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辉(中共阿克苏市委党校 新疆 阿克苏 834100)
浅议新疆推进“去极端化”工作
申辉
(中共阿克苏市委党校新疆阿克苏834100)
[内容提要]新疆反分裂斗争的事实证明宗教极端思想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大思想根源。阿克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一直是“三股势力”渗透和破坏的重点地区,遏制宗教极端,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阿克苏市在推进“去极端化”工作中的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化”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反分裂斗争“去极端化”对策
阿克苏市坚持以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制约束为抓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去极端化”大宣传大教育体系,深入开展严打和“三非”专项整治活动,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有效抵御了宗教极端渗透。
(一)红色视觉冲击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利用电视台及各大服务行业、娱乐场所、火车站、汽车站、商贸超市等LED显示屏,大力宣传“去极端化”有关内容,每天滚动播出23276条(次);在各乡镇场乡村主干道、街道小区,将《非法宗教活动的26种表现形式》、《中华传统二十四孝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绘制成图文并茂的文化墙1647块;在城区出行街道重点“红化”装饰五条“红街道”,即:188条国旗一条街、37条爱国英模一条街、21条爱国将领一条街、18条历史名人一条街、26条爱国模范一条街,全市共悬挂国旗、爱国英模图像、爱国将领图像、历史名人图像及国家领导人图像等162400块,营造了强烈的红色视觉冲击波;同时充分利用城市灯箱广告、公交车(出租车)站台、建筑工地外墙、单位(小区)外墙、公用自行车棚、书报亭等设施,大力进行“红色宣传”,全市已建有3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各族群众在茶余饭后、休闲散步之时,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以文化对冲,正面宣传、正面教育极大地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二)现代媒体引领达到教育入脑入心。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新媒体强化“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效果。建立“阿克苏市零距离”公众微信平台,政府网站开展宣传1271条,QQ群发送信息18687条(次),微博22398(次),微信26081(次);录制了15部反恐严打“去极端化”工作专题片,录制“去极端化”系列教育片及农村小品10集,同时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各乡镇场、街道社区组织辖区居民群众开拍微电影,南城街道的《五星红旗》、柯柯牙街道的《觉醒》、《乌斯曼的胡子》等微电影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群众参与“去极端化”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麦西来甫大赛”、“去极端化知识大奖赛”、“寻找草根宣讲员宣讲大赛”等,覆盖到所有乡村、街道、社区,“美丽的服装穿出来,漂亮的脸蛋露出来,乌黑的长发飘起来”文艺演出156(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2.35万人次。阿克苏市承办的新疆网络文化节“阿克苏的苹果红了”以及“万只苹果送祝福活动,在疆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助推了“去极端化”工作深入开展。
(三)流动管理覆盖实现教育防控互为一体。为了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去极端化”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阿克苏市将流动人口“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划分为交通运输、工矿企业、商贸市场、餐饮宾馆、文化娱乐、街道(乡镇)社区(村)六大领域。组织全市49名党建指导员到全市28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64个新社会组织开展大声讨、大揭批活动,号召广大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主动与“三股势力”划清界限;组织全市1400名出租车司机进行轮流学习培训,重点对22家供应商、27家农家乐、14家星级宾馆、15家经济型饭店、168家建筑工地、75家物业公司、13家非煤矿山、9家砖厂、400多家农药及农资店的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宣讲、培训;在中心客运站、地区客运站、西郊客运站等交通枢纽设立了“旅客书吧”,精心放置各类“去极端化”资料、各类科普资料、各类文化书籍3000余册,供广大旅客在候车、购票间隙免费阅读;在客运车辆上建立“流动课堂”,在发车前由志愿者服务队上车开展温馨祝福活动和“车前五分钟”宣讲,行车途中,司机将影片与“去极端化”宣传教育视频轮流播放,缓解旅客身心与视觉疲劳,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阿克苏市结合城乡结合部、重点整治村等流动人员密集场所重拳出击,查缴“多媒体存储介质928个,收缴非法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1060个,收缴非法宗教读本1353本,查获网络传播宗教极端思想案件3起,破获维护国家安全案件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2人,有力打击了“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
从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敌社情较复杂,基层基础薄弱,宗教极端势力在高压严打下隐蔽性更强等问题较为明显。
一是敌情社情复杂。阿克苏市辖区分别与阿瓦提县、乌什县、温宿县及农一师(六团、沙井子)接壤,与喀什、和田重点地区相通,特别是阿瓦提县、乌什县均为维稳重点乡镇,宗教氛围浓厚,宗教极端分子(含野阿訇)易流窜至本辖区内宣扬传播宗教极端思想,进而给群众带来负面影响。二是部分群众辨别能力弱。在重点乡镇、村(社区),群众普遍文化层次较低,抵御能力差,“三股势力”无孔不入,防范难度大,很容易被感染。加之,个别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起不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致使宗教狂热和极端分子有机可乘。三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现象依然有空就钻。穿“吉里巴甫”服、戴面纱、留异常胡须等宗教异常行为仍然存在,非法教学经、“念尼卡”婚姻等现象屡打不绝,非法宗教书籍、非法光碟、非法内容的存储介质等非法宣传品屡查屡有,暴恐音视频传播扩散的势头尚未根本遏制,成为刺激暴恐活动的主要诱因。
当前,新疆反分裂斗争已经进入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尖锐激烈的新阶段,文化“软实力”的阵地争夺战更为激烈。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层层抓责任落实,认清极端化思想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反复性、危害性,消除厌战情绪和松劲麻痹思想,坚持“去极端化”工作的持久性与常态化。
