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别行政区2016 至 2017 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
主席:
我谨动议二读《2016年拨款条例草案》。
2.今年是我出任财政司司长的第九个年头。在这段日子,我和大家一同见证环球经济经历接连不断的动荡,香港能够安然度过,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低失业率和稳健的公共财政,我实在心存感恩,一方面感激前人为香港打下坚固的基础,亦深刻体会到香港人坚韧的生命力。
3.开放、多元、自由、法治从来都是香港人的核心价值,它们一直引领着我们迈步向前。路即使不容易走,我们的方向却是清晰,一步一脚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每一位香港人,都会为我们的坚持和刻苦感到骄傲。
4.踏入 2016年只有短短两个月,在香港发生的事情,无法不令人感到忧虑。
5.在两个星期前的年初二凌晨,旺角发生了严重的违法事件,有一小撮失去理智的人,对执勤的警务人员和采访记者做出严重的暴力行为,引发大规模的暴乱,造成数十人受伤。
6.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除了对事件感到痛心和愤怒,更会惊讶香港在一刻间变得陌生,想知道为何暴力的种子会在不知不觉间滋长,忧虑我们一直珍惜的核心价值,会被暴力和仇恨蚕食。
7.尖锐的社会矛盾,令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加添不稳定因素。今年是选举年,四日后就会举行一场立法会补选,再过半年就到立法会换届。我们可以预期,政治争拗在这段日子将会更加激烈。
8.政治和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政治出现不稳定,经济难免会受到冲击。
9.面对当前的种种挑战,政府责无旁贷。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有责任有效调动资源,维护香港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健,扶助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应付眼前的经济波动,保障打工仔的饭碗。
10.政府亦要继续巩固香港经济基础,推动多元发展,善用公共资源改善市民生活,让弱势得到扶助,各阶层都有机会分享经济成果,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香港人,都有机会一展抱负,透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实现理想。
11.2015年环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拖累亚洲地区的出口表现。香港的货物出口录得2009年以来的首次全年下跌,实质跌幅1.7%。服务输出亦转差,全年跌0.6%,是自1998年首次全年下跌。访港旅游业疲弱,旅客人次在第四季跌幅8%,全年下跌2.5%。零售业销售转弱,销售货量录得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下跌。
12.内部需求是去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投资气氛转趋审慎,本地居民消费、基建和私营建造开支保持稳健,加上去年预算案纾缓措施的提振作用,整体经济增长2.4%。这是连续第四年低于过去十年3.4%的平均增幅。经济在下半年面对的下行压力明显增加,第四季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至1.9%。
13.失业率全年平均维持在3.3%的低位,市民的工资和收入普遍改善,收入最低三个十等份的全职雇员,收入较前一年增加5-6%。与访港旅游业相关的行业,近期对劳工需求减弱,情况需要关注。
14.本地经济放缓,加上输入通胀轻微,通胀连续四年回落,2015年整体通胀率为3%。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响,基本通胀率为2.5%,较2014年回落1个百分点。
15.踏入2016年,环球经济状况持续不稳,发达经济体出现低速和不均匀的增长,新兴市场面对下行压力,地缘政局持续紧张,风险提升。
16.美国联邦储备局去年开始加息,欧日央行却维持量宽,并采用负利率措施。背道而驰的货币政策,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资金流向造成波动。
17.新兴经济体的商品价格疲弱和金融市场受压,遭受双重打击,内地经济亦面对下行压力。
18.香港方面,受到美国加息和环球经济前景不明朗影响,外贸持续走弱,加上访港旅游业放缓,影响市场消费和投资意欲,对就业市场和企业经营造成压力。本港整体出口货值和访港旅客人次自去年中起均录得按年下跌,跌势在2016年有机会加剧。我预测2016年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1-2%,低于去年的增幅。
19.国际商品价格低企,预料输入通胀会较为温和。经济增长放缓和楼市调整令加租压力相对减轻。我预测2016年整体通胀率为2.3%,基本通胀率为2%。
20.未来一年本地经济情况存在不少风险,难言乐观。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提振经济,支持本地企业,保障市民就业。
21.全港32万家中小企,聘用五成的私营机构雇员,是香港经济的中流砥柱。面对来年严峻的环境,我会为中小企提供适当的支援措施,稳定就业市场。
22.为了应付资金周转的问题,我会推出三项措施 :
(一)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特别优惠措施”的申请期至2017年2月28日 ;
(二)把该措施的担保费年率降低一成 ;以及
(三)取消该措施的最低担保费。
23.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我会宽减2015/16年度75%的利得税,上限为2万元,全港13万名纳税人受惠。政府收入将减少19亿元。
24.我会宽免2016/17年度的商业登记费,让130万名经营业务者受惠。政府收入会减少25亿元。
25.为了加强中小企的长远竞争力,我会在“创新及科技基金”下推出“科技券先导计划”,资助中小企使用科技服务和方案,提高生产力和升级转型。先导计划为期三年,以配对形式,为每间合资格中小企提供最多20万元资助,预计开支为5亿元。
26.旅游业占本地生产总值5%,聘用27万人,提供不少就业机会。过去十多年,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受惠于内地“个人游”计划等政策而经历迅速增长,访港旅客增加至6000万人,是2003年的四倍。自去年起外围经济放缓,邻近地区货币贬值并同时放宽对内地旅客签证要求,令本港旅游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加上深圳实施“一周一行”措施,访港旅客的人数下跌。
27.除了外围因素外,近年一些在本地发生的事件亦值得我们关注。一小撮人士选择以非理性的手法表达个人意见和政治诉求,对访港旅客做出不文明的举动,做出辱骂、踢箧等极端行为。强迫购物问题亦长久困扰旅游界。
28.这些破坏本地旅游业的事件,不单有损香港经济,亦深深伤害香港作为“好客之都”的国际声誉。部分人士声称他们要保障“本土”利益,但事实上,他们的行动并不是爱惜香港应有所为。真正关心香港发展的人,在行使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时,是绝对不会牺牲社会的安宁,罔顾无辜市民的生计。
