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晖
全面推进以“新三单一平台”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
——广州开发区的改革探索
●严 晖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立足经济功能区定位,在“审批、监管、服务”三个方面大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以“新三单一平台”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广州开发区成立了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立足于广州开发区主要负责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区职能定位,集中行使企业投资、经营“万里图”中的所有审批事项。首批“集中清单”涵盖企业从用地到竣工验收全链条审批事项。为确保审改链条中政务服务、大数据整合等工作同步承接,区行政审批局加挂了政务管理办公室、大数据管理局牌子,归口管理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化办公室(大数据管理中心)、区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三个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审批、政务管理服务、大数据研究应用等职责。通过“一总控、两分离”,实现审批效率提升。
“一总控”,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以权责清单管理系统作为“总控”,对全区行政职权实行“清单+目录+标准化”管理。一是公布全区所有职能部门、园区、事业单位及群团的2777项权责事项,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对政府权责事项目录统一赋码,将权责清单管理系统与网上办事大厅、审批、监管、信用、监察系统之间实现对接,实现目录之外无审批;三是根据广东省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编写规范,完成全区415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编制,使审批要素、流程、裁量基准公开透明,同步录入权责清单管理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及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审批。
“二分离”,优化再造审批全流程。将行政审查与技术审查相对分离,将原来涉及规划、建设等11个部门的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技术审查部分交由区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审图机构开展集中审查,审批部门只依据审图机构的审查意见进行审批。将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对分离,原审批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全链条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由政府统一开展环境影响、地质灾害、交通影响、文物勘查四类区域评估代替企业地块评估,对部分可以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进行有效监管并且风险可控的事项实行信任审批,开展环评、节能、稳评等环节并联审批,全流程“一码”管理,降低多部门协调时间和成本。
通过有效规范行政权力、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有效提高了企业投资便利化程度、审批效率和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改革后,实现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链条“一枚印章”审批,企业从取得土地到动工建设的审批时限由110个工作日缩减到60个工作日,报批所需材料减少近半。
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思维,打造区一体化事中事后智能精准监管系统,推动审批、监管数据互联共享,促进监管方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一是精准监管。以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为中枢,推动条、块各部门纵横向系统的全方位对接。建立全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系统”,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工商登记、信用信息等数据定向抓取;对接各监管领域系统,首批以环保、安监等六个领域为试点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系统,运用移动执法终端、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实现重点领域在线动态监管,执法检查规范留痕,监管抽检数据互联共享。区“智慧环保”监管系统构建了污染源全生命周期智能环境监管体系,建立了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排放特征(指纹)数据库及污染源快速识别模型,当有污染投诉或企业超标排放时可通过质谱仪监测并通过在线快速比对,以秒级速度对污染源进行筛选匹配,快速锁定污染源。该系统整合了全区1900多家企业污染源动态档案数据,实现对全区76套在线监测设备、130个视频监控点、6个大气子站的实时监控、数据共享、超标异常自动报警。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一旦出现异常自动报警或启动预警、应急程序,地理信息系统配合网格化管理单元直观展现、迅速锁定隐患,环境应急监测车和指挥车可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污染源指纹快速识别模型以秒级速度匹配追溯源头,移动终端可以完成所有执法操作并自动录入系统一源一档。
二是标准监管。以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在全区各监管领域,按照监管标准、监管数据、监管协同、监管服务等六大类别分别建立“监管清单”。各监管部门在编制监管清单过程中,对监管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细化和完善,着力解决“谁来监管”、“怎么监管”、“标准如何”等难题。具体包括六方面:明确监管主体,依托区权责清单,界定具体行业、领域及审批事项的监管部门;界定监管范围,依托区监管分工指引,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划清具体监管部门与职责;制定监管标准,依托部门内部规范建设,明确监管程序、规范监管行为、细化自由裁量权;引入监管协同,依托技术手段、第三方辅助、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力量,提升监管效能;监管数据共享,依托区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度;开展监管服务,依托区经营服务绿色清单,寓服务于监管,以服务促监管。
三是综合监管。整合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物价、商务执法六大领域监管职责,成立区市场监管局,着力推进领域内监管执法力量融合。建立与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相配套的、审批监管相互协调促进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建设项目、食品药品等领域,建立以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在食品药品、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等监管领域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快速检测、高效抽检和专业审核,推行“专业化”辅助监管;成立区检验检测联盟、食品质量安全协会、安全生产协会,推行“多元化”协同监管;在特种设备、食品生产、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领域探索推行责任保险,形成风险分担的社会救济机制;以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为载体,建立区市场主体信用预警、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
在企业注册、准入、筹建、经营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以绿色清单提供快速审批和星级服务。
一是创新商事注册登记方式。对列入注册登记绿色清单内的项目,全面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实行住所信息申报制,允许将住宅性质场所改为经营性用房;放宽住所登记场地限制,允许商事主体将住宅性质的场所改为经营性用房;放开注册登记“一址多照”;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拓展注册经营“十二证联办”;在银行网点导办服务,设立工商登记注册自助服务终端,为商事主体提供开业登记、开立账户“一条龙”服务。
二是实行绿色信任审批。将不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且申请材料、技术标准简单的事项,列入信任审批绿色清单,开展容缺信任审批,包括全信任审批、非核心要件信任审批和要件后补式信任审批三种方式。
三是推行“一窗式”集成服务。全区所有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原来11个部门分设的32个窗口整合为9个综合受理窗口、2个出件窗口,提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一窗式服务。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深度融合,通过区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实行综合受理、分类审批,实现部门审决定(证照)共享公开、政企互惠。大力推行自助服务终端、EMS快递合作等自助新方式。首批进驻的20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月度平均网上办理率达到97.72%。
四是提供重点企业全程帮办验收绿色服务。由区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服务部门共同开展重点企业“全程帮办”服务。对筹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提供投试产验收绿色服务,由区企业建设和服务局牵头,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机制平台,协调各审批、监管部门,提供主动、靠前、贴身服务,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建立以清单管理、网上办事、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信用管理、全样本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为一体的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构建智能化中枢和亲民营商电子政府。
一是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孤岛”。以区权责清单管理系统为“总控”,与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信用公示、廉政风险防控系统之间实行全链条对接,实现对各职能部门的权责、服务和监管事项的动态管理,对审批、监管系统业务运作实施监控。以市场主体“一企一档”、建设项目“一码一档”为载体,将行政审批、巡查执法、行政处罚等信息互联共享,打通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促进政府管理方式从“流程管理”向“大数据治理”转变。
二是构建政企之间“信息桥梁”。以“政企通”为载体,为辖区企业开放注册使用端口,提供个性化在线申办、审批服务推送、处罚信息查询、咨询投诉、证照过期提醒等贴心服务,逐步开放电子资料和证照应用,企业办事无需纸质证照,不再担心证照材料、办事材料遗漏或丢失,为企业提供更为简洁高效的办事体验。
(作者系广州开发区组织人事局局长、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