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沙
(441302198108120513广东惠州516001)
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饶 沙
(441302198108120513广东惠州5160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由此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汽车尾气排放污染日趋严重,其中一些污染指标甚至超过了工厂的污染危害。针对当前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的分析,就如何加强防治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汽车尾气;污染;危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的汽车保有量都在大幅度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828.08万辆和814.48万辆,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1%和2.8%,全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63亿辆,保有量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给城市的空气污染带来了挑战,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汽车尾气排放不合格,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危害,因此,加强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集中表现在城市的空气污染,尾气中含有上百种的化合物,排放入空气后容易形成酸雨、雾霾等现象,此外,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强光照射下还会与氮氧化物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危害更大。就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状来看,可以从尾气的成分及其危害来分析:
2.1 汽车尾气成分
对汽车尾气的检测来看,其成分主要包括氧化氮、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一些固体颗粒物。随着含铅汽油的使用,汽油中的铅含量会随着尾气的排放,直接随风扩散到城市的空气中,呈现出细微颗粒物。从汽油的成分来,其主要是由碳和氢构成,当汽油燃烧后会生成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等等物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些汽油生产或销售商往往会在其中添加一定的助燃剂等,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汽车尾气的排放中会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其成分复杂,有100多种。
2.2 汽车尾气危害
汽车尾气中所包含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和细微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长久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和破坏[1]。其中,氮氧化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城市的建筑破坏较强,对大气中的臭氧也会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碳氢化物会对人的皮肤、眼睛产生强烈的刺激性,长期受到高浓度的汽车尾气排放污染还容易致癌。此外,尾气中的细微颗粒物容易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对人的呼吸系统危害较大,还会诱发各类交通事故等等。
汽车在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综合治理理念,实行全方位的污染防治举措。
3.1 加强汽车尾气检测
制定更为严格、科学的汽车尾气检测体系,尤其是加强在用汽车尾气排放的监测,严格实行达标制,对于检测中未能如期达标的严禁核发环保检验合格标志,车辆尾气排放首次检测未达标的,不能通过公安交警部门年度审验[2]。此外,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例如环保与公安交警、交通管理等部门加强信息交流,掌握全市汽车在册情况,并分类建立一车一档,如期报废到期车辆,严防汽车“超期服役”。
3.2 积极发展清洁型交通工具
加大对电动汽车以及清洁燃料汽车的研发投入,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等清洁型交通工具,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清洁型交通工具的普及提供信贷、税收减免等政策倾斜。加大清洁型交通工具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如增加城市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数量。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受到技术的制约,但它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力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体系,鼓励人们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城市汽车使用量。
3.3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科学合理的加强城市交通运行体系的管理,根据城市功能的划分,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严禁高污染汽车通行,划定供人专业区域,以减少汽车尾气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此外,加强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强城市自净能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城市道路的运行管理,保证城市道路交通通畅,提高汽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4 大力发展尾气净化技术
相关科研院所或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给予政策扶持。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是指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装置、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的一项技术。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家都使用美国或德国的净化装置来满足目前国内实施的欧洲一号汽车尾气标准,形成了国内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市场被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的局面。应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尾气净化技术,切实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1]张静.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控制分析[J].大众科技,2010,(4):100.
[2]刘景红,彭启学等.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及控制对策思考.三峡环境与生态,2012.05.
饶沙(1981—),男,汉,广东惠州人,本科,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