29.旅游业如今已进入调整期,访港旅客结构和消费模式有所改变,我们需要检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不应只追求旅客人数的增长,而须迈向产品多元化和重“质”的高增值方向,吸引更多高消费的过夜旅客来港。
30.鉴于新形势,我会推出短、中、长期措施,减轻业界经营成本和加强香港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会为相关行业推出共涉及1.4亿的三项短期措施 :︰
(一)豁免1800间旅行社一年的牌照费用 ;
(二)豁免2000间酒店和旅馆一年的牌照费用 ;以及
(三)豁免食肆和小贩,以及受限制食物售卖许可证一年的牌照费用,有2.7万间食肆和商户受惠。
31.中期方面,我会拨款2.4亿元,政府会联同业界推出五项措施:
(一)扩充今年盛事的规模,包括首度举办电驱方程式赛事;扩大美酒佳肴巡礼的场地并加入更多特色主题;加长香港单车节的赛程至五十公里,吸引更多海外好手参赛;在香港文化中心加推“闪跃维港”3D光雕汇演 ;加强宣传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包括七人榄球赛、网球公开赛和高尔夫球公开赛等;
(二)透过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以崭新的宣传片重塑香港的旅游形象,于短途市场推出新一轮宣传攻势,以及加强在内地宣传优质诚信旅游;
(三)支援业界扩大客源,包括由旅发局继续推行旅游景点配对基金、加强推广购物消费活动、资助业界推广会展旅游和“飞航邮轮”旅游,以及豁免本地业界参加海外推介会的参展费用;
(四)透过香港旅游业议会,以配对形式资助中小型旅行社,使用资讯科技,提高业界竞争力;以及
(五)继续推广香港的天然景致和独特历史文化,包括以“古今、艺术”为主题,丰富孙中山史迹径的内容,配合元创方和年内开放的前中区警署建筑群。
32.长远而言,我们会提升旅游基建。迪士尼乐园“铁甲奇侠”新园区和以探索冒险为主题的新酒店,将于今明两年分别启用。政府会继续与迪士尼公司商讨乐园整体发展计划。海洋公园内第一间酒店和大树湾水上乐园预计分别在明年和2018年落成。政府会继续筹划位于启德和大屿山的旅游项目,而沙中线会展站上盖的会议设施,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33.美食车的先导计划将在今年推出,我留意到各界对美食车的广泛兴趣,营运停泊位会增加至16个,提升相关景点的吸引力,丰富本地饮食文化。
34.香港近年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本地消费,减轻市民的生活负担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考虑到当前的宏观情况、政府的财政能力和提振短期经济的需要,我会推出三项纾缓措施:
(一)宽减2015/16年度75%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为2万元,全港196万名纳税人受惠。政府收入减少170亿元 ;
(二)宽免2016/17年度四季的差饷,每户每季1000元为上限。估计涉及317万个物业。政府收入减少110亿元 ;以及
(三)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一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额外开支28亿元。
35.恒常措施方面,我会由2016/17年度起,调整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下的两类免税额。首先,基本免税额和单亲免税额会由12万元增加至13.2万元 ;已婚人士免税额会由24万元增至26.4万元。193万名纳税人会受惠,政府每年的税收减少29亿元。
36.我会提高供养父母和祖父母的免税额,惠及60万名纳税人,政府每年的税收减少8.6亿元。有关调整包括 :
(一)供养60岁或以上的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税额,由4万元增加至4.6万元。连续全年同住者所享有的额外免税额会按同样幅度增加;
(二)供养55至59岁的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税额,由2万元增加至2.3万元。连续全年同住者所享有的额外免税额会按同样幅度增加;以及
(三)父母或祖父母入住安老院舍的住宿照顾开支,扣除上限会由8万元增加至9.2万元。
37.以上涉及388亿元的税务和短期纾缓措施,连同其他的支出,可为2016年的本地生产总值提供1.1%的提振作用。
38.我要强调,纾缓措施跟经常开支不同,纾缓措施旨在协助市民应付当前的经济压力,发挥反周期的提振作用,稳定经济,保障就业,须因应每年经济和财政状况做出调整;经常开支是为了落实新政策,开设新服务和改善现有服务。
39.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世界经济出现翻天覆地的转变,环球经济重心东移,新兴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大大提升。资讯科技发展亦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令经济和社会不同层面出现范式转移,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商业运作模式。
40.这两股新的动力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塑造出全球“新经济秩序”,为传统和新兴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降低创业门槛,营造更开放的市场生态。这些突破性的范式转移,颠覆传统模式,无可避免对原来持份者会造成冲击。
41.身处现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回避挑战。要处理好这些冲击,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以较长远的目光,平衡这些转变对社会不同方面带来的影响,以创新思维,化解这些新问题。政府会以科技中立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为首要的基本原则,推动科技和确保市场在适当监管下健康发展。
42.长久以来,香港高度国际化的商贸网络,透明开放的市场制度,以及廉洁的法治社会,令我们得以维持优越的竞争优势。在“新经济秩序”之下,我们要早着先机,做好准备,为香港寻找发展机遇,争取关键的角色。凭着香港的自身优势、香港人灵活变通的特质,以及敏锐的市场触觉,我们可以一如以往,在环球激烈的竞争下突围而出。
43.多种划时代的创新科技,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械、生物科技等,应用技术急速成熟,衍生出多项突破性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令贸易由实体转向虚拟世界,超越地域界限,令高效的全球供应链,连接世界每一角落的市场,令不同行业出现更多可能性。
44.香港拥有世界级的资讯科技设施、科研机构和人才、融资平台,以及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毗邻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市,近年发展成为先进科技产品的制造中心,可以与香港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为我们的国际化企业在物料应用、原型研发、产品投产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
45.考虑到香港的实际环境、相对优势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在机械人技术、健康老龄化和智慧城市三个领域,将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和商品化,推动经济,改善市民生活质素。
