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综合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2-10 20:36于海燕方洁杨盼齐书静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血糖母婴胎儿

于海燕 方洁 杨盼 齐书静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内分泌科

2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综合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于海燕 方洁 杨盼 齐书静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内分泌科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临床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10.16-2015.12.31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3例,护理干预模式是成立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护理单元小组,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和2名护士组成。护理干预的内容为患者的血糖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与运动指导等。结果:23例GDM患者经过干预护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为100%(23/23),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95.7%(22/23)。2例患者妊娠晚期诊断为妊高症,1例患者出现产后感染。无死胎、早产儿、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和新生儿缺陷。结论:临床中以干预小组的形式对GDM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血糖明显稳定,新生儿健康也比较理想,母婴安全能够得到保障,是非常好的临床护理方式,值得在今后的该类患者护理中广泛使用。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 干预 母婴安全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发病机制,孕妇在妊娠中后期出现血糖急剧攀升。GDM在患糖尿病孕妇中约占80%,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5%,且近年呈明显增加趋势【1】。GDM的发生,容易引起孕妇和胎儿的一些并发症,在孕妇方面有妊娠期高血压、感染、自然流产、羊水过多、巨大儿和剖宫产率增加等,在胎儿方面易使胎儿宫内缺氧,导致早产甚至死胎,在新生儿方面有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低血糖及病理性黄疸【2】。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目前临床治疗中除了进行血糖监控和药物控制外,护理措施管理也是保障治疗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3】。我院从2014.10.16-2015.12.31对内分泌科门诊收治和产科转入的GDM患者共23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4.10.16-2015.12.31我科共收治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3例,所有产妇均经过B 超检查确定为单胎。23例患者年龄在21~32(24.53±3.14)岁,平均体重74.6kg,初产妇18例,经产妇5例。入院后首先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控制治疗,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因多数口服降糖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故未选择口服降糖药物。

诊断标准

GDM诊断标准【4】:孕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筛查,空腹血糖>5.1mmol/L或餐后1h血糖>10.0mmol/L或餐后2h血糖>8.5mmol/ L,满足任意一条即可诊断。

护理措施...

我科妊娠期糖尿病干预护理单元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和2名护士组成。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医师的指导下,参与患者的血糖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与运动指导等护理干预。

1.健康教育干预护理

首次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因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自身病情和胎儿发育的担心均会产生过度的紧张、焦虑,甚至悲观失望,此时患者血糖的控制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干预性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组通过询问、记录GDM 孕妇基本信息,建立病情档案,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利用妇产科门诊的孕妇学校和科室健康教育门诊,让GDM孕妇通过情景课堂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依据GDM 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1)告知患者GDM血糖控制标准,以自己感觉无明显饥饿感,监测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后2h及夜间血糖控制在4.4~6.7mmol/L,学会个人血糖管理。(2)告知孕妇穿宽松的衣物、鞋袜,尽量避免受伤。加强对孕妇的卫生宣教,勤换洗衣物,注意口腔卫生,注意双脚的卫生和保暖。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最好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各种感染。(3)告知孕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有报道认为80%左右的GDM孕妇依靠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即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有效避免低血糖、酮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5】。(4)告知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和自我监测血糖,在血糖仍控制不满意的情况下须行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一定要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饮食干预护理

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从而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我们参照《食品交换分类表》,依照患者的不同体质、运动量等指标,确定孕妇每日需摄入的食物热量,制定相应的一日三餐食谱计划,再予以合理配餐,少吃多餐,每天最好有早中晚三餐及三餐后2h左右加餐,尤其是睡前加餐尤为重要,它可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食物尽可能实现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热量,重点控制饮食的总热量,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标准以孕妇不感到饥饿,并适量补充富含钙、铁、锌、镁及维生素的食物。种类如谷物、绿色蔬菜、豆制品、牛奶、精肉等为主要食物,而含糖分相对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应最大限度少吃。依据孕妇的生理变化, GDM孕妇妊娠期以周为单位适量增幅总热量在3%~8%,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所占比值分别为4~5:2~3:3~4,同时每天需补充钙剂、铁剂、叶酸分别在1.0~1.2g、15mg、5mg。

3.运动干预护理

加强体育锻炼是治疗GDM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利用孕妇学校指导患者选择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做孕妇操等,同时鼓励患者户外散步、爬楼梯等。教育患者运动不宜剧烈,以无疲惫感为适合,运动时间以餐后1 小时为宜,避免空腹,以防发生低血糖,要避开恶劣天气,以防感冒。

结果

23例GDM患者经过干预护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为100%(23/23),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95.7% (22/23)。2例患者诊断为妊高症,1例患者出现产后感染。无死胎、早产儿,巨大儿、足月小样儿和新生儿缺陷。

讨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因广泛性小血管病变引发,GDM患者因高血糖易引发母体广泛性小血管病变,结果是继发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明显上升,如妊娠期血糖得不到控制,可引发孕妇肾功减退,长期的广泛性小血管病变引发宫内缺氧,胎儿因此出现生长受限、流产和畸形等。周莉等【6】的调查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可造成围生期母婴疾病, 如产妇发展至2型糖尿病、胎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等。GDM患者治疗不及时,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和酮症酸中毒,酮体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胎死宫内;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胎儿亦处于高血糖状态,胎儿脱离母体的高血糖环境后,极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促成蛋白质、脂肪合成增加,出现巨大胎儿的概率增加;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造成胎儿血糖升高,高渗性利尿导致排尿增多;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和足部感染,也易发生产后感染;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羊水中糖分升高,刺激羊膜分泌增加,羊水过多。临床上巨大胎儿增加了早产及剖宫产率,并使子宫收缩无力造成产后出血增多,同时高血糖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高胰岛素拮抗糖皮质激素,使胎儿肺泡成熟推迟,加上早产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7】。

我们对GDM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通过孕妇学校,实行情景式健康教育,不仅让患者及家属获取了糖尿病相关知识、认识了该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让孕妇及胎儿得到安全、提升了孕期保健的质量。通过饮食结构调整、合理运动、积极的药物治疗优化患者及胎儿的新陈代谢,降低母婴围生期风险,使母婴并发症显著减少,减低临床剖宫产率。

本研究表明,临床中以干预小组的形式对GDM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血糖明显稳定,新生儿健康也比较理想,母婴安全有了保障,是非常好的临床护理方式,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该类患者护理中广泛使用。

1孙宇,赵红. 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53-756.

2杨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进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6,22(1):5-8.

3杨慧霞,魏玉梅,孙伟杰,等.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3):177-18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5赵桂,黄五星.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全科护理,2010,8(2):401.

6周莉,吴连方,范玲,等.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63-267.

7邢一文,梁莹.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9):77-78.

10.3969/j.issn.1672-7851.2016.03.007

猜你喜欢
高血糖母婴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