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
陕甘边“南梁政府”名称的由来
杨 洋
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与谢子长等建立的陕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即西北革命根据地。诸多著作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实,但有些问题仍值得探讨。例如,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以下简称“陕甘边政府”)被习惯性地称作“南梁政府”,这一名称从何而来?本文拟就此展开考证。
首先,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中,甘肃省华池县下辖的一个镇即以“南梁”为名,“南梁政府”是否因此而得名?实际上,南梁镇(乡)是“为纪念刘志丹等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而命名……乡政府驻荔园堡,辖3村18组”*《华池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4页。。也就是说,南梁镇是在“南梁政府”之后出现的,不可能成为陕甘边政府名称的来源。
其次,既然现在的南梁与过去的南梁并不一致,那么陕甘边根据地存续期间的南梁到底在哪儿?对此,现有文章、书籍中的说法多有龃龉或不确之处。例如,《习仲勋传》“南梁曙光”一节中写道:“南梁地区,是指以葫芦河为发源地的各支流川道”,“位于桥山山脉中的大梁山南麓”,“由于这一地区中心是庆阳县的南梁堡(今属甘肃省华池县管辖),故称南梁地区”*《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65—167页。。《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一书对南梁的描述为:“南梁位于陕甘交界桥山山脉中段的陇东境内,包括玉皇庙川、脚扎川、荔园堡川、二将川、凤川、豹子川等与陕西交界的广大地区,方圆几百里。”*《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97页。以上两种描述不仅不尽相同,而且似乎均有值得商榷之处。陇东学院地理历史学教授张多勇认为:“《习仲勋传》描述南梁地区是陕甘四县交界地段,说这一地区中心是庆阳县的南梁堡,从地理学的角度,没有地理坐标数据支持,且‘中心’一说太过笼统。《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认为南梁是指甘肃陇东的部分川道,方圆几百里,从史料的方面来看,则至今未见有关这一地理划分的记载。”*笔者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采访张多勇的记录(2014年6月6日)。
除上述二书之外,还有一种说法:“陕甘边根据地的南梁苏维埃政府,位于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寨子湾,因其在子午岭梢山的南梁上,故又称‘南梁政府’”*余贤杰:《西北红星:南梁苏维埃政府》,中国甘肃网2011年6月14日,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1/06/14/000251185.shtml。。中国古代在罗盘上标注大地方位,“子”为北方,“午”为南方,以此将经线称为子午线。子午岭(桥山)北起陕西省定边县白湾乡平梁湾行政村正斜梁自然村墩梁,南到淳化县南村乡化家山,呈南北走向,“子午”之名即由此得来。既然寨子湾位于呈南北走向的子午岭,那么就不会出现“梢山的南梁上”这样的地方。可见,此说亦略显牵强。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前的南梁只是桥山山脉上的一个堡子,位于今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行政村西梁自然村。据《华池文物》记载,南梁堡“始建于明代,清代、中华民国时期曾多次维修,堡址呈长方形,南北距122米,东西距66米,总面积8000平方米;墙外侧残高12米”*张汶钦、倪树隆主编:《华池文物》,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83页。。中共华池县委党史办主任折兴发说:“搞文物普查时,我对南梁堡进行过考证,它是当地百姓为防土匪抢劫、官兵骚扰而修建的”*笔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党史办采访折兴发的记录(2014年6月3日)。。
再次,既然南梁的位置已经可以确定,那么,是因为陕甘边政府位于南梁堡才称其为“南梁政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1934年11月陕甘边政府在荔园堡成立后即搬往四合台村寨子湾,若以驻地命名,似乎更应该叫“寨子湾政府”。
陕甘边政府之所以将地址选在寨子湾,是出于反“围剿”斗争的考虑。寨子湾位于一处簸箕型沟内,林密沟深,十分隐蔽。驻地旧址分为政府办公处、军事委员会和保卫大队三部分,在同一条沟内成“品”字形独立分布,相互距离500米左右,两两相望的视线受阻。现通往旧址的道路已经修通,但若没有标牌指引,仍很难找到,当时的老百姓就更不清楚陕甘边政府搬迁后的确切地址了,也就不会将其称作“寨子湾政府”。
此外,曾任国民党军第35师骑兵团团长的马培清回忆道:“一九三五年二月中旬,马鸿宾到庆阳西三十里铺部署部队,分向庆阳以北山区推进,总目标为南梁堡,妄图摧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修订重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3页。。另据《第三十五师(马鸿宾)在陕甘边境庆阳、正宁等县一带与红军刘志丹部作战报告》称:“逐月陇东赤匪盘踞陕甘边境,在南梁堡设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军事革命委员会,及列宁、红军等学校……收编××为游击队”。蒋介石也曾在一份电令中称:“赤匪在陕甘边庆阳县属南梁堡已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刘凤阁、任愚公主编:《红二十六军与陕甘边苏区》(下),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024、898页。这说明连国民党方面都误认为陕甘边政府驻地是在南梁堡。
与寨子湾相比,南梁堡的知名度要高一些。太白起义后,刘志丹组建的游击队在南梁堡附近打土豪分田地,“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南梁游击队’”*《中国共产党庆阳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第35页。。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刘志丹当选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这对“南梁”这一名称的扩展沿用也有一定作用。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刘玉郝在谈到 “南梁
政府”的名称问题时说:“陕甘边政府由荔园堡搬到了四合台村,那里有座南梁堡,可能是因此老百姓称其为‘南梁政府’”*笔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采访刘玉郝的记录(2014年6月4日)。。还有人写道:“南梁政府是当地群众和老干部的习惯叫法”*张锋:《南梁政府的创建及几个问题的调查》,《理论学习》1985年第1期。。
综上,陕甘边政府搬到寨子湾后,被误认为在南梁堡,老百姓开始称其为“南梁政府”。这便是“南梁政府”名称的由来。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陕甘边政府是在荔园堡诞生的,边区的集市、造币厂、货币兑换点、列宁小学、红军干部学校都在荔园堡,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南梁乡政府驻地设在了荔园堡。至此,南梁的地理概念被转移并扩展——由四合台村转到荔园堡;由一个堡子的名称扩展至一个乡的名称。正如陕甘边政府旧址的守护者、四合台村老村长梅怀成所说:“现在大街上那个南梁(指南梁乡街道——笔者注)历史上是荔园堡,老南梁在四合台村”*笔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采访梅怀成的记录(2014年6月4日)。。
今天,党史工作者已将“南梁”的范畴延伸至“南梁革命”“南梁精神”“南梁时期”“南梁苏区”“南梁根据地”等概念之中。“南梁”已经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党史命题。
(本文作者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助理经济师 北京 100040)
(责任编辑 赵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