46.面对人口老化和劳动力减少,智能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人技术的应用至为重要。机械人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节省的人力可以专注高增值工序,令产值提升。
47.香港科技园公司正研究在将军澳工业村,针对智能生产和研发,汇聚机械人技术和资讯科技的先进制造业,推动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测试到市场推广和品牌管理等整条价值链的发展。估计这个项目成本为82亿元,可于2021/22年度完成。
48.智能家居护理设备、物联网装置和医疗复康仪器,可以改善长者生活质素,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促进健康老龄化,让长者在社区中安享晚年。不少创新科技,包括获科学园支援的本地公司所研发的电动轮椅、医疗扫描影像系统、协助中风病人复康的医疗设备等,均已进入投产应用阶段。科学园会继续以生物科技、医疗和药物作为研发重点。政府已预留5亿元成立“创科生活基金”,鼓励各界机构应用创新科技,改善市民的生活。
49.在发展智慧城市方面,本地研发的光纤监察系统,赢得不少国际奖项,获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监察路轨、电缆和管道的状况,预防系统出现异常,节省基建设施的维修和营运成本。政府会分阶段实施智管网项目,在供水管网安装感应器,持续监察水管状况,减低水管爆裂和渗漏的风险,善用食水资源。
50.我们会应用最新的逆渗透技术,在将军澳兴建新海水化淡厂,第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已于2015年年底展开。该厂的食水产量由每日13万立方米,可扩展至每日27万立方米,供应本港5-10%的食水用量。
51.政府自去年起,已透过网站data.gov.hk,以数码格式免费发放5000项公共资料,便利业界开发更多流动应用程式。我们会完善现有的地理资讯系统,研究连结和整合香港的空间数据,包括架空、地面和地底的设施位置和相关资料,促进资讯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52.我会增拨2亿元,在部分主要干道安装交通探测器,提供更多实时交通资讯,方便市民,提升运输效率。
53.政府一直推广使用电动车,我们正积极增加和优化充电设施和推动公共交通车辆使用电动车。随着电动车愈来愈普及,退役电动车电池的数量会增加。这些电池在退役时仍然可以储电并可再加善用。我们会在今年举办一项国际比赛,推动业界研究善用退役电池。
54.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5年全球资讯科技报告》,香港现时的流动网络覆盖率高踞首位。香港的宽频服务速度和 Wi-Fi热点数目也位居世界前列。政府已预留 5亿元,进一步增加“Wi-Fi.HK”热点至超过 3 万个,方便市民和游客。
55.政府会推出和优化多项资助计划,鼓励更多私营机构投资研发和应用科技,并将本地优秀研究成果转化为具商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除了会按计划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50亿元,我们亦会推出五项措施 :︰
(一)注资20亿元成立“院校中游研发计划”,资助大学在重点科技领域,进行更多中游和应用研究;
(二 )提高“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的回赠金额至40%,鼓励私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把更多资源投放于研发工作;
(三)扩展“公营机构试用计划”至数码港和科学园的培育公司,资助制作原型和样板,并把研发成果在公营机构试用,推动研究成果商品化;
(四)延 长 资 助6所 大 学 作 技 术 转 移 的 计 划 3年 至2018/19年 ;以及
(五)继续推行“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协助由大学团队成立的科技初创企业,推动研究成果商品化。
56.金融科技透过运用流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理财体验,提升金融机构的营运效率。金融服务提供者不再局限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电讯公司、电子商贸企业和初创企业都能藉着互联网和移动科技,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57.金融科技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子支付、机械理财顾问、金融产品分销、大数据分析、网络保安、股权众筹和个人对个人贷款。有研究推算,全球在金融科技的投资将由2014年的120亿美元增至2020年超过460亿美元。
58.我在去年成立的金融科技督导小组,与业界、科研和相关监管机构共同探讨本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系列建议,创造合适环境,推动金融机构和各地专才在香港研发和应用金融科技。我们会积极跟进。
59. 多间国际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包括 Accenture、澳洲联邦银行、毕马威、Nest和 Tuspark,近年都选择在香港设立实验室和培育计划,凸显香港发展金融科技的优势。政府会在投资推广署下成立专责小组,举办国际活动,协助初创企业、投资者和研发机构落户香港。
60.“创新及科技基金”下的“企业支援计划”会为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资助。数码港会在旗下Smart-Space共用工作空间中,划出 3000 平方米的专用空间,并推出专属计划,在未来五年为150间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提供支援,以及安排300名大学生到海外大学参与金融科技训练营,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前景。
61. 金融管理局 (金管局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和保险业监理处将会设立金融科技专用平台,与业界保持沟通,确保市场在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能够平衡市场需求,以及投资者的认知和风险承担能力。
62.保障消费者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考虑。去年生效的《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障。金管局正联同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银行学会和香港银行公会,设立网络安全计划,建立情报分享平台,并进行风险评估和专业认证。
63.政府会鼓励业界和相关机构,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发展其减少可疑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的潜力。数码港会透过培育计划,向业界提供培训,推广有关技术,发展更多服务和产品。
64.香港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创业基地之一。我在去年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初创企业的生态环境,令本地产业更多元化。根据投资推广署的数字,现时香港初创企业的数目有1600间,比2014年增加五成。
