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宣 文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201306)
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王培培 宣 文
(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201306)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中国核电产业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业在核电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目前发展问题的分析,对适合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业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核电主设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合作各方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为共同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达成的分工协作的契约安排,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的研发合作是主要形式[1]。在产业层面来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质是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其目的是希望以需求牵引(产)、技术推动(学+研),发挥上述协同效应,实现技术升级和技术掌控、拓展服务范围,形成新的业务增长和资产增值。
核电产业是指与核电站的系统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建设、调试营运有关的产业,它涉及冶金、材料、化工、电子、机械、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核电产业的特殊性是其集高安全、高科技、多学科、跨行业等于一身,其产业链涉及核能研究、核电设计及研发、核电设备制造、施工、核电服务等各环节。上述特点决定了核电产业链协同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设的“728工程”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成功案例。
核电是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其在满足我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核电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核电产业较为成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之一是以中广核为代表的以用户为主导,工程公司为索引,整合产业链其他单位协同创新的模式。作为承建单位,中广核处在核电产业链的最前端,要对产业链上其他企业产品和零部件整合和集成。中广核正是通过全产业的协同创新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关系,从而促进了核电站的建设和核电技术的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等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使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从大亚湾核电站的1%跃升至目前的85%。
核电设备制造业是整个核电产业中的重要环节,是为核电站提供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在核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约占50%,是核电投资最主要的环节。核电设备制造业可分为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辅助设备、仪表及控制系统以及核电材料五大板块。
核电主设备主要指核岛设备,包括核岛压力容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氨注箱、硼注箱、管道等,是承担热核反应的主要部分,在核电设备中技术含量最高,对安全设计的要求也最高,投资金额也最高。由此可见核电主设备制造业在核电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我国核工业体系和体制的历史原因,我国核电主设备制造单位与核电设计单位分属不同企业集团,造成了我国核电设计和制造环节的分离。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电设计与制造环节的紧密沟通、反馈,以及设计的优化改进。
目前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发展存在下述问题:
2.1 设备成套能力不足,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设计与制造分离,客观上阻碍了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形成设备成套能力。以上海核电产业为例,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院属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而上海电气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属于上海地方企业。中国的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因为没有设计资质或与设计单位分属不同企业集团,根本不具备与法国AREVA、韩国斗山、日本三菱重工集团下属制造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只能沦为国际核电巨头的制造分包商,艰难赚取低额的制造费用。而反观中国的火电主设备制造产业,由于同时具备设计与制造能力,早已实现火电设备成套供应,甚至国际火电项目总承包。
2.2 创新驱动力不足
核电主设备制造业本身具有高科技产业的内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业只能被动按设计进行生产制造,导致创新驱动力不足。
2.3 核心难点工艺攻关能力仍需提高
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缺乏对核电材料、设备制造工艺技术等相关学科基础与应用研究,个别核电主设备核心制造难点工艺不成熟,质量不稳定。部分核电主设备企业的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2.4 核电主设备部分关键原材料跟不上设备国产化要求
核岛个别关键主设备的部分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还不能满足设备国产化的需要,如CAP1000/1400主泵、少数主设备大锻件、特种焊材等。
核电主设备制造业既有高度的产业分工特点,又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形态,客观上符合产业链的形成规律。正如前文所分析,核电主设备制造业具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天然条件和大量的客观需求。
根据国际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发现协调创新的模式选择受到企业规模和所在行业、企业创新目标、大学研究能力、产学间的地理距离等影响[2]。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应立足于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提升设备制造成套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制造能力、盈利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来考虑:
3.1 积极组建或参加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技术创新合作组织。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建设,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连接,三个主体分别发挥其优势,有利于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打破行业壁垒,有利于推动行业内共性技术难题的突破,促进相互结合和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有四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形成方式上,是以企业共同技术愿景和目标为基础,产学研各方按照市场机制,平等协商、自愿组合、自发而成,而非政府干预。第二,在组织形态上,强调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第三,要有战略目标,能够组织协同攻关;资源、成果能够共享;形成人才培养机制,能够人才共享。第四,在运行机制上,能够风险共担,在竞争环境下,形成一种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要突破体制约束,积极组建核电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形成研究、设计、开发、制造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以中国核电产业链为基础,以核电主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的战略联盟为载体、以国内外核电市场为导向形成核电产业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和联系网络。在巩固和提高目前核电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的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一代核电技术,突破关键零部件瓶颈,形成核电装备制造成套能力。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参与国际资源配置。
3.2 共建产学研联合研发/试验中心
合作研发模式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二方或三方依托合作项目或潜在合作项目,根据产学研主体和项目实际需求,共建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试验中心。联合中心的双方或三方需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技术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以对联合中心进行日常管理,明确联合中心的业务带头人和研发队伍等人员配置,明确基于联合中心下的合作项目,以及管理联合中心的一些成果,如专业技术、专著、论文、标准、知识产权、成果获奖、科技成果转化等。必要情况下,还需对联合中心进行短、中、长期规划,以更加利于联合中心发展。
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对于核电主设备制造难点技术或工艺,应组织产学研力量,联合攻关,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分析,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加强核电特殊金属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的研制,包括特种焊材、大型锻件、主泵、核电配套件等研制。根据核电关键设备材料的需求和用途、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建立针对性、适用性强的产、学、研联合研发的合作模式,通过相关国家重大专项及相关支撑项目等,实现资源集中、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大核电关键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力度,提升核电材料国产化能力。
3.3 战略合作或项目委托协议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二方或三方依托合作项目或潜在合作项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合作领域、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保密与知识产权等相关内容。合作方需确定项目工作组并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推进合作项目或潜在合作项目的开展。双方需在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保密内容及保密方式,对涉及的知识产权成果及分配方式也要形成一致意见。
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对于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计量或理化方面的技术改进或难点公关可以与专业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项目委托协议的形式进行。如上海电气某核电制造企业充分联合和发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在激光应用方面的优势,委托西安光机所进行的“激光准直仪系统研制”项目解决了其主设备焊接过程的变形偏差控制难题。除此之外,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还应拓展延伸核电服务,包括核电站现场检测、检修等技术领域,在这些方面产学研协同创新大有可为。
3.4 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企业人才不足问题,企业可以寻求高校、科研机构为其在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该模式有利于合作双方相互交流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企业根据每个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为其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使科研技术人员在科研过程中迅速成长。
大学强大的教育培训资源与优势可以为中国核电主设备制造从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学历和知识培训[3],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完善职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的脊梁,而核电主设备制造业是核电产业的脊梁。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属于高资本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相对较大。在目前核电主设备产能相对过剩、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本文提出的核电主设备制造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正是核电主设备制造企业克服历史因素及自身不足,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的有益尝试。
[1]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2012年.
[2] 刘桂锋,刘琼,孙华平.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2014 (15).
[3] 颜军梅.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8):27-31.
Research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in Nuclear Electric Ma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f China
WANG Peipei, XUAN Wen
(Shanghai Electric Nuclear Power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201306, China)
This Paper stat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the nuclear power industry of China both theoretically and demonstratively, and discusses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lectric ma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f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the position of nuclear electric ma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f China in nuclear power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 problems.
nuclear electric ma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