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官兵生活探秘

2016-02-09 06:33:18
新传奇 2016年47期
关键词:核潜艇潜艇官兵

中国核潜艇官兵生活探秘

在潜艇狭窄的操作空间内,官兵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按钮和操作杆,要练出既互不影响又能相互照应的协调性。而在反应堆舱内捡险排障,他们还要有战争年代“堵枪眼”一样的勇气。

在中国军队强军兴军大潮中,海军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中坚力量。像“下饺子”一样入列的新型战舰,频频从浅蓝走向深蓝的联合军演,令人振奋、扬眉吐气。如今,记者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这支最为神秘的“杀手锏”部队,零距离体验中国核潜艇官兵的战斗生活。

敢潜深海,谋求隐蔽性

“只要一艘战略核潜艇,就可以让一个现代化国家退回石器时代。”军事学家这样的断言,也许过于绝对,但毫无疑问,核潜艇是一个国家大国地位的象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在战略家看来,“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即使一个国家遭受毁灭性打击,只要有一艘战略核潜艇潜藏在水下,就可以给对手最有力的报复。作为我国核反击的主要力量,核潜艇是名副其实的和平盾牌。

因为隐蔽性就是攻击力、威慑力,深潜入海悄无声息,是潜艇最大杀招。

有资料显示,台海危机中,迫使美航母编队撤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美军从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发现,原本停靠在潜艇基地的中国核潜艇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美方据此判定,为对付美航母编队,中国的核潜艇正赶赴台湾海域。悄无声息、潜海无形的中国核潜艇,让在海湾战争中耀武扬威的美国航母编队,不敢妄动。

黑暗的深海,是潜艇最好的伪装,也是最大羁绊。与深海航行相比,浅海就没那么顺畅了,稍有不慎,就有触礁碰撞危险。因此浅海航行,必须依靠海图避开水下障碍物。按图航行,是潜艇艇长的必修课,那是潜艇的“眼睛”。

在海图上,海区水深、地形及固定的水下障碍物(暗礁、沉船)等都被精确标出,负责航海保障的部门随时以“航海通告”形式,把最新的海区变化情况通知潜艇部队。当然,在不明海域,潜艇还可依靠主动声呐、测深仪等水声器材进行探测,但潜艇最珍视的隐蔽性将因此丧失。

潜得越深,越能赢得自我防护的隐蔽性和对敌攻击的突然性。300米是世界大多数潜艇的极限深度,但早在1988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便成功创造302米的下潜纪录。

基地官兵进行核沾染洗消训练

据当时参加深潜的老艇员王道桐回忆:“100米……200米……潜艇越潜越深,舱壁不时发出响声。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随着潜艇下潜而逐渐变形。”每名官兵都坚守战位、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当深度计指针指到极限深度并略有超出时,中国潜艇史上深潜的新纪录诞生了!

新华社受权向世界发布这一消息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写道:“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敢战险难,掌控风险性

“怕死不当潜艇兵!”这是潜艇官兵常说的一句话,因为在深海里随时都有致命陷阱。

海军372艇,就曾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遭遇潜艇航行中最致命陷阱——“掉深”。海水因密度不同会造成“水下断崖”现象,潜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浮力顿减,如同疾驶的汽车掉下悬崖,专业上称之为“掉深”。

372艇官兵面对险情临危不惧,用过硬的驾驭本领和舍生忘死的拼命精神,成功排除重大险情,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但并非所有潜艇都能如同372艇一样化险为夷,因为潜艇“掉深”是世界海军的噩梦。在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试验时,因“掉深”失事沉没,艇上129名人员全部遇难,成为世界潜艇史上的悲剧。