65.创业不是青年人的专利,年纪较大而具有社会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人,都可以运用创意和科技,加入创业行列,创造更多可能。
66.我会继续为初创企业提供培育、融资、业务拓展和办公空间等多方面的支援,新措施包括:︰
(一)政府会成立20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以配对形式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本地的科技初创企业;
(二)分阶段扩建科学园,预计在2020年提供额外7万平方米办公空间予初创企业和其他科技公司使用。工程预算为44亿元,由政府和科技园公司共同承担 ;以及
(三)数码港会预留2亿元,投资于其初创企业。科技园公司亦会继续透过“科技企业投资基金”和培育计划,支援初创企业。
67.香港的创意产业有丰厚的基础,发展潜力优厚,人才济济,政府会在市场原则下继续推动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68.2009年成立的“创意智优计划”,资助业界举办发展创意产业的项目。政府今年会注资四亿元,优先支援新成立公司和培育人才。
时装与设计
69.我在去年宣布运用5亿元,推动时装业发展。我会推行“时装业发展措施咨询小组”的三项建议 :︰
(一)加强在本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的时装设计师和新进时装品牌;
(二)参考其他时装都会,包括伦敦、纽约和首尔的经验,为时装设计师设立创业培育计划;以及
(三)成立资源中心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援。
70.我会在下年度推出第三期“设计创业培育计划”,整体取录名额增加至90家初创设计企业,协助他们建立商务网络、宣传和进行市场推广。
71.我亦会透过“创意智优计划”资助10个本地新进时装品牌的设计师参与巴黎时装周,而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亦将为香港设计师在纽约时装周举办时装表演,在当地推广品牌,提升知名度,吸引海外买家。我们会在下半年推出一连串活动,包括贸发局首次举办的年度国际时尚汇展CENTRESTAGE,以及在设计营商周期间举行香港和亚洲品牌的时装展和论坛。
电影业
72.我在去年向“电影发展基金”注资2亿元,并落实一系列措施,推动本地电影创作,鼓励有志投身电影业的青年人入行。我们去年再度推出资助新进导演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第一届比赛的得奖者已完成作品,我期待观赏这3部电影。第二届比赛的两部优胜作品亦已开始筹备拍摄。
73.港产粤语电影是本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深受内地和东南亚观众喜爱。广东话是粤港两地的共通语言,广东省人口超过1亿,2014年电影票房超过40亿元人民币,为港产粤语影片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向“电影发展基金”额外注资2000万元,作为本地制作粤语电影在内地发行和宣传费用的资助,由现时每部25万元,建议增加至50万元,协助业界善用CEPA下提供的深化措施,向内地推广粤语电影。电影发展局稍后会公布详情。
艺术和体育
74.为了培养社会支持文化艺术的风气,推动本地专业艺术发展,我在去年的预算案提出设立的“艺术发展配对资助试验计划”,将于今年推出。试验计划会以配对形式,协助较具规模的艺团和艺术机构提高筹募私人捐款和赞助的能力,扩阔财政来源,推广捐助文化。
75.政府在2012年成立70亿元“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向香港体育学院提供财政资源,为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同时发掘和培训有潜质的年轻运动员。自基金成立以来,全职运动员数量已上升六成。香港运动员近年在国际比赛的卓越成绩有目共睹,有助推广运动,吸引更多国际赛事在香港举行,提供发挥所长的机会,亦为香港带来经济效益,提升国际地位,发展体育产业的潜力。
76.在“新经济秩序”之下,新兴市场在环球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应这个趋势,我们需要扩大香港与世界各地的商贸联系,为香港企业开拓更多市场。
77.中央去年11月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支持香港继续巩固优势产业,参与国家双向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强化我们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78.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市场自由开放、规管制度高效透明、与国际标准高度接轨,有能力抵御外围市场动荡带来的冲击。
79.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发挥这些优势,在国家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提供适当的支援。
“一带一路”
80.国家正开始推动“一带一路”这个长远的发展策略,具体成效不会一朝一夕显现,但肯定的是,沿线的新兴市场,有机会成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所在,政府会继续向商界和社会大众宣传,加深大家对这些新市场的认识。
81.贸发局已经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网站,提供营商环境资料,协助业界拓展业务。我们与贸发局亦会在今年五月合办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广邀沿线市场的主要官员、国际机构代表、商界和相关行业专家,深入探讨合作机会和香港可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82.我在去年九月带领特区政府首个“一带一路”商贸代表团,到匈牙利、波兰和德国三国访问。我计划在今年内,再率团前往中亚地区,让商界代表亲身了解当地的发展潜力和商机。
83.新兴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会愈来愈大,香港有足够条件担当这些市场的融资和资金管理平台。我已要求金管局成立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建立平台汇聚投资者、银行和金融业界,为不同的基建项目,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8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于上月正式投入运作。我们会继续积极与亚投行和中央政府商讨,让香港以非主权地区身份加入。我们亦会继续支援亚投行的工作,争取在香港进行集资融资、资产管理和解决争议等业务。
85.过去两年,政府已两次成功发行伊斯兰债券,展示香港的金融市场可配合伊斯兰金融产品的发行和融资需要。我们会把握机会,适时推出第三轮伊斯兰债券。
贸易协定
86.政府会致力透过商谈贸易和投资协定,扩大商贸网络,为香港企业打入内地和海外市场营造更有利的条件。我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进行了五轮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谈判,期望可于今年内完成。我们亦会积极争取参与国家与其他地区已缔结或将缔结的自贸协定。
