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颖 张妙冉 杨霞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 武义 321200)
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余新颖 张妙冉 杨霞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 武义 321200)
目的 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转入或转出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以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交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交接问题不清发生3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10例,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6.71±2.10)min,观察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2.04±3.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规范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不良事件、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交接双方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SBAR模式; 转运交接; 危重患者; 护理
SBAR mode; Transit transfe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ursing
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是为了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或为了得到更有效的救治,而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的过程,是集监护、治疗、护理抢救于一体的复杂过程。由此作为安全医疗高危的群体,又不得不面临着院内转运的高风险医疗行为[1-3]。传统交接过程没有详细的内容和顺序规定,自由性比较大,造成交班内容过于简单或漏交班等现象。SBAR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包括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和Recommendation(建议),目的在于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系统的传递,减少不必要的混乱[4]。为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保证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为出发点,我院以《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5]为基础,设计SBAR模式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自2015年3月开始将SBAR模式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用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转入或转出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转入120例,转出80例;男性116例,女性84例。随机分组,以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设计方案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分组研究中也得到了两组患者的知情同意。(1)制作表格,结合《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要求和SBAR沟通模式,设计SBAR模式危重患者部门间转运交接记录单。“S”指患者目前出现的症状和主观感受;“B”指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诊断、简要病史和治疗;“A”即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检查数据和心理状态;“R”是建议后续处理措施或方向。(2)培训,成立研究小组,进行SBAR沟通方式的培训。护理单元成立SBAR沟通方式培训小组,科室护士长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带教组长和各责任组组长组成。所有成员均经过护理部组织的SBAR沟通方式的整体培训并顺利通过模拟情景考核,护士长负责整个病区培训的进展和质控,组员负责对其分管的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3)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观察组在转运前先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病情、风险告知、转运设备性能、各管路是否固定妥善等,转出科室根据SBAR格式逐项填写,转运途中发生意外事件由转出科室记录,并运用SBAR沟通方式与接收科室交接病情,最后由接收科室做交接质量的评价。SBAR模式危重患者部门间转运交接记录单,见表1。
表1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危重患者部门间转运交接记录单
1.3 评价标准 (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坠床、用药错误、压疮、意外拔管、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期间如发生以上情形均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患者病情交接不清晰,患者药物、物品、住院病史遗漏,出现患者的皮肤、管道、实验室指标、患者目前的主要问题等未交或未接,以上均为护士交班问题发生。(3) 危重患者部门间转运交接时间:转运前评估完毕后再次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到双方交接完毕的时间。(4)交接满意度:接收护士对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满意度评价,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转运交接满意度计数指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转运交接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转运交接工作完成情况的比较 见表2。
表2 使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与传统交接比较 例
2.2 两组交接时间比较 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6.71±2.10)min,观察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2.04±3.6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P<0.05)。
3.1 规范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有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规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6]。在以往交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患者病情交接不清晰,以及患者药物、物品、住院病史遗漏等问题,容易出现患者的皮肤、管道、实验室指标、患者目前的主要问题等未交或未接。规范化、标准化交接流程,使护士对转运危重患者病情了解更充分,转运前准备更为充足,交接双方护士在交接过程中能有章可循,逐项交接与观察,克服了原交接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与重复性;表格式的防呆设计,降低了护士人为错误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护士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环环相扣,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3.2 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交接双方满意度 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患者病情交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最终减少危重患者转运时间,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稳步提升交接双方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运用简洁的表格模式传递交接病情,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能规范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转运与交接,改变护士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沟通理念,降低了护士人为错误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及转运交接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Fanara B, Manzon C,Barbot O,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ical Care,2010,14(3):R87.
[2] 赵伟英,Brendan G,陈三妹,等.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2):219-221.
[3] Jarden RJ, Quirke S.Improving safety and documentation in intra-hospital transport:development of an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tool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0,26(2):101-107.
[4] Zimmermann PG.Cutting edge discussions of management,policy and program issues in emergency care[J].J Emerg Nurs,2006,32(3):267-273.
[5]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29.
[6] 陈进文,陈幻,何芳.ICU护理风险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监护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73-875.
浙江省金华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编号:2015-3-109)
余新颖(1977-),女,浙江武义,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从事护理管理及教育工作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6.15.008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