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进行时质量有改善 形势仍严峻
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具体指标
※到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评估结论
※ 评估认为,《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确,执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已经显现。
※ 全国城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总体预期能够实现规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 但环境空气质量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冬季重污染问题突出,个别省份的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北京市完成2017年终期目标需要付出努力。
※ 今后两年和更长的时期内,需要加大力度释放能源结构调整的污染削减潜力,并构建精准化治霾体系,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保障空气质量长效改善。
大型燃气联合循环电厂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60%,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总体效率可以达到70%~90%,而燃煤电厂机组发电效率仅为42%~47%。同时,燃气发电项目占地面积小,单位容量占地仅为燃煤火电厂的10%~30%。
(二)空气质量改善情况
※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PM2.5、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和超标率均逐年下降,大多数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
※ 空气质量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冬季重污染问题突出,重点区域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显现。
※ 多数省份PM2.5或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大气十条》规定的中期目标要求,可望实现2017年的考核目标。个别省份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北京市完成2017年终期目标需要付出努力。
(三)主要对策建议
※ 以北京市为战略重点,破解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若干难点问题,实现首都空气质量长效改善。
※ 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率先启动《京津冀环境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大气部分。
※ 以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为突破口,加大秋冬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 持续发力严格落实《大气十条》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减少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大气污染物排放。
※ 大力推进非电行业达标排放和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尽快部署非电行业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升级。※ 尽快启动国家“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重点开展柴油机、非道路、船舶的大气污染排放控制。
※ 以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为抓手,加快实施国家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
※ 构建精准治霾技术体系,创新机制体制,加强科技引领,持续提升环境监管和执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