87.内地与香港去年11月在CEPA框架下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基本实现两地服务贸易自由化,方便香港服务业界进入内地市场。我们亦会争取于年内与澳门完成磋商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商业联系
88.香港拥有先进高效的运输网络,香港国际机场目前处理的货物,以货值计占出口贸易四成。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亚洲地区的消费力急速上升,对高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有利香港作为航运中心的定位,推动高增值物流服务发展。
89.我们必须正视机场负荷的问题,双跑道容量将于两年内饱和。为应付长远航空交通需求,维持香港作为航空枢纽的竞争力,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正全力落实三跑道系统计划,整项工程预计需时八年。当三跑道系统全面运作后,机场在2030年每年可处理1亿人次的客运量和900万公吨的货量。
90.国际空运的需求不断上升,可以带动香港和亚洲地区的航空业务快速发展。香港拥有成熟的航运和金融服务,我们会研究透过税务优惠,推动飞机租赁业务,发掘航空融资的商机。
91.香港电子商贸蓬勃,销售额由2008年的1400亿元,增至2012年的2800亿元,增幅一倍。为了配合电子贸易的物流服务需求,香港邮政会善用邮政局网络,加强网购柜位领件服务。今年上半年,香港邮政会在社区设立自助领件柜,便利市民领取邮递的网购货品。
92.香港邮政会进一步推广客户使用“投寄易”和“我的特快专递”网上投寄平台,便利网商安排投寄配送;并会继续与贸发局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为本地中小企提供电子商贸支援服务。
93.政府一直关注物流业缺少用地的问题,政府会提供土地,作物流用途。我们在屯门西预留的10公顷用地,其中一幅已得到区议会支持,会尽快推出给业界使用。
单一窗口
94.现时,出入口业界须透过不同平台向政府递交各项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文件。为进一步便利货物贸易,我们会设立“单一窗口”,让业界以一站式向政府递交所有50多项涉及报关、清关的贸易文件和资料,更能连接其他政府的系统和商营贸易资讯平台。政府将成立专责办公室,统筹相关部门和联系业界,制定“单一窗口”的详细设计和实施计划,预期首阶段措施可于2018年推出。
知识产权
95.知识产权贸易,是促进知识型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为鼓励企业投入发展相关业务,推动香港成为区内的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我们会把购买知识产权的资本开支扣税安排由现时范围的五个类别增加至八类,新类别包括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植物品种和表演中的权利。
跨境服务
96.香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金池。在2015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达6.8万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9%。人民币贷款业务亦持续增长,在2015年年底的贷款余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加58%。
97.人民币在国际上已获广泛应用,人民币贸易结算、资产和相关金融服务的需求会随之增加,带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各类交易。我们会继续与内地当局探讨扩大跨境人民币双向流通的渠道,包括增加“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 (即RQFII)的投资额度。
98.沪港通和基金互认安排相继成功落实,是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已与中央有关部委商讨推行深港通和优化沪港通。有关的筹备工作,我们已经准备就绪,在中央宣布后会尽快推行。
资产管理
99.香港是亚太区主要的资产管理中心和投资平台,业务发展迅速。至2014年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为18万亿港元,按年上升10.5%。来自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持续增加,2014年增长9%,占基金管理业务逾七成。
100.前年,我建议全面宽免交易所买卖基金转让的印花税,促进本港交易所买卖基金市场的发展。有关法例已在去年得到立法会通过并生效。在2015年,交易所买卖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额比2014年上升86%,增加至88亿元。
101.2015年9月,香港私募基金管理的资本总值1200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二。香港现时有410家私募基金公司,当中350家以香港为地区总部。
102.为了进一步推动私募基金业的发展,我们已容许私募基金享有离岸基金的利得税豁免,以吸引更多离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开拓业务,带动对其他相关专业服务的需求。
103.为吸引更多跨国和内地企业在香港成立企业财资中心,我们已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让企业在符合条件下,在计算利得税时可获扣减经营集团内部融资业务的利息支出,以及就合资格企业财资中心的利润,宽减利得税50%。
104.我们已于今年1月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为引入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提供法律框架,令香港的基金注册平台更多元化。
绿色金融
105.投资环保项目的绿色金融业务,备受环球市场重视。“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展绿色金融,国家的金融机构正积极推广这方面的融资产品,包括绿色金融债券,为投资回报期较长远的环保项目集资,例如再生能源技术、废物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我们会加强宣传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凸显我们发展绿色金融产品的条件,鼓励业界参与。机管局亦会着手研究利用绿色金融债券作为融资渠道的可行性。
证券市场
106.香港去年的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2600亿元,全球排名第一,比2014年增加12%。面对庞大而复杂的证券市场,我们须不断检视有关规管制度、精简程序、提升市场效率和质素,巩固香港作为首选集资中心的地位。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计划在短期内就提升上市规管架构进行联合公众咨询。
零售债券
107.我们自2011年起在政府债券计划下发行了五批零售通胀挂钩债券 (iBond),反应热烈,提高了市民对零售债券的认识和兴趣。我会按现行模式,再发行一次年期为三年,不多于100亿港元的通胀挂钩债券。金管局稍后会公布发行细节。