(一)必须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新疆信教群众多,宗教与各族群众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联系密切。从新疆近几年破获的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和暴力恐怖案件来看,基本上都与境内外分裂势力幕后操纵有关,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刻不容缓。目前,在新疆宗教干扰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现象比较严重,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插手学校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形势异常严峻,比如一些教师利用讲台向学生灌输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以煽动民族仇恨,严重毒害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骨干。由此可见,学校已成为抵制宗教传播、抵御宗教渗透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牢牢坚守住这块阵地。一方面我们要坚决依照国家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宣传、宣扬宗教极端思想,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向学校渗透。另一方面要始终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培育青少年的国民和国家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另外,从新疆的现实情况分析,偏远落后的农村及素质低下的农民是极易被渗透、腐蚀群体。这部分群体多是信仰宗教群体,本身对社会满意程度就不高,如果再把生活热情和生活希望寄托在宗教上,无心于改善现实生活而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就极易出现问题,走向暴力恐怖犯罪。所以,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要因势利导,从转变信教群众“轻人间、重天堂;轻今世、重来世”的观念出发,通过典型引路、热情帮扶等措施,积极教育和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崇尚科学文化,依靠科学技术劳动致富,不给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极端渗透以可乘之机。
(二)必须深化“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是个庞大的“心灵修复”工程,必须依靠大宣传格局的整体合力,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一呼百应,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要把“去极端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贯穿于“访惠聚、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工作全过程,促使“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要注重挖掘本地区、本单位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先进人物,使之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用接地气的“苞谷馕”式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讲具体、讲生动,使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结合新疆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动员具有创作实力的农民画家、文化艺人、民间表演团体,用主题鲜明的农民画、小品等节目实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达到遏制宗教极端的强烈效果。要严格互联网管控,优化网络宣传布局。结合新疆实际,积极开展维文手机报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强化网络舆论引导,传播网络正效应,聚集网络正能量。特别是要加强维语电视台、维语广播电台、维语手机报、维语微信等平台建设,把维语传播功能的利用,作为当前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
(三)必须强化“去极端化”工作考核机制。张春贤书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出发,提出了“五把钥匙”的理念,涵盖了思想、文化、习俗、宗教、暴恐5个基本领域,关键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否用好用活这“五把钥匙”。在新疆必须明确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的主体和关键,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和倒查机制。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把反对民族分裂的现实表现,尤其是“去极端化”的立场、态度和行动,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干部考察的重要标准和政治审查的必查内容。把统筹实施“去极端化”工程与党员干部政治档案建立相结合,与党内政治生活相结合,与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相结合,与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与村级组织“星级化”管理相结合,与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与评先选优、职称评定、调整使用相挂钩,强力推进党员和干部带头“去极端化”。政法、公安部门应互通信息,动态掌握各级党组织推进党员干部带头“去极端化”工程情况,会同纪检部门不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适时通报,发挥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处理手段效力,畅通信访、网络、电话、短信等举报渠道,开启党员和干部监督全天候探照灯。
(四)必须加强流动人口“去极端化”管理工作。新疆地域广阔,城乡差别更为明显,尤其是偏远乡镇、农村及街道社区的基层基础相对更加薄弱,造成了流动人员多、去向不明人员多、社会闲散青年多、打击处理人员亲属多、出租房屋多等一些共性现象在疆内普遍存在。从阿克苏近几年破获的案件分析来看,314国道、207省道沿线及城乡结合部是暴力恐怖分子藏匿、潜逃重点区域,“院中院、楼中楼、房中房”式出租房屋大量存在,为暴力恐怖分子“做窝下蛋”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必须强化流动人口“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管理工作,组织发动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主的群体,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将正风气正能量带入到流动人口群体中去。重点抓好以交通运管、工业企业、商贸市场、餐饮酒店、文化市场、重点乡村、街道社区为重点的严打整治工作,结合流动人口“三无”(无本地户籍、无固定居所、无稳定工作)的特点,坚持宣传教育与服务管理相结合,辅以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对可疑人员进行摸排、监控、收集信息情报,形成齐抓共管与天罗地网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流动人口“去极端化”各项工作,真正做到遏制宗教极端无缝衔接。
(五)必须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切实解决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团结教育各族群众。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必须建立考核、考评机制,并作为一条严肃的政治纪律来落实,促使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带头发声亮剑,带头批驳宗教极端思想言行。要用法治来加大对非法宗教的管理,要切实打击和从重处理违法乱纪的典型人员,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马炜泽]
参考文献:
[1]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意见》。
[3]2015年自治区党委稳定工作会议精神
社会稳定研究
[作者简介]申辉,男,汉族,中共新疆阿克苏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6-01-19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2-0036-03
doi:[D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