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莲,毛芝芳
衢州市第三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王雪莲,毛芝芳
衢州市第三医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4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69.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2项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吞咽困难;中西医结合疗法;逐瘀利咽汤;吞咽功能;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是因脑干部位受损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该病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及脱水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因水和食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而危及到生命,故对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本病属中医学喉痹等范畴,病因病机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以致瘀血阻滞脑络,舌窍失灵,引起言语、吞咽功能障碍[1]。本院自2013年以来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以逐瘀利咽汤结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了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入选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65.7±2.5)岁;吞咽困难发病时间为5天~3月,平均(1.7±0.4)月;脑出血23例,脑梗死19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63.5±2.9)岁;发病时间7天~3月,平均(1.4±0.8)月;脑出血18例,脑梗死24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经MRI或头颅CT证实为脑卒中,神志清醒,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1.3 辨证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的相关标准,辨证属瘀血阻滞、痰浊阻络型,症见血液运行不畅,痰多流涎,吞咽困难,呛咳,张口困难,言语不清,舌体僵硬;脉弦涩,舌质紫暗、苔腻等。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②年龄40~75岁;③吞咽困难发病时间5天~3月;④洼田饮水测试为2~4级;⑤精神正常,意识清楚;⑥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③因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④病情危重;⑤发病在3月以上;⑥有精神障碍及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2.1 对照组 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脑细胞活化剂、控制血压、保护神经、改善脑循环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逐瘀利咽汤治疗。处方:黄芪40 g,当归、赤芍、川芎、郁金各15 g,桃仁、僵蚕、地龙、石菖蒲、红花、茯苓各10 g,甘草8 g,水蛭、天竺黄各6 g。随症加减:下肢不遂者,加怀牛膝15 g,桑寄生30 g;上肢不遂者,加片姜黄10 g,桑枝30 g;口眼斜较重者,加白芷、白附子各6 g;患肢胀痛者,加伸筋草20 g,络石藤30 g。每天1剂,水煎,每天服用2次。
2组均以3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比较临床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吞咽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吞咽状况及生活质量越好;②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吞咽功能越差;③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取患者半卧位或坐位,让患者像往常一样喝下30 mL温水,对饮水过程进行观察。将吞咽障碍分成5级:Ⅰ级:无噎呛,能1次喝完;Ⅱ级:无噎呛,分2次以上喝完;Ⅲ级:有噎呛,但可1次喝完;Ⅳ级:有噎呛,且分2次以上才能喝完;Ⅴ级:噎呛较明显,难以将水全部喝完。正常为Ⅰ级,可疑为Ⅱ级,异常为Ⅲ级以上;④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输入Excel软件中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治愈:吞咽困难基本消失,经饮水试验评定为Ⅰ级;显效:吞咽困难得到有效改善,经饮水试验评定已提高2级;有效:吞咽困难有所好转,经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级;无效:吞咽困难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严重,饮水试验评定无变化。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69.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2项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比较(±s)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 SSA评分 SW AL-QOL评分研究组对照组42 42治疗前35.05±3.27 35.12±2.45治疗后20.54±1.39①②29.73±2.91①治疗前115.19±18.24 114.78±20.16治疗后164.20±22.05①②131.41±20.18①
4.4 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级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
近年来,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主要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脑细胞活化剂、控制血压、保护神经及改善脑循环等为主,但临床效果并不显著,因而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中医学认为,本病脑府为病位,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进而产生瘀、痰、风、火,造成血溢脑脉或脑脉痹阻,导致言语、吞咽功能障碍,故治疗应以逐瘀利咽、消痰浊、通络为主。本研究采用的逐瘀利咽汤,方中当归、黄芪、地龙、桃仁、川芎、赤芍及红花为补阳还五汤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逐瘀通络之功效;郁金、僵蚕、天竺黄及石菖蒲具有通络利咽、豁痰开窍作用;甘草、茯苓具有健脾益气之功,能杜绝生痰之源;水蛭具有破血逐瘀作用,据相关研究表明,水蛭含有抗血栓素、肝素及多肽类,可有效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产生作用,且能够活化纤溶系统,从而对血栓溶解具有促进作用[4]。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逐瘀、消痰浊、通络利咽之功效。而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达到标本兼治,互补不足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SSA评分、SWAL-QO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程度轻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杜鹃,董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3):516-51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助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J].1993.
[4]陈锐,肖昌琼,谢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84-2085.
(责任编辑:吴凌)
R743.3
A
0256-7415(2016)12-0024-02
10.13457/j.cnki.jncm.2016.12.010
2016-07-12
王雪莲(1980-),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卒中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