108.在“新经济秩序”下,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保持香港长远的竞争力,社会需要更多熟悉创新科技和掌握专门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对国际事务有一定的认识,方能推动香港的知识型经济多元发展,拓展更多新市场。
109.教育一直是政府经常开支的主要范畴,2016/17年度的开支为750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21.5%,在10年间增加七成。
110.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普遍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政府会继续投放大量资源培育人才,不断提升教育质素,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交流机会和鼓励在职人士持续进修,做到通才以及专才知识兼备,令香港的新一代能够在“新经济秩序”下,保持优势,有机会一展所长。
111.我在去年10月推出“中学资讯科技增润计划”,为具潜质的学生提供深入培训。我们已成立督导委员会,负责 统 筹 和推动计划,成 员包括国际商 业 机 器 (IBM)、谷歌(Google)、微软 (Microsoft)和华为。在未来两年,我们会继续与业界合作,举办活动和安排实习机会,为香港未来发展培育资讯科技专才。
112.我们会提升“创新及科技基金”下“实习研究员计划”的每月津贴额,并扩展计划至数码港和科学园的培育公司和中小企租户,以及由“创科创投基金”注资的初创企业,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投身创新科技。
113.去年,香港青年联会和香港金融青年会首次举办“金融青年汇”暑期实习活动,支持20名香港大学生到北京的金融机构实习,扩阔人脉和视野。今年政府会提供资助,将实习名额增加至40名,合作机构包括中投公司和丝路基金。
114.我们和上海市于 2012年推出“沪港金融专业大学本科生交流及考察计划”,让香港学生了解内地金融市场的前景和动态。政府会在今年资助30名本地大学生参与计划。
115.香港驻新加坡经济贸易办事处自2014年起推出东盟实习计划,至今已为大约300名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实地了解东盟各国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计划会在2016年起扩展至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树仁大学和恒生管理学院,合共11所院校。
116.政府一直致力培育切合本港需要的专才,我们在本学年起推出9.6亿元的计划,资助学生修读指定专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包括护理、建筑工程、检测认证、创意工业、物流和旅游与款待。
117.为进一步鼓励持续进修,我会在下学年起推行为期三届的试行计划,向兼读职业训练局指定专业课程的人士提供学费资助。课程涵盖建筑、工程和科技等范畴,总承担额为2亿元,预计有5600人受惠。
118.建造业方面,我们过去六年已拨款4.2亿元,支持建造业议会加强培训和宣传,吸引更多新人入行。截至2015年,已有1.8万名半熟练技术工人完成培训。政府会继续与业界加强从业员的技能,提供清晰的晋升阶梯,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建造业人手。
119.2014年起推出的“零售业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划”,资助从业员修读文凭课程,并同时接受在职训练。计划受业界欢迎,参与的品牌商户有50个,预期可培训1500名人才。这项资历架构认可课程提升专业水平,竖立清晰的事业发展阶梯,有助零售业的持续发展。
120.金融业人手不足的问题在保险和资产财富管理行业,尤其明显。我在去年提出拨款1亿元推行三年的先导计划。我们会在今年下半年起资助从业员接受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向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了解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就业机会,为金融业提供新血。
121.土地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会继续增加供应,满足香港的住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持香港长远竞争力。
122. 公 营 房 屋 方 面,按 照 最 新 的 推 算,政 府 在2016/17 至2025/26 年 度 10年 期 的 公 营 房 屋 供 应 目 标 为28万个单位。
123.房屋委员会(房委会)须动用大量资源落实十年“公营房屋建设计划”,预计其现金和投资结余会在2020年3月底降至160亿元。我已将2015年的450亿元投资收益拨入房屋储备金,连同2014年的拨备,以及累积投资收益,房屋储备金现时结余为740亿元。待政府和房委会就政府财政支援的安排达成共识后,我们会向财务委员会(财委会)申请动用房屋储备金,支持长远公营房屋发展。
124.至于私营房屋,政府估计2015/16年度私人房屋土地供应量可兴建超过2万个单位。2016/17年度卖地计划有29幅住宅用地,可供兴建约1.9万个单位,其中14幅是新增用地。计及铁路物业发展、市区重建局、私人重建和发展项目,我们预计2016/17年度私人房屋土地潜在供应量可供兴建2.9万个单位。发展局局长会在明天公布下一年度卖地计划。
125.过去一段时间土地供应增加,市场预期美国加息,楼市自去年年中出现调整,住宅交投转趋淡静,楼价自10月起连跌四个月,截至今年1月累计下跌9%。鉴于未来利率会逐步上调,本地住宅中期供应量有所增加,加上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因素,会增添楼市调整的压力。市民做出置业决定前,应该小心衡量各种潜在风险,特别是利息上调对供楼负担的影响,要量力而为。
126.政府在2015/16年度共推售三幅商贸用地,可提供6.8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下年度卖地计划包括八幅商业/商贸用地和三幅酒店用地,可分别提供54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以及2100个酒店房间。
127.政府会继续循不同途径增加商业楼面面积。除了出售旺角工业贸易署大楼和分阶段落实湾仔三座政府大楼的搬迁计划外,我们会:︰
(一)重置观塘和九龙湾两个行动区内的政府设施,预计可释放56万平方米商业和写字楼楼面面积 ;
(二)将中环美利道多层停车场改作商业用途,预计可提供4.2万平方米楼面面积 ;以及
(三 )重新发展金钟廊用地,可提供9.3万平方米楼面面积。
128.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资源改善民生。除了教育外,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亦是政府开支的主要政策组别。在2016/17年度,这三方面的预算经常开支1980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六成,较十年前增加超过八成。
投资医疗
129.2016/17年度医疗卫生的经常开支为570亿元,占政府经常开支16.5%,较十年前增幅超过九成。为应对人口老化,政府已预留2000亿元的专款承担,让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可以更长远和灵活地规划未来十年的医院发展计划,扩充和更新医疗设施。
