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姗
645个党员先锋站覆盖全市159个村海宁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
◎万姗
近日,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的蚕俗文化园党员先锋站里,第三网格党支部的26名党员聚集起来,人手一张《浙江日报》,由镇党委副书记范浩毅领头,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畅所欲言谈心得。
为了破解农村党员集中教育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海宁市大力建设“党员先锋站”——以热心党员家、闲置农房、村级活动用房等为“根据地”,一面党旗、一个标识、一套远教设施、一个活动计划、一套规章制度,就成了家门口的“红氧吧”、党群面对面的“连心站”、基层问民情的“联络所”。上联村党组织、下联农户,全市12个镇(街道)159个村已实现全覆盖。
目前,村域规模越来越大,党员人数越来越多,基层党建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党员家门口,拓展到群众身边,深入到基层治理每个角落?
海宁市在2004年推行党员家庭点建设和2012年试行农村“网组片”民情联系机制的基础上,2015年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党建,以网格区域为基本设置农村网格支部。今年,海宁深化网格化党建,在网格区域内建立农村党员先锋站,并以先锋站为支点,融入组织生活、党内关爱、走访联系、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切实作用。
云龙村的蚕俗文化园先锋站就建在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徐婷的家里,原本是一间闲置的生产用房,经过简单装修,挂上党旗,亮出承诺,添上远教设施,贴出党章党规,俨然就是一间充满红色气息的会议厅。
“我们全村有153个党员,要集中到一起开会还真不容易,现在建立了5个党员先锋站,党员就近归属,每个人都有充分学习和发言的机会,效果非常好。”云龙村党委书记范卫福说。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会上,26名党员围坐一桌。“身为党员,要带头参与三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从身边事情做起、从服务居民做起,真正走好群众路线。”党员钱金宝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全会精神传递出‘从严治党’的信号,作为一名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余热。”67岁的老党员陈云龙说。通过这样的“小班化”学习,全会精神渗透到基层党组织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大树扎根土壤,根系才能发达;党组织扎根群众,生命力才更顽强。海宁市共设立645个党员先锋站,覆盖党员15000多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9万户,逐步构建起“村党组织+党员先锋站+党员”三级星状网,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红色生命力。
“自从有了这个‘红色氧吧’,村里的党员都聚集起来了,干了一件又一件实事。”许村镇永福村党委书记许卫明感慨道。
就在前段时间,永福村的孟湖党员先锋站召开民情分析会,党员们携着群众诉求来参会。党员俞国甫向许卫明反映,永福村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废品收购点,废旧物资乱堆放,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交通往来,接送孩子上下学很不便。
得知这一情况,许卫明立即带领村干部到现场调查了解,发现废品收购点确实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群众呼声也很大。许卫明现场即掏出手机,与许村行政执法局执法中队联系,向他们反映情况。几天后,该违章废品收购点就搬离拆除了。
更令村民意外的是,村里出面与该土地的承包农户进行协商,将这一地块浇筑成了一个水泥停车场,方便接送孩子暂时停留。“废品没有了,还多了个停车站,真是一桩便民好事。”村民老陈连声称赞。
“轰轰烈烈的事我做不了,作为一名党员,我只能尽我所能替老百姓办实事。”俞国甫这样说。
依托党员先锋站,各镇(街道)以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网络,纷纷开展“党群议事面对面”“政策向你讲”“有话请你说”等活动,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每月组织开展民情分析会,重点围绕村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创建、集体经济增收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议村情、督村务,积极为村两委工作建言献策。
党员议事,走访联系,收集起民意后,还要建立快速办理和反馈机制。马桥街道依托市、街道、村三级联网信息平台,建立采集、上报、指派、协调、处置、反馈、评价“七步闭环流程”。不久前,柏士村第三网格党员在走访农户时发现一豆制品加工黑窝点,通过信息化平台反映后,市场监管、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执法力量迅速行动,将其取缔。
为了让党员先锋站工作更有热情,服务更有实效,海宁市将党员先锋站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和镇(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并建立起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先锋站日常活动的开展。
“建设农村党员先锋站是推进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有利于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有利于切实加强党员管理。”海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海宁市还将建立站长培训交流机制,对先锋站站长、联络员、指导员开展培训、交流工作,互相提高;建立考核奖励机制,适时开展优秀“党员先锋站”评比活动,对活动开展好、作用发挥好的先锋站进行奖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红色氧吧’为党员学习创造了一个新体系,变‘灌输式’为‘融入式’,学习效率高,也为沟通民情开创了一条新路径,民意民愿有了疏通口,民生服务零距离,群众口碑好。”海宁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红色氧吧”既要为基层党员充电,也要为经济民生添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