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韩 羽
福州大学: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 本刊记者 韩 羽
福州大学作为福建省属的以工为主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始终以“坚持创新驱动,服务福建发展”为重要任务,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十二五”前4年,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336项,合作经费达3.59亿元,到校经费近3.2亿元,为福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3年福州大学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目前成员企业278家;2009年,福州大学获批建设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4年获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福州大学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构建了从技术转化、孵化、产业化为一体完整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使技术转移工作持续发展,先后获得科技部“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颁发“项目成果转化优秀组织奖”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和促进奖。
校地合作工程。2003年福州大学提出“市校科技合作工程”计划布署,先后与福建省九个地级市签订“市校科技合作工程”协议,建立了与福建省九地市的战略合作关系;2012年,福州大学提出服务基层,推进“校、区(县)合作工程”,先后与22个县、区建立了校区合作关系。
校、政、企联盟工程。2007年以来,福州大学致力于服务福建产业集群,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先后与电子信息集团等20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产业联合工程。加入国家级、省级产业联合会,如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员单位、福建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福建省分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高科技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单位、福建省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单位等等。借力产业联合会,不断增强企业、院所之间的横向合作,有效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拓展了横向科技工作发展空间。
“十二五”以来,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校企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50多个,包括与福州市企业共建17家专家工作站、25个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等。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与地方企业共建“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与台湾高校共建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采用BOTS模式,利用企业资源共同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出资捐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大楼,并获得一定年限的无偿使用权和优先使用权,福州大学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企业协助,助推科技企业发展。目前与中铁集团西北科学研究院、福建中海创集团、香港思嘉集团等11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在园区内建立了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与企业研发总部,“数字福建产业科技大楼”、“信息网络技术孵化楼”、“超算中心二期”也正在建设中,并将成为福建省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