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

2016-02-09 15:31满宏鹏梅子侠
知与行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区生态文明

满宏鹏,梅子侠

(1.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招生办,黑龙江 加格达奇165000)



文明建设研究

林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

满宏鹏1,梅子侠2

(1.大兴安岭地区 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 招生办,黑龙江 加格达奇165000)

[摘要]大兴安岭林区地处我国最北部的边陲,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0.87%,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地位极其重要。近年来,随着林区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创新林区生态工程,发展森林生态替代产业,保护林区天然生态森林,实现林区生态森林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已迫在眉睫。林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能源消耗少、污染低、知识密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又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和健康需求。在加强林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过程中,要以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和保健食品产业为重点,遵循“一个中心,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注重完善制度保障、空间保障、资金保障、人才和技术保障、服务保障。

[关键词]林区;生态文明;生物医药产业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地处我国最北部的边陲,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0.87%,年生态效益值达1 163亿元,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3亿立方米,上缴利税及其他款项84.2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受长期过量采伐、粗放经营、森林火灾、病虫害、生态保护脱节及生态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严重下降,森林生态安全潜在危险不断加大,并进一步引发林区经济发展滞后和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森林生态形势和林区经济发展任务,进一步创新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森林生态替代产业,已势在必行。生物医药产业因其兼具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污染低、知识密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需求,在保护林区天然林方面,相对其他森林生态接续产业,更具优越性。

一、生物医药产业概述

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生物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而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产业的两大支柱。

生物医药产业可细分为生物制药产业、化学制药产业、现代中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和保健食品产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兴起较晚,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攀升,我国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消费市场和重心。

生物医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入的特点,能源消耗少、污染低、知识密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随着广大百姓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生物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近10多年以来,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远超过全球生物医药市场10%的增速。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已达到2 469亿元[1],同比增长7%以上,远远高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在医保扩容及我国“十二五”863计划首批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行业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2],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必将更加迅猛。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全面停止商品林采伐,林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挑战。创新林业生态工程、打造森林生态替代产业、促进林区生态森林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林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林区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林下经济作物,林区经济正在逐步向林产品精深加工和寻找林下资源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林区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有利于将林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有效促进林区经济顺利转型,更是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和健康需求。

二、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大兴安岭林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良,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药性药质纯正良好,中药种植技术成熟,种植空间巨大,种植加工已经粗具规模,具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中药材利用历史悠久,种植加工粗具规模

大兴安岭林区少数民族利用中草药历史悠久,虽然林区药材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近几年来,林区药材开发工作在各级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开发思路符合区情、资源底数比较清晰、种植品种基本明确、基地建设粗具规模、产品开发初见成效、龙头企业正在形成的局面。2014年全区中草药经营种植面积19万亩,其中耕地种植面积6.1万亩,林药间种9.9万亩,野生抚育3万亩。主要品种有黄芪、黄芩、防风、柴胡、苍术、赤芍、五味子、桔梗、水飞蓟、灵芝等。全区药材产值由2001年的3 92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79 768.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含在生药材)56 570.5万元、药品及保健食品加工业产值10 852万元、中药材采集业产值12 346万元。

(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大兴安岭林区在我国植被区划上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即“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拥有广袤森林资源,林下野生药材自然蓄积丰富,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中药材生长地区。土壤有8个类型(斑壤石质土、灰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土、白浆土、黑土、淋溶黑钙土、草甸及沼泽土),肥力大,适合野生药材生长。大兴安岭林区现有各类植物资源1 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黄芪、苍术、赤芍、沙参、百合、断肠草、柴胡、龙胆、杜香、杜鹃等85科192属600余种,被《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达百种,常年收购经营的中药材5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药用植物储量高达170多万吨,市值约10亿元。

