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佳旭
“脱贫”还需自身硬
文丨李佳旭
“脱贫攻坚”无疑是最近两年热议最多的时事热点之一,而“脱贫”的基础和前提是“精准扶贫”,如何做到“精准”,靠的是基层一线干部付出的努力,特别是村组干部,能不能如期脱贫,就要看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过不过硬。这里说的“自身”不仅仅是指老百姓自己的内生动力,更多的是对基层干部的一种考量。
在“脱贫攻坚”的战斗打响之时,遵义杂志社也成为了助力贫困村寨脱贫的一员,并长期派遣员工驻村,在指定的贫困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群策群力、助力脱贫。而我也在杂志社挂帮的几个村采访过多次。特别是今年,已经三次前往务川自治县都濡镇三桥村,对当地贫困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最近的一次是3月31日,随同遵义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邹杰与派驻的驻村干部郑开发一起来到三桥村,除了对该村贫困现状作进一步的了解外,还与都濡镇、三桥村的干部一起进行了座谈,寻求帮助三桥村脱贫的破解之道。
据了解,都濡镇三桥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种植烤烟,经过数十年的耕作,如今土质损伤严重,已经不再适宜种植烤烟等作物。近年来,县、镇、村三级都曾想方设法为当地脱贫做过努力,村支书王剑介绍,当地发展过1500亩的核桃,但现今存活挂果的不足百亩;也发展过养鸡产业、山羊饲养等,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目前,该村农户的农业发展主要靠传统粮食作物,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全村2700多人,出外打工的超过三分之二,而现在长期居住在村里的群众大部分属于“老、弱、病、残”等。要发展,第一是缺少合适的项目,第二是缺少劳动力。
“脱贫”还需自身硬,就是要在最贴近贫困的第一线,要有一个团结、精干的村支两委班子,要让田间地头的贫困户与政策能够无缝对接,才能达到“精准”的要求。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三桥村这样一个连电脑、打印机等基本的办公设备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仅有的三五名村干部一边要忙于对接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料收集、文件整理等繁琐事务,一边要摸底排查、服务各项民生事业,虽然辛苦,但他们却把每项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
王支书并非当地民选干部,但他介绍情况时侃侃而谈,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然于胸,可想而知,王支书平时是做足了功课的。而当地不遗余力地尝试着发展各种产业也可以看出他们是用心在做事的,只是目前缺少一个有效的引导,而上级挂帮单位所努力的就是为了谋求这样的切合点,来做好对接与服务,让贫困村寨早日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