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来了,利好与挑战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
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
这是国务院于5月31日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以下称“土十条”)中开头的一句话。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于2015年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3488万亩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
正如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所言,若放任不管,
一些地方吃饭将成问题。
也因此,“土十条”的出台,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被认为是正式向土壤污染宣战,意义重大。路线已画好,方向已指明,更待落地生根。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机理复杂、不可逆等特点,修复土壤非常困难,成本昂贵,治理艰巨,历时长。
因此,土壤污染防治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要摸清家底,要推动立法,要制定标准,要建立机制,要落实资金……这些都要一步步实施,一点点推动。行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