130.这个发展计划是一项庞大的投资,可提供额外5000张病床,较现时增加18%,而手术室的数量亦会增加40%,至320个。专科门诊的服务量,将由现时每年的680万人次,大幅上升四成至1000万。在地区层面,政府会在旺角、石硖尾和北区设立社区健康中心,普通科诊所每年可额外提供41万人次的服务。
131.这发展计划会重建和扩建多间医院,包括广华医院、联合医院、玛丽医院、葵涌医院、威尔斯亲王医院、灵实医院、圣母医院、屯门医院手术室大楼、北区医院、玛嘉烈医院荔景大楼和葛量洪医院。
132.新医院方面,启德发展区内的急症全科医院会在十年内分两期进行,提供2400张病床,并设有肿瘤科中心,以及全港首个神经科学中心等设施。
133.政府会向医管局拨款100亿元设立基金,利用投资回报,加强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政府亦会向香港中文大学提供40亿元的贷款,发展1所非牟利私家医院。
支援弱势社群
134.政府一直在社会福利范畴采取积极进取的措施,照顾有需要的市民。在2016/17年度,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预算为660亿元,占整体政府经常开支19%,较十年前增加一倍。
135.安老事务委员会正积极筹划“安老服务计划方案”,为香港的安老服务作长远规划。政府亦透过一系列前瞻性的措施,应付人口老化令长者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的挑战,包括:
(一)加强和优化社区照顾服务,切合长者居家安老的意愿。政府自2015/16年度起每年拨款1.7亿元,增加1600个改善家居和社区照顾名额 ;以及由2016/17年度起,每年拨款1700万元,增加160个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名额 ;
(二)加快增加安老宿位和提升宿位质素。我们会由2016/17 年度起,每年拨款1.4亿元,增加资助安老宿位,改善现有院舍的服务;以及陆续提升在“改善买位计划”下,1200个宿位的质素 ;
(三)为安老服务设施作规划。我们已在15个发展项目或空置建筑物内,预留地方兴建和改建安老院舍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我们正积极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透过重建或扩建现有服务设施,增加安老服务名额 ;以及
(四) 试验安老服务新模式。自2013年9月,政府以“钱跟人走”和“共同付款”模式,透过奖券基金拨款10亿元,推出“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计划将在今年扩展至全港十八区,服务券数目会增加至3000张。安老事务委员亦正积极研究推行“长者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政府已预留8亿元,在为期三年的试验计划提供3000张服务券。
136.香港按揭证券公司(按揭证券公司)在2011年推出安老按揭计划以来,收到1000宗申请,去年的数目比2014年增加八成。我们会加强宣传,让更多合资格的长者透过该计划,每月获得稳定收入,改善生活质素,在自己熟悉的居所,安享晚年。为了让更多拥有资助房屋的长者参与计划,我建议按揭证券公司进一步和相关机构探讨将计划扩展至未补价的资助出售房屋。
137.不少长者对稳定回报的投资产品有需求。我鼓励业界开发这个潜力庞大的银色市场,提供更多合适的产品。政府会推出试验计划,以年满65岁的本地居民为对象,于今明两年发行银色债券(Silver Bond),首批为三年期。金管局将稍后公布细节。
138.香港人口老化,对未来的公共财政影响深远。为改善有需要长者的退休保障,我已预留500亿元。扶贫委员会正就如何改善退休保障进行公众参与活动。任何退休保障制度,在财政上必须是可持续,避免将庞大的退休保障支出转嫁下一代。我希望社会各界以开放的态度,共同探讨切合香港需要而又可持续的方案。
139.在儿童和家庭方面,政府自今年起,每年拨款29亿元实施“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计划”,鼓励就业以及支援有儿童的基层家庭,纾缓跨代贫穷。
140.为协助妇女兼顾家庭和工作,政府自去年增加了合资格幼儿中心的“延长时间服务”名额后,会继续分阶段增加3800个名额。我们会在今年第一季推出试验计划,为祖父母提供照顾幼儿的训练。
141.我们会在2016/17年度起每年拨款1.8亿元,加强多项对残疾人士的住宿照顾、特别交通和社区支援服务,以及支援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他们的家人。
142.不少市民关注政府如何处理一次性电费补贴余额。这项纾缓措施有效期会在2016年6月底届满。直至去年10月,7%合资格用户仍然未用完补贴。我会将余额的有效期最后一次延长两年至2018年6月30日。
143.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有责任确保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兼顾短、中、长期的需要和发展。政府开支要配合施政、用得其所;政府收入秉持简单低税制、避免过分依赖一两项税收、紧守“用者自付”原则;而财政预算须量入为出、避免赤字,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资源运用
144.因应人口老化、劳动力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必须控制开支增长的步伐。我在2015/16年度实施为期三年的控制开支措施,要求各政策局重组和省掉不合时宜的工序、重订优次,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目标是在三个年度内节省2%的经营开支,将腾出的资源重新分配,全数回馈各政策局,推行新服务。
145.近日社会对基建项目超支问题甚为关注。工程项目由规划研究、设计建造到落成启用,需时甚长,当中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岩土情况、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升、经济周期起落,以至施工期间遇到未能预计的情况,都可能导致项目超支。大型基建所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
146.为加强管理工务工程的造价,我在去年成立专责小组,审视工程价格上升的原因和制订改善措施。我要求发展局设立一个跨专业办公室,在未来三年全面检讨工务工程指引,减省非必要的设计和合约要求,并严格审视300个主要新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向我定期汇报进展,务求控制造价。
147.我们会引入更多竞争,改善工序和加强培训,提高生产力。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以及工资水平的前提下,我们会透过优化的“补充劳工计划”,减少人手不足导致工程延误和超支的情况。
148.近期建造工程费用波动,工程的投标价格不时高出预期。为避免回标价格太高而须申请额外拨款,我们已敦促部门就争议性较小的项目,包括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先进行招标工作,才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以便提供更准确的工程预算。
收入保障
149.保障收入方面,政府近年致力优化税务条例,确保香港维持一个公平的税务环境,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竞争力。
150.政府刚于今年1月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落实税务事宜自动交换财务账户资料的国际标准。我希望立法工作能够尽早完成,让香港履行承诺,如期在2018年进行首次自动资料交换。
