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适合老年人吗

2016-02-09 02:09:00本刊
老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潜藏风湿性关节炎制约

“秋冻”适合老年人吗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民间谚语,其中的“秋冻”,就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太厚的衣服。因为过早保暖,身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感知过程,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真正到了严寒时节容易染上疾病。而适当的寒凉刺激,有助于锻炼人的耐寒能力。同时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适应力。

对于身体健康、体质较好的老年人,“秋冻”是有一定养生意义的。秋季气温转凉,大自然阳气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转入收敛状态,只有很好地收藏,来年才有生发的基础。可是阳气主升主动,如何才能更好地潜藏呢?《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关系有一个原则,即“阴阳制约”,相对于人体阳气来说,人体周围的秋凉气候就是阴,阴自然要制约阳,一定程度上,阴气越盛,对阳气的制约作用自然越强,就越有利于阳气的收藏。“秋冻”的实质即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促阳气潜藏,其养生意义即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秋冻”不是真的“冻”,而是指秋天不要过快地添太多衣物,适当经受一下秋寒的锻炼。一般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而且,“秋冻”的意义要随时代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毕竟“秋冻”是古人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总结出来的规律,现在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秋冻”要“冻”得科学、合理、适度。专家指出,开始“秋冻”的最佳时期是初秋。这时暑热未消,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在初秋,无须急忙加衣,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当然夜间睡觉时要适当盖些被子,以免受凉。此外,秋冻不仅是停留在穿衣上,而且应以适当的活动锻炼相匹配,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不宜搞得大汗淋漓,以致寒气通过排汗而扩张的毛孔入侵到人体。锻炼到周身微热,稍出汗即可停止。如果要进行冷水浴锻炼,建议整个秋季都要进行,不要间断。专家还指出,人体有5个部位不能“冻”:

1.头部。秋季头部不宜受凉,尤其不宜晨起冷水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2.颈部。秋季颈部也要注意保暖,否则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感冒。

3.腹部。腹部保暖至关重要,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4.关节。老人应格外注意关节保暖,若遇阴冷、潮湿的天气,关节暴露在外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5.脚部。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保脚暖保健康”,作为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脚若遇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如上所述,适度的“秋冻”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养生作用,但“秋冻”并不适用于所有老年人。体质不好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就不宜“秋冻”。因为这些老年人,平常就容易气短、喘大气、手脚冰凉、脾胃不好、腹泻,属于气虚、阳虚体质,自我体温调节功能弱,“秋冻”不仅不能起到养生的效果,还会加重病情。患有以下4种疾病的老年人,尤应避免“秋冻”:

1.脑血管疾病。患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

2.心血管疾病。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容易心脏缺血、缺氧加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3.关节炎。无论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秋季易感风寒湿邪,导致腿部胀痛,有沉重感。

4.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导致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出现坏疽。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潜藏风湿性关节炎制约
热门还是热闹?4月加州鲈见涨,但下半年行情潜藏危机
当代水产(2019年5期)2019-07-25 07:50:20
Mother's hands
影 子
中国诗歌(2018年5期)2018-11-14 20:52:30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