(三)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药性药质纯正良好

大兴安岭林区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自然风貌,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化学污染很少,十分有利于野生药材的生长。黄芪、防风、柴胡、苍术、赤芍、五味子、桔梗、灵芝(松杉灵芝)等药材品种均为省级以上野生药材保护品种,在全国享有一定盛誉。如黄芪被称“北芪”、五味子称“北五味”、苍术称“关苍术”等。此外还有兴安红景天、细叶柴胡和草苁蓉(不老草)等珍稀野生药材资源。

(四)中药种植技术成熟,种植空间巨大

大兴安岭林区有近20年的中药种植实践,已经掌握了适合本地种植药材的技术,拥有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北药科、绿色产业处北药办、科技局、药监局等系统的专业技术指导单位,和一批种植中药材的农民“土专家”。特别是近3年推广的林下种植中药材技术(林下药材种植、移植、补植),开创了林药间种的返自然环境绿色种植方式。大兴安岭地区全区总面积8. 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4万,人均土地和适药林地的数量都十分可观,另外由于气候寒冷,粮食作物的可耕种时间短,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用来开展中药材种植,以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

三、大兴安岭林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偏远,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开发技术手段等的制约,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规模普遍较小,不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野生药材资源破坏严重,缺乏有效保护

由于中草药市场供求矛盾加剧,大兴安岭林区乱挖乱采野生药材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一些野生药材资源破坏严重,珍贵稀有品种濒临灭绝危机。加之林区地缘辽阔,野生药材产区大多人烟稀少、位置偏远,难以实施有效保护。

(二)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滞后,基地规模偏小

目前,大兴安岭林区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以政府引导、农民和职工自发进行生产为主,种植面积绝大多数在5~50亩,粗放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远远达不到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但不利于中药材的集约化、批量生产,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北药”资源利用效率低,品种较为单一

大兴安岭林区许多优秀的中草药,如五味子、苍术、赤芍、兴安杜娟等10多个著名的“北药”品种,还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还不能做到像葵花药业的主打品牌“护肝片”(其主要成分是五味子、柴胡、茵陈、板蓝根、猪胆粉、绿豆)那样,在保证药品品质优良的同时,有效拉动当地药材增值和经济增长。

(四)药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薄弱

大兴安岭林区目前知名度最高的药品生产企业只有北奇神药业一家公司,只生产3个国药准字号药品,目前仍以生产保健食品为主。北奇神药业也是全国通过GMP认证中规模较小的药品生产企业之一。此外,北天原中药饮片加工厂还没有达产,林格贝集团只生产中药提取物。药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效益差、生产能力低的问题,市场竞争力不强,不能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五)科技力量薄弱,产品层次较低

受财力、物力、特别是科技人才和技术手段的局限,大兴安岭林区尚未建成自己的药品研发机构,没有完备的检验室和专业检验人员,致使在“北药”产品开发研制和保障药品生产质量方面,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仍处于低层次的产品生产阶段,缺乏拳头产品,没有主打品牌。

(六)缺乏收购加工业,制约市场化进程

一定规模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能够实现就地加工、就地增值,保守测算,最少可以使中药材增值3倍以上,并且还可以拉伸产业链条。但是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没有中药收购加工企业,销售渠道不畅,制约了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药材行业没有建立稳定、通畅的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只能随行就市,效益波动较大,严重影响种植者的积极性。

(七)气候严寒生长周期短,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

大兴安岭林区由于气候严寒,无霜期只有80~110天,植物的适宜温度生长周期短,相对温带地区生长缓慢,比如桔梗、黄芪等一个生长周期都在3~5年,比温带地区要延长1~2年。林区位于中国最北端,交通不便,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在价格上没有比较优势,导致大量有经济价值中草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白白地浪费于大山之中。

四、大兴安岭林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大兴安岭林区既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应扬长避短,在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保障措施,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的实际情况,应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现代中药产业和保健食品产业上,进一步将林区打造成中草药种植基地,树立绿色、无污染、有机的“森林药材”品牌,同时结合养老、养生事业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快道地药材新产品的研究,逐步开发、生产养生保健药膳和保健食品。