151.香港亦须落实二十国集团应对“税基侵蚀及利润转移”的方案。我们会进行研究,咨询业界,并考虑参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在拟订的跨国框架。
152.过去三年,我们努力推动各部门定期检讨收费。除了因政策考虑而提供资助的服务外,政府服务一直按“收回成本”和“用者自付”的原则收费。大部分部门已重新启动检讨收费的机制。相关收费由2012/13年度逐步上升,近三年平均每年增长4亿元。
财政储备
153.香港近年财政相对稳健,政府录得多年盈余,预计财政储备至2016年3月底达8600亿元,相等于24个月的政府开支。
154.财政储备是政府可动用的全部资金,未扣除必须承担的开支,包括3000亿元的工程承担额,以及8000亿元的法定退休金。
155.财政储备是我们重要的经济支柱,确保港元稳定、应对经济周期转变和人口老化带来的挑战。大家可能还记得在1998至2004年,我们面对严峻的经济困境,有五年录得财政赤字,消耗了四成财政储备。
156.长期耗用储备来应付不断膨胀的经常开支是不可持久的。经常开支需要由可持续的收入来应付。为确保香港财政稳健,应付可能遇见的冲击,我们必须恪守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原则。
157.为处理预期结构性赤字衍生的问题,我成立了未来基金,在我们财政仍可负担时,把部分储备作长远投资。我已指示金管局将财政储备中的2200亿元土地基金的结余作为未来基金的首笔资金,并注入2015/16年度实际财政盈余的1/3。金管局会将未来基金其中一半款项分阶段投放在外汇基金的“长期增长组合”,增加回报。
前瞻性筹划
158.我在编制预算案时,着意多为香港的长远需要作部署,包括设立房屋储备金支持公营房屋发展、为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拨备2000亿元,以及成立未来基金作长远投资策略。政府日后会继续为重大财政承担,作前瞻性筹划,配合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的需求。
159.2015/16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是4570亿元,较原来预算低4.2%,即200亿元,主要反映为房屋储备金拨备450亿元的安排,以及不同收入的变动。
160.卖地收入较原来预算少80亿元,即11.6%,主要由于个别土地未能按时出售。过去一年香港的股票市场表现反复,上半年交投活跃,全年印花税收入比预期多140亿元,即28%。薪俸税和利得税合计比预期高出170亿元,即8.9%。
161.政府支出方面,预计修订预算为4270亿元,较原来预算低3.1%,即140亿元。主要是财委会未必能够如期在2015/16年度内完成审议100亿元拨款申请,为医管局提供基金,推行公私营协作。
162.总括来说,我预计2015/16年度盈余为300亿元。财政储备在2016年3月31日预计为8600亿元,相等于24个月的政府开支。
163.行政长官在上月公布的《施政报告》,宣布一系列涉及2200亿元的政策措施,我会在财政资源上作出全面配合。
164.2016/17年度的政府经营开支预计为3800亿元,比2015/16年度的修订预算增加11.1%,即380亿元。经常开支占经营开支超过九成,为3500亿元,较2015/16年度的修订预算增加6.7%,即220亿元。
165.我预计非经营开支为1100亿元,包括790亿元的基本工程开支。现时多项工程正处于施工高峰期,预计基本工程开支在往后数年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令人忧虑的是,立法会审议工程项目的进度缓慢,积压大量拨款建议,延迟众多与民生相关项目的开展。
166.公务员编制在2016/17 年度将达178495个职位,较上年度增加2223个职位,增幅为1.3%,主要原因是各部门均增加人手,推行新政策和改善现有服务。
167.政府下年度的总开支预计达到4900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4%。公共开支将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21.2%。
168.2016/17年度的总收入预计为5000 亿元。入息和利得税预计为2060亿元。卖地收入预算为670亿元。
169.总括而言,我预计来年账目将录得110亿元的综合盈余。在2017年3月底,财政储备预计为870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35.2%,或21个月的政府开支。
170.环球经济近年增长偏低和不均衡,未来几年外围经济环境会不明朗。中期而言,香港经济在2017至2020年间,预计平均每年实质增长3%,低于过去十年3.4%的趋势增长 ;基本通胀率则预计平均为2.5%。
171.在2017/18年度起的四个年度,我估计经营账目会每年录得盈余,非经营账目会出现赤字。综合账目会在2018/19年度和2019/20年度出现赤字,主要反映政府为医疗改革和退休保障的财政拨备。整体而言,政府的中期财政状况保持稳健。
172.在 2021年3月底,预计财政储备会有8350亿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28.3%,或18个月的政府开支。
173.主席,我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前夕,开设了一个Facebook账户,希望可以用一个比较多年轻人使用的途径,为市民大众介绍财政预算案,扩阔和更新跟大家沟通的渠道。社交媒体让我有多一个角度观察市民的生活,聆听大家的心声,包括一些在传统媒体听不到的讯息,一些被社会主流忽略的声音。一年过去,我对当前香港的状况,有了多一重体会。
174.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有同感,当前的香港躁动不安,充满矛盾的状态令不少人感到窒息和无力。这一种气氛,自一年半前非法占领运动之后持续恶化,即使政制问题已经随着政改被拉倒而过去,社会对立情况并无得到纾缓,反而变得更加尖锐。政治争拗在议会内外蔓延,敌对立场剑拔弩张,议会无办法平心静气议事论事,社会亦失去了对话的空间。
175.作为香港一分子,我对这个情况感到忧虑。造成今日的局面,成因千丝万缕。我们除了要真正了解问题所在,更重要是要有决心去解决困局。如果我们任由问题恶化,香港的未来必然会更加纷乱,下一代将会在仇恨的气氛中成长。
176. 有一位政治家曾经讲过 :“我们的问题是人为的,所以人自然有方法将问题解决。”解决香港的问题,我们当然要倚靠我们自己,不可能假手于人。当各方面能够放低短期的政治考虑,重视香港的长远利益,社会才有机会回归理性。这个过程会是相当漫长,我们需要恒心忍耐,让社会一步一步复元。
177.过去,香港人“曾踏遍刺脚的弯路”,我们经历过战乱、贫穷、疫症、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就算曾经跌倒,最后我们都能够找到出路,当中获取的经验,令经济持续发展,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多元。
178.回顾昔日的路,我相信香港人同样有能力和智慧应付眼前的问题,我相信我们总有一日能够打破僵局,我更加相信在雨过天晴之后,我们对和谐、团结的社会,将会更加珍惜。
179.去年,香港足球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中屡遇劲敌,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我很清晰记得迎战卡塔尔队当晚,即使我们落后三球,球员和球迷依然是上下一心,坚持到底,在最后五分钟都能够追回两球。虽然输了比赛,但是他们永不言败的精神,赢尽了香港人的心。这场比赛的意义超越了胜败,令我相信凭着对香港的爱,就算前面的路有多崎岖,我们都一样可以克服。
180. 多谢主席。
财政司司长 曾俊华
2016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