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名普查与地名文化工作双丰收

2016-02-11 10:28浙江省民政厅
中国民政 2016年20期
关键词:普查浙江省文化遗产

浙江省民政厅

视 点 典型扫描

浙江:地名普查与地名文化工作双丰收

浙江省民政厅

9月22日至25日,我们赴浙江省督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并调研地名文化建设情况。督查组深入地名普查一线,认真查看普查资料成果,现场考察地名标志设置,详细了解当地地名普查进展和地名文化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与地名工作人员共同研究相关推进措施。

一、地名普查工作成效明显

浙江省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将其作为深化改革发展、服务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地名普查工作措施有力、程序规范、进展顺利,在进度、质量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

(一)自加压力,地名普查提速增质。2010年,浙江省启动了全省范围的地名普查工作。2014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正式启动。同时,在保证普查质量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地名文化、地名信息化、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等各项任务。省地名普查办统一了全省地名普查政策规范,成立了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开展对基层普查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工作督查,赴各地开展实地督查,确保地名普查按时保质推进。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已完成地名信息数据入库,已普查地名474326条,采集多媒体信息284595条,其中60个县(市、区)经对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评价体系》标准和软件测试,基本符合普查要求。10月份将开展省级验收并分批上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

(二)统筹推进,地名普查综合效益较好。按照“边普查边保护,边保护边整治”的工作思路,以地名普查为主线,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地名文化保护和地名规范管理三措并举,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地名普查的综合效益。在有序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和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明确规划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数据准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善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目前,全省11个地市均已建成涵盖地名审批、门楼牌管理等管理服务事项的信息系统,杭州、宁波、嘉兴、台州等4个地市列入了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示范创建单位。全省广泛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地名”建设。杭州等地在城区道路试点 “集合式”门楼牌和太阳能新型地名标志,获得市民好评。省级层面成立了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委员会及编辑部,在协助完成国家编纂任务的同时,分年开展省级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编纂工作。

二、地名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浙江省着眼地名工作长远发展,着力政策创新,结合地名普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推进地名文化创新发展。

(一)大力健全地名文化法规政策。通过修订《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地名管理法规,明确了保护和传承优秀地名文化的原则和具体保护措施,确立了地名文化建设的法律地位。省地名普查办先后制发了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加强地名文化属性信息采集工作等政策文件,一些地方成立了地名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地名文化保护实施办法,形成了地名普查和地名文化保护齐头并进的政策体系。

(二)深入挖掘保护地名文化资源。以普查为契机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调查摸底工作,初步摸查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地名文化遗产727处。省民政厅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开展了“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制定了较为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通过实地考察和组织专家论证,初步认定了30个千年古镇、40个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全省分级分类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已对外公布第一批名录。

(三)积极创新地名文化宣传。浙江省积极拓展地名文化新领域,激活古地名,创新开展地名文化活动。拓展地名文化宣传平台,通过报纸、广播、微博、微信等媒体全面立体式宣传。今年8月,结合“护航G20”,组织了地名文化记者采风活动,走进古镇讲好浙江地名故事。创新地名文化宣传载体,拍摄《恋恋西塘》等微电影,制作大型地名文化纪录片《大地有名》。全国首家地名文化博物馆也正在筹建中。

猜你喜欢
普查浙江省文化遗产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初心》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