据资料显示,仅仅从潜艇问世的1851年到1975年的124年间,各国潜艇共发生事故297起,沉没146艘。潜艇是世界公认的高危行业,核潜艇更是险中之险。

由于服役时间较长和当年制造工艺的原因,基地一些核潜艇曾在执行任务中发生故障。在核潜艇核反应堆舱内排故障,需要和战争年代“堵枪眼”一样的勇气。而为了核潜艇的安全,官兵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核潜艇部队官兵都知道孟昭旭的名字,他被大家称为“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之所以把孟昭旭跟黄继光相提并论,是因为孟昭旭用生命和“黄继光堵枪眼”的精神守护着钢铁巨鲸的安全。

那是一次远航巡逻,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反应堆舱内存在致命放射性,进堆舱抢险无异于用血肉之躯堵枪眼。时任副机电长孟昭旭第一个冲进了机舱,他以“堵枪眼”式的冲锋,守护住了核潜艇安全,自己却因放射性物质照射过量透支了生命,永远倒在心爱的战位上。

敢打硬仗,锤炼协同性

一个优秀飞行员可以使一架战斗机成为致命武器,但潜艇却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共同努力。因为潜艇航行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需要多战位、多人员的精准联动。比如,为保持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均衡,必须使潜艇的浮力差、力矩差接近零。调整力矩差时,通常是几十立升调水量的微调,此时如果有人从艇艏走到艇艉,就会让调整员又得一阵紧忙活。

在陆军,有很多官兵都会一门绝活——蒙眼拆卸、组装枪械。而在潜艇上,微光或无光条件下的平台操作只是基本功。狭窄的操作空间内,多名官兵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按钮和操作杆,想要在相互交错的环境里,练出既互不影响又能相互照应的协调性,绝非一日之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核潜艇在与水面舰艇进行对抗训练时,一名战士因慌乱按错了一个按钮,导致对抗以失败告终。核潜艇是“团队一条艇,百人一杆枪”,一个号手失误,一切战略白搭。因此在核潜艇上,“100-1=0”。

与死神“掰手腕”是硬仗,与“敌人”斗法同样是硬仗。因为中国潜艇的重要战略地位,只要潜艇出海,与“敌人”间的侦察与反侦察,跟踪与反跟踪……潜艇与反潜的较量从未停止过。但中国潜艇逢敌敢“亮剑”,把与对手的每一次遭遇,当成练兵的绝好机会,练指挥、练协同,与跟踪侦察的外军舰艇、飞机斗智斗勇,既练出了敢战的胆气豪气,更练就了打赢的本领绝技。

然而,长时间在艇上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会发生紊乱。

曾创造过持续90昼夜的长航纪录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当时的艇长孙建国回忆说,潜艇舱室密闭,时间久了舱室内空气非常混浊。无水洗澡造成的体味、晕船呕吐及食物变质的臭味、垃圾及废油、废水气味……这些气味散不出去一直发酵。尽管有空气过滤装置,但总不那么新鲜。

艇内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唯一能判定夜间还是白天的是挂在各岗位舱的那块有特殊标记的铜盘挂钟。数百台电机、水泵、蒸汽机日夜不停地运转,轰鸣声不断地震动耳膜,到后来好些艇员的耳朵都麻木得听不到声音了。

尽管这样,官兵却意志不垮,有的为了解困往眼皮上抹清凉油,有的嚼干辣椒刺激大脑,提起精气神儿。

潜艇官兵,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军队的奇迹。“平时不惜力、战时不惜命,有一股敢于拼命的劲头,有一身压倒一切的胆气,努力成为一支合格的、让人民信得过的部队!”

正是这份执念,支撑着中国潜艇官兵承载起了非常人所能及的苦和难。

(《国际先驱导报》2014.7.21等)

猜你喜欢
核潜艇潜艇官兵
094型战略核潜艇
科学大众(2023年17期)2023-10-26 07:39:02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下)
潜艇哥别撞我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上)
潜艇跃进之黄金时代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武警医学(2018年2期)2018-03-19 06:56:50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环球时报(2012-02-17)2012-02-17 12:00:09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环球时报(2009-04-23)2009-04-23 12: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