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
2015年,宁波市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 8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1.8% ;第 二产业增加值3924.5亿元,增长4.8% ;第三 产业增加值3801.8 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6.6 亿 元,比 上 年增 长 13.0%。其 中,民 间 投资2165.9亿元,增长10.8%。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 1004.7亿美元,下 降 4.0%。其 中,出 口714.3亿 美 元,下 降2.3% ;进 口290.4亿美元,下降 8.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73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852元,增 长8.4% ;农 村居民人均可 支 配 收 入26469元,增长9.0%。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 2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2.6亿元,增长17.3%。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分享收入212.6亿元,增长1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1亿元,增长32.5%。
一是强化收入管理。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千方百计挖潜增收,提高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全年共组织各项收入1195.2亿元,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711.7亿元,同比增长6.7%。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引导功能,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稳定的优质财源税源,提高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引进投产的中海油大榭贸易公司、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两家企业,增量税收达到27.27亿元。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整合筹措资金,加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五水共治等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市本级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19 亿元。加大对支农惠农、“美丽宁波、品质之城”、新兴产业、外经金融、教育科技、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提升到66.5%,新增财力的四分之三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启动市级支出标准化建设,细化预算编制,坚决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三是改善发展环境。落实减税轻费政策,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取消和免征5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微企业免征4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3项收费标准,共计减免税费148.5亿元,实现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覆盖。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国税、金融、银监四方为纳税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贷款,全年为 154家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9亿元。
一是提高财政平衡能力。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强化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选择 6个市级部门,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试点同步编制2016-2018年三年滚动规划。二是提高预算透明度。扩大财政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市级公开预算部门从上年的65个增加到86个,11个县(市)区和5个市属开发园区全部向社会公开各项预决算。同时,公开了 2015年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三是提高财政统筹能力。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全年共收回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14.5亿元。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各类结转结余资金35.8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开展存量资金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62亿元,统筹用于产业基金和PPP基金建设。
一是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导向、专业化的管理原则,将竞争性领域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由专业人员组织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财政出资1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市级首批工信、电商、海洋、旅游产业4个基金完成组建并成功运行,全市13个县(市)区也已根据各自情况组建产业基金。二是组建PPP基金。市财政出资50亿元建立投资资金池,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组建规模为 250亿元的PPP投资基金,带动PPP项目投资。世行贷款厨余垃圾处理厂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名单。三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市政府制定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建立指导性目录等7个配套办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流程,2个案例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示范项目。全年全市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同比增长27%,其中市本级同比增长29%。
严格执行债务管理制度,从紧控制债务规模,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开展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自查和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强化政府性债务统计分析,实时掌握债务动态变化,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控制债务规模增长。成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53亿元,每年可节约利息支出20亿元,同时,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政府融资成本,缓解支出压力。通过运用PPP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偿还债务等途径消化存量债务500亿元,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同时,为政府部门腾出更多资金支持稳增长、调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财政管理块块分割、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的问题,市财政局积极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在处室职能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财政业务的归口复核管理,建立“前台受理办结、后台复核裁定”的工作机制,推动“以块为主”向“条块结合”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构建支出标准体系。规范政府性资金存放,加强预算单位账户管理,推进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税务部门完善征管基础工作。市局层面实现风险监控职能,对所有纳税人进行全面、全程的风险监控和系统、专业的风险排查。区局层面重点应对纳税人的税收风险和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纳税服务。基层分局层面从原来“属地分片”管理模式向“分类管事”方向转变,实现专业化管理服务。建成监控全面、应对专业的风控体系。发挥风险管理体系“统一监控分析、分类分级应对”的作用,运用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等柔性手段促进2.7万户次纳税人自觉补税14.2亿元,而同期受稽查的纳税人仅2508户,查补税款2.7亿元。建成权力制衡、执法公平的管理模式,在加强后台监管的基础上,发挥征科处把勺掌厨、税政处制衡打秤、风控处问诊搭脉、稽查局精确打击的作用,将每一事项的办税资格、办税条件、办税依据和办税资料等进行规则量化、标准化。同时,简化了办税流程,原来的487个常用涉税事项压缩为239个,前台即办事项占到75%。建成智能化、透明化的网办大厅。以纳税人视角重建个性化网办页面,纳税人可在网上自助办理的事项已达201项,占所有涉税事项的84%。
(宁波市财政局供稿,翁公羽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