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申晴
有信电话:新通信的“神秘国度”
本刊记者│申晴
网络通信App的出现,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语音编解码技术,能够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可通话的语音,不仅可实现用户低资费甚至免费通话,还把多场景语音服务和社交功能完美融合。
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久前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互联网+”、“提速降费”成为了会议上的热词,而这也从侧面勾勒出中国互联网这一年的发展之路,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一场思维的革命。回顾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三网融合推广方案”,让久未起波澜的通信行业有了“腥风血雨”之势,各网络通信企业与相关设备厂商将面临新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中国用户的通信需求大都处在三大运营商的笼罩下,传统的“话费套餐”成为用户很难跳脱的通信资费模式,为了能寻找打电话的低资费渠道,手机用户常在各运营商提供的众多话费套餐中徘徊,难免产生疲惫与压迫感。而网络通信App的出现,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语音编解码技术,能够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可通话的语音,不仅可实现用户低资费甚至免费通话,还把多场景语音服务和社交功能完美相融合,需求亮点尤为突显,迅速成为冲击通信市场的一股新鲜血液。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终端用户手机流量包也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语音通信到了最佳加速发展期,用户开始习惯于在3G、4G网络下拨打网络电话,而不再像以往一样一定要找到有Wi-Fi的场合。借助这个来之不易的发展红利期,以有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通信App反应迅速,高高举起了新通信时代的大旗,杀出一条属于自己血路。
2015年10月末,微博的一条“微博以近亿美元的资金和资源战略投资有信网络”消息,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微博拥有超过1亿的每日活跃用户,移动用户占比超过85%,身兼媒体和社交属性,无疑是实现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网完美结合的理想平台,而通过与有信在语音通信业务上的合作,微博也可促成其在社交领域用户黏性培养的关键步骤,共同打造“社交+通信”的新发展道路和由此衍生的新商业模式。微博与有信的汇合,恰恰是近年中国两大潮流性主体业务——移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碰撞,意味着中国新通信时代大幕终于开启。
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电话应用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有信的活跃用户覆盖度达到27.4%,用户常用度达到25.2%,均位居行业第一,有信整体用户规模超过1亿,日活跃用户近千万。 作为国内移动互联网通信行业用户规模最大的有信,以“有故事的每一分钟”为核心品牌理念,既可解决用户打电话高资费的尴尬,又深挖用户需求,打造多应用平台和虚拟社区体系的语音社交延展服务。
有信电话App推出了“聊一聊”以及每天准时叫用户起床的“有信明星闹钟”,获得了用户强烈的反响,极大增加了App用户在移动端的黏性和使用频率。
不仅如此,有信深耕O2O业务中产生的通信需求,以“源通信引擎”为主打模式,强调“追本溯源”,解决的正是O2O服务平台保障服务质量、避免逃单的刚需。而最新推出的“有小秘”应用是当下正红火的“Magic”私人助理模式的中国式植入,借助O2O平台合作伙伴,把涵盖吃、喝、玩、乐的生活服务类应用集纳在一起,并以人工秘书的方式拓展安全免费的语音服务空间,进而打造跨界资源整合的轻平台模式,用户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直接下单。这一服务最先已经在58同城上推出。“打造多场景服务的移动通信跨界平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有信CEO刘子正如是说。
编辑|鲁义轩 luyixuan@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