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2015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988亿元,增长3.2% ;第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32043.6 亿 元,增 长8.4% ;第 三产业增加值34084.8亿元,增长9.3%。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7995元,比上年增长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9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进出口总额545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出口总额3386.7亿美元,下降0.9% ;进口 总额2069.5 亿 美元,下降 6.7%。全社 会研究 与发 展活动经费 17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9 元,比上年增长 8.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73元,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7 元,增长8.7%。
2015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8.59亿元,比上年 增 长11%,其 中,税收收 入 6610.12 亿 元,增长10.1% ;非税收入1418.47亿元,增长 15.6%。税收占比达8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8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4618.08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4625.28亿元,比上年下降13.1%。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4.4亿元,加上年结转收入 5.5亿元,收 入 共 计 99.9亿元。全 省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支 出 86.8亿元,加调出资金8.4亿元,当年支出共计95.2亿元。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5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 8.6%。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1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省政府出台《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政策组合拳,整合政府资源、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等为经济发展加力增效,全年发行 地 方政府债 券 3194 亿元,清 理盘活财 政 存量资金 超 过1200亿元。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有效投资。注重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省财政投入超过440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环保、棚改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支持调结构促转型。全省财政科技支出366亿元,有力支撑了 区 域创新能 力。省 财 政 安排产 业 类 资金超过 240 亿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性进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省累计建成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财政资金放大比率超过1:10,撬动融资规模超过110亿元。设立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基金、江苏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融资基金、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企业和成长型“两无四有”(即无抵押、无担保,有产品销路、有稳定现金流、有健全财务会计核算、有正常纳税记录)小微企业融资。省财政安排24亿元,促进外贸稳增长和企业“走出去”。安排 145亿元,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三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省对市县转移性支出超过2100亿元,其中对苏北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超过1000 亿元。整合有关专项资金,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争取中央试点示范在江苏落地,推进镇江海绵城市和苏州地下综合管廊等国家试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快PPP模式推广运用。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提请省政府出台推广PPP模式的实施意见。纳入省PPP项目库的257个项目总投资达5514亿元,累计向社会公开推出 82个省以上试点项目,覆盖全省35个市县。加速PPP项目形成实际投资,已落地 18个项目,总投资 567 亿元,吸引社会资本459亿元,节约资金 28亿元。首期规模 100 亿元的江苏省 PPP融资支持基金实现良性运行,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全省PPP项目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五是运用政府引导基金工具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省级已设立各类基金14个,省财政累计投入 141.5亿元。省财政出资50亿元设立的省政府投资基金,已吸引10家银行合作并出资680亿元,提供综合融资规模达4920 亿元。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基金、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首期出资分别达到30亿元,并开始运营。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全省财政教育支出超过1700亿元,教育资金安排更加注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对拨款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教育资助机制,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面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二是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相关政策,支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是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坚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省超过140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深入贯彻精准扶贫要求,探索精准到户帮扶等更加直接有效的帮扶方式,综合运用发展特色产业、鼓励互助合作、优化资产配置、创新金融扶贫等帮扶措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造血”功能不足、贫困代际传递等扶贫难点,农村411万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脱贫目标。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超过810亿元,强化社会政策托底保障,及时足额落实各项提标、提档、提补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养老保障待遇合理增长、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增长机制、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五是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超过600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医改专项99亿元。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17年全省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达 到1000 亿元,省级投入达到 160亿元。六是支持 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统筹安排省以上资金55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29.2万套,基本建成31.8万套,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七是全力支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激励约束原则分配省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15亿元,有效促进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省财政安排环保支出57亿元,重点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太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争取清洁发展委托贷款项目资金10.5亿元,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支持城乡区域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
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更大进展。出台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系列配套文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四本预算”全部报请人大批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力度,出台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率先实现全省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推进专项资金深度整合,2015年省级政府部门专项资金共203项,较2012 年启动整合时减少60%。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省级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全面实施省级机关单位基本账户零余额化管理。全省县级以上全面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省级开展2期总额200亿元的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省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系统全面上线。深化预决算公开,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在法定公开事项外,省级首次公开会议费、培训费。二是财政体制进一步优化。健全市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下达60.8亿元奖补资金,补齐全省市县基本财力缺口,研究出台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比例基本达到1:1,在教育、低保、公共卫生等领域实现转移支付测算分配向常住人口扩展。探索事权划分,农村公路养护补助经费随同农村公路养护事权和支出责任下划市县。三是税制改革加快落实。“营改增”平稳高效运行,“营改增”试点企业近47 万户,累计减税570亿元。全面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减免小微企业税费超过110亿元。
政府债务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及时将国家核定的江苏省债务余额限额下达各市县。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综合运用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债务风险,并以债务风险调减系数调节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探索形成较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流程,2015年成功完成地方政府债券公开发行和置换债券定向发行。新增政府债券全部用于支持铁路、棚改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合理运用置换债券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减轻政府偿债压力,经过置换的政府债务偿还期限平均拉长了6年以上,年均节省债务利息支出130多亿元。
出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跟踪管理暂行办法》,强化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和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深入推进省级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省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网上商城”直接采购。强化对重大财税政策落实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财政“大监督”机制更加健全。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全面实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省道路救助基金管理高效规范,保持良性循环。组织各类会计考试覆盖50万人次,会计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省财政厅所属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连云港财校成功升格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统筹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整合优化,财政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财政厅党组出台《关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实施细则》,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财政投资评审、产权交易、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管理、财政科研、财政新闻宣传、财政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江苏省财政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