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铁军
(安阳县环保局河南安阳455000)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节能减排发展分析
师铁军
(安阳县环保局河南安阳455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碳排放总量也在与日俱增,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近几年我国极端恶劣天气也频繁出现,高碳排放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开展全国性的节能减排运动。本文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分析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然而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过快,而高碳排放量势必使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劣。低碳经济的提出引起全球性的关注,而要实现低碳经济,唯一的途径就是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是指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制定完善的减排制度、促进企业的转型、开发新能源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如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量,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能够处于和谐共处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1 能源资源短缺
我国能源资源数量多,但人均数量少,能源资源严重的短缺。例如我国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但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能源消耗的不断加大,能源短缺必然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低
上文提到能源短缺,但是因科技水平不高,导致能源的利用率低下,势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我国能源利用率仅33%,与国际先进水平想比低了将近10%,能耗高出世界水平的三倍。
2.3 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失衡
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高碳能源为主,皆为不可再生能源。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占到了生产消费总量的92%以上,新能源开发使用的比例过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2.4 缺乏节能减排认识
在我国,仍有不少人不清楚碳排放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清楚温室效应如何产生,对人们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2.5 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综合机制
我国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没有形成系统的节能减排的综合机制,无助于节能减排长期开展工作。
2.6 节能减排工作受区域发展不均衡影响
我国各地经济受区域经济以及自然基础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当中,要求各省市区域采取同样的政策措施显然是不够合理。
3.1 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考核
我国在节能减排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也进入了实施阶段。通过发布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的GDP能耗、污染排放、工业增加指用水量指标公报,组织相关部门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目标考核结果进行公告,对目标考核完成较好的企业予以奖励,而未完成目标考核的则进行严格问责。
3.2 创新技术,广泛推广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实施依然离不开科技水平的创新。为此我国在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以及高碳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领域上加大了研发力度,同时在能源、环境领域上建立了若干个国家工程中心及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将最新研发的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各领域企业当中,出台对节能公司采纳节能科技的政策优惠。
3.3 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根据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扩大当前法律法规所涵盖的范围,完善法律组织框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符合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及促进目标的实现。再者,对之前已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和修订,如《矿产资源法》《石油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天然气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3.4 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
我国疆土范围广阔,地域的特殊性和差异化,导致一些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落实的情况不均衡,有些地方落实的较为合理,但有些地方却落实不到位。政府制定的政策及节能减排的工作方案,在上传下达过程中应加大监管力度,将各项新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我国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善,对各省市地区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具体考核规定,对各地区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对节能减排措施实施不到位的企业,提供举报渠道,充分利用社会监管作用,有助于提高政府在节能减排监管工作的效率。
3.5 提高全民低碳意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政府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加强全民环保意识。对各个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并让每个公民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运动中,宣传过程中可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伴随众多企业的成功转型,低碳经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环保意识也逐渐的提高。同时国家应该在新能源开发上加大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
[1]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2]程云鹤.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