flexibility,excessive arbitrariness in soliciting but lack of planning,limited soliciting channels and insufficient expansion space,practices of the Planner magazine were summed up,wish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picalization;soliciting contributions;pattern;strategy

G232.1

:A

:1006-8945(2016)12-0075-04

2016-11-04

猜你喜欢
规划师约稿办刊
约稿启事
市场周刊(2022年1期)2022-02-17 02:47:26
约稿启事
市场周刊(2021年11期)2021-12-05 09:30:52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约稿启事
市场周刊(2020年12期)2021-01-06 11:56:10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Why I'll never switch to Google Calendar 生活的“规划师”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城市规划师告诉你,路权的定义
中国自行车(2017年1期)2017-04-16 02:53:49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青年规划师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