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结玲,和秀魁,李丽美,袁晓兰,邹月华,梁萍,全朝兰
1.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1400;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1400
慢盆汤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观察
梁结玲1,和秀魁2,李丽美2,袁晓兰2,邹月华1,梁萍1,全朝兰1
1.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1400;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1400
目的:观察慢盆汤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C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25例、中药内服加灌肠组26例和中成药组23例。中药内服组予慢盆汤内服,中药内服加灌肠组予慢盆汤内服加灌肠,中成药组予妇乐片口服,均连用3疗程,经期停止服用。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药内服加灌肠组96.15%,中药内服组72.00%,中成药组56.52%,中药内服加灌肠组分别与中药内服组和中成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组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内服加灌肠组的证候积分均低于中药内服组和中成药组(P<0.05);中药内服组的证候积分低于中成药组(P<0.05)。结论:慢盆汤内服加灌肠治疗,可提高CPID湿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盆腔炎(CPID);湿热瘀结证;慢盆汤;中药保留灌肠;妇乐片
慢性盆腔炎(CPID)是妇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或腰骶部疼痛,易疲劳,劳累后复发或加重,带下异常,月经不调,甚至不孕、宫外孕。近年笔者采用慢盆汤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CPID湿热瘀结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CPID湿热瘀结证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中药内服加灌肠组和中成药组各28例,其中中药内服组3例、中药内服加灌肠组2例、中成药组5例均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3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和《中医妇科学》[2]中的诊断标准和湿热瘀结证的辨证标准。①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②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③检查:妇科检查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湿热瘀结证的辨证标准:少腹部隐痛、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神疲乏力,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或暗红,或舌边尖见瘀点或瘀斑、苔黄腻,脉弦数、滑数或弦涩。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者;年龄18~45岁;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有盆腔包块如卵巢肿物、子宫肿物等;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者;合并有其他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合并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2周内有使用抗生素与其他中西药物制剂;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2.1 中药内服组 采用慢盆汤内服。处方:丹参、毛冬青、黄芪、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 g,野木瓜20 g,赤芍、乌药、延胡索、忍冬藤各15 g,香附10 g,炙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200 mL,10天为1疗程,连用3疗程,经期停止服用。
2.2 中药内服加灌肠组 采用慢盆汤内服加灌肠治疗。慢盆汤,每天1剂,水煎2次,混匀后一半内服,一半保留灌肠,7天为1疗程,连用3疗程,经期停止使用。灌肠方法:操作前排完大小便,侧卧位,臀部垫高,屈髋屈膝,灌肠药液温度37~40℃,灌肠袋导管与14号导尿管相接,导尿管插入肛门14~15 cm,缓慢灌入,灌完后平躺,抬高臀部,保留至少2 h。
2.3 中成药组 采用妇乐片(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天2次,每次5片,10天为1疗程,连用3疗程,经期停止服用。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主症:根据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带下色、带下气臭等几方面的轻重程度分为0、2、4和6分。次症:根据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小便、大便等情况计0、1、2和3分。舌象、脉象异常,记+。②治疗前后体征的改善情况。体征评分标准: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呈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和)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和)双侧附件包块、压痛等轻重程度分别计0、2、4分。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的轻重程度分为0、1、2分。累积积分在38分以上为重度,20~38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轻度。治疗前行血常规、子宫超声检查。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拟定。治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及理化检查正常,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停药1月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0%≤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无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40%。
4.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中药内服加灌肠组96.15%,中药内服组72.00%,中成药组56.52%,中药内服加灌肠组分别与中药内服组和中成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3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3组证候积分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内服加灌肠组的证候积分分别低于中药内服组和中成药组(P<0.05);中药内服组的证候积分低于中成药组(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 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中药内服组和中成药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与中成药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中药内服组中药内服加灌肠组中成药组n 25 26 23治疗前42.32±8.08 43.69±9.88 42.52±8.27治疗后19.12±5.51①③15.12±4.30①②23.57±5.41①
4.4 安全性分析 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CPID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未规范诊治所致,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CPID可急性发作,表现为剧烈腹痛,寒战高热等。现代医学认为,CPID的产生主要与生殖器免疫能力下降相关,且该病存在多系细菌混合感染,造成炎症反应反复发作所致[3]。临床上对于CPID患者主要采用广谱高效抗菌药物治疗,但易使患者出现耐药及肠道菌群失调,且容易复发[4]。中医学认为,CPID归属于腹痛、带下病、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主要病机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其中湿热瘀结证在临床最常见。
慢盆汤为临床常用经验方。全方12味中药,毛冬青、白花蛇舌草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蒲公英、忍冬藤、丹参、赤芍为臣药,其中蒲公英、忍冬藤清热解毒,加强君药清热解毒之力,另外,蒲公英具有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忍冬藤有活血通络的作用,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加强君药活血化瘀通络之力,兼有凉血作用;佐以乌药、延胡索、香附、野木瓜行气止痛,其中乌药温肾散寒,香附疏肝理气,延胡索、野木瓜活血通络,野木瓜还可祛风;黄芪益气固表补中,益气可增强活血之力;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毛冬青、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能够抑制白细胞的化学运动,阻止白细胞过度的游出和聚集,防止溶酶体酶、氧化代谢产物等过多的释放,减轻组织损伤,以控制炎症发生。丹参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液凝固[5]。野木瓜能镇痛抗炎,增强免疫能力,抑制变态反应。黄芪可调节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促进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还可扩张血管。乌药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香附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降低子宫肌张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对比单纯使用妇乐片治疗,慢盆汤内服或内服加灌肠均可进一步改善CPI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简便,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苦寒药物对脾胃造成的损伤。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药保留灌肠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减少炎症渗出,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炎症包块吸收,从而提高CPID的治愈率[6~7]。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可结合2种疗法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慢盆汤内服加灌肠较慢盆汤内服、妇乐片内服更有优势,可改善CPID湿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临床疗效。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6-319.
[3]Hsu MI,Lin HW.Association betwee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atients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Int J Cardiol,2012,161(3):175-176.
[4]李艳会.盆炎利湿活血方保留灌肠联合经期口服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J].中国药业,2015,13(2):70—71.
[5]刘秀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436-1437.
[6]冯幕芬,赵喆.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20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9.
[7]王天仕,薛愧玲,杨生玉.槐花煎液对麻醉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药学学报,2001,29(1):40-42.
(责任编辑:吴凌,刘迪成)
R711.33
A
0256-7415(2016)12-0112-03
10.13457/j.cnki.jncm.2016.12.048
2016-08-02
梁结玲(1970-),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疾病诊治工作。
和秀魁,E-mail:ama_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