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

2016-02-07 19:51:01冉旺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持久性环境监测有机

冉旺

(保定市满城区环境保护局污控科河北保定072150)

我国的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现状

冉旺

(保定市满城区环境保护局污控科河北保定07215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主要的污染物形式,存在于环境当中,很难被分解,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对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在生物体内,如果食物链发生放大或者累积的情况,则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以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现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治理方式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属于统称,其中涉及到很多不同成分的有机合成污染物,对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多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不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而是不断生成的。在人类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产物,直接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在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好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现状

1.1 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在水体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残留的现象,地下水污染中包括有机氯类污染物,经过对水体监测可知,沉积物中,多氯有机物浓度比较高。在研究中对沿海区域的水体进行检测,实践证明,多氯联苯在表层沉积物中存在,水域会受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经过有效的检查可知,农业污染比较眼红。

1.2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地是重要资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存在于土壤残留中,会转移到植物中,此外污染体存在食物链迁移和传递发生变化。在滇池区域,对检测方式进行分析,农田土壤的有机氯农药达到95.9%左右,其中主要残留成分以DDT为主,检出率100%。

1.3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多数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的,能对悬浮颗粒物进行吸附处理。由于污染物是不断进行迁移和扩散的,因此引起全球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存在差异。由于持久性的有机物污染存在距离差异,在不同的天气,会导致农村持久性污染情况加重。基于其特殊性,必须对污染源进行了解,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1]。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分析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环境要求,及时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探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下将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2.1 对环境进行检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对各项检测指标有重要的要求,考虑到污染现状的具体要求,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在水环境检测阶段以POPs为基础,其控制作用显著,是控制和减排POPs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所在。由于环境中的POPs的种类比较多,要对不同类型的异构体进行比较,分析检测方法需要考虑到灵敏度、自动化系统等方面,采用化学分析方式、生物分析形式和免疫分析方式,在第一时间对污染物组成进行了解。采用POPs检测方式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方式、免疫检测形式,应用优势显著[2]。

2.2 生物学分析方式

在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对比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特征形式的具体变化,为了实现对环境中有机体的检测和有效应用,在分析阶段,要对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进行评价,表面共振检测形式主要是以Ah受体为基础的,该分析模式整体作用明显。在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测定的过程中,考虑到DDT以及其他代谢物的属性变化,需要对最低检测值进行评估,将其限定在15ng/L中,应用GC-MS方法进行验证[3]。

2.3 免疫分析方式

免疫分析系统采用的是抗体特异性对抗体进行质量的测定,不同类型的分析方式具有分析成本低、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用单克隆体对其进行评估,采用ELISA法以及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应用免疫沉淀比较方式对其进行检测,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测定结果。

2.4 物理分析方式

采用物理分析法能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在处理阶段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和比较。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物理方式包括:吸收法、萃取法和蒸馏法等,通过对物理方式和其他方式联合应用,能对污染物具体组成部分进行测定。此外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反射测试形式、电化学模式等进行治理,进而能取得类型的治理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污染物类型逐渐增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污染物种,在人类工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对环境和人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基于其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对于残留和沉积问题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理,通过对环境进行检测、生物学分析方式、免疫分析方式、物理分析方式等能保护生态环境。

[1]李玉美,班睿.我国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1,01(12):231-236.

[2]王佩华,赵大伟,聂春红,迟云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J].应用化工,2010,11(02):1761-1765.

[3]朱菲菲,秦普丰,张娟,等.我国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05(12):443-450.

猜你喜欢
持久性环境监测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2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56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7:52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54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5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1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6:59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