大兴安岭林区生物医药产业应坚持“一个中心,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要以寒温带生物的绿色、无污染“森林药材”品质为中心,重点打造“北药”规范种植基地、“北药”精深加工基地、“北药”流通集散基地、“北药”养生养老基地“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构建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逐步培育在“北药”种植、保健食品生产、天然植物药物提取、饮片加工、药品生产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一批龙头企业,形成药品、滋补保健品、植物药提取、中药饮片生产等“北药”加工产业链条。

(二)加强“五个保障”,走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1.加强制度保障。成立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机构,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顾问构成,负责区内医药产业的一体化规划、制定专门项目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重大项目调研论证、重点项目完善推进以及日常招商协调工作,并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及操作规范。

2.加强空间保障。根据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规模,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特定需求(实验室、小试、中试、生产),提前做好相关场地的规划建设(包括新建和回收改建),从而可以为不同类型项目专业化、系统地提供发展空间;加强配套建设,完善不同生产发展模式,多方位延伸产业链条,增强经济效能。

众所周知,被称为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的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其资源禀赋和发展目标与大兴安岭地区相似,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模式,其中药产业生产已经形成了贯穿农业、工业、科技、流通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顺利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大兴安岭林区可以借鉴长白山地区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如下生物医药发展模式:

(1)企业+药材基地+农户模式:该模式由市场需求、政府组织或两者联合组成,综合了中药业资源和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模式中松散的企业联合为主,辅以基地+药农的资源发展模式。既调动了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又降低了药材成本、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和数量。在一些地区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初期,该模式广受青睐,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一些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2)企业+科研机构+销售机构模式。该模式将企业与市场和研发机构联系起来,更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改进生产技术,依据市场需求调控生产品种和规模,使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当今多数生物制药企业采用的发展模式。

(3)药材基地+农户+科研机构+企业+销售机构模式。该模式集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生物医药产业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及各个行业日益紧密合作的发展趋势。

3.加强资金保障。利用国家大力扶植新兴产业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契机,积极申报国家项目,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共同投资的模式,扩大和其他风险投资的合作,吸引更多资金,同时为区内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区内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特别是针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各项要求,积极做好项目储备,争取早日实现突破。

4.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库,保持和业界密切联系。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形式,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高端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向林区聚集。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通过设立专业奖学金等多种形式,建立长效的人才供应渠道。

建立健全大兴安岭“北药”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在林业试验基地和寒温带植物园等适合地域,选择防风、党参、牛膝、黄芪、五味子、桔梗、黄芩等特色中草药,进行采种实验和栽培,总结越冬管理,田间管理和采种技术,不断完善提高采种培育技术,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和展示作用[3]。

5.完善服务保障。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完善战略咨询、项目评估、商业计划咨询服务、投融资风险评估、信息交流、学术交流、专利代理、职业培训等服务,为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与大兴安岭地区同为资源型城市的辽宁省本溪市,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值得借鉴。辽宁省本溪市在确定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后,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在加大生物药业基地和生物医药品牌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提升各种服务质量和水平,并为此专门成立了投资服务局,建立健全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服务、中介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一体化,构建“一站式、一单式”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在不断完善发展软环境、促进生物医药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本溪市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在保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林区经济发展、提高林区百姓的生活质量,我们要有更广泛的思维、更超前的意识、更长远的目光和更积极的作为,不断促使生态森林与经济走上良性互动的文明发展之路,使山更青、树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百姓生活更幸福。

[参考文献]

[1]2015—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EB/OL].产业信息网,2015-10-19.

[2]2016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EB/OL].中国投资咨询网,2016-3-29.

[3]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大兴安岭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9):330.

〔责任编辑:曲万涛〕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4-0074-04

[作者简介]满宏鹏(1985—),男,黑龙江加格达奇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18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猜你喜欢
林区生态文明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