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黑龙江省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兴安岭 165100)
寒地马铃薯大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李红梅
(黑龙江省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兴安岭 165100)
摘要:马铃薯大垄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在北纬51°的高寒地区建立合理的群体分布,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做到抗旱保墒增产的目的。文章阐述从引进优良品种、种薯处理、配方施肥,到改变耕作方法,解决呼玛县地区多年来马铃薯栽培的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等问题。
关键词:马铃薯 大垄 机械化 栽培技术
马铃薯适应范围较广,对土壤的类型、前茬、地势等要求不算严格。但是,选好地块对提高产量、品质十分重要。根据呼玛县的实际,最好选在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的轻壤土pH值在5.6~7的酸性土壤上,地势平川漫岗地。低洼地块及不适宜的地块不易种植。前茬应选在麦、豆茬秋翻地,但一定要避开上年用的残留农药(主要是普氏特、豆磺隆、氯磺隆等)的前茬。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尽量避免重迎茬。重迎茬往往会造成病虫害加重。
秋翻或春翻,尽量选在秋翻地上。翻深应在18~22 cm,如有深松条件的可深松30~50 cm,翻后耙捞。整地的好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出苗率,最后造成产量较低,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把好整地关。
优良品种是产量和品质好坏的根本条件。根据呼玛县生产条件的实际,及加工企业的需要,重点推荐种植“延薯4号”、“东农303”、“兴佳2号”、“克新13号”、“中薯5号”脱毒种薯等,以上品种在栽培技术上,能够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获得较好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4.1播种期
一般条件是在当地晚霜前20~30 d,气温稳定通过5~7℃时,开始播种。根据呼玛县无霜期短,主张播期可以在5月1日开始,到5月15日播期结束。
4.2播种方法
机械播种,播种施肥1次完成作业,播后镇压。
4.3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或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或肥力高的地块适当稀植。以 80 cm大垄为标准,株距18~23 cm,肥力高的地块,早熟品种保苗株6.75万~7.2万株/hm2为宜,中晚熟品种5.7万~6.45万株/hm2为宜;肥力低的地块,早熟品种7.8万~8.25万株/hm2,中晚熟品种6万~6.75万株/hm2,力争1次播种保全苗。
马铃薯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就必须多施肥,如要单产达到3 t以上,就要施肥1 500 g/hm2以上。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就要轻施底肥,重追肥,实行分期施肥,防止浪费肥料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氮、磷、钾三大元素合理搭配,按比例施用。
5.1增施有机肥
每公顷用腐熟优质有机肥15 t以上做底肥,结合整地1次性施入。
5.2底肥
在施15 m3/hm2有机肥的基础上,按测土配方施用速效肥料。秧苗生长期需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3.4∶1∶3,在播种时,每公顷施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分别为150 kg、45 kg、135 kg,保证秧苗生长发育需要。
5.3追肥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此时要追肥,以满足块茎膨大需要,防止秧苗因脱肥而早衰。需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1.5∶1∶3.5,追肥适期,以块茎直径膨大至2~3 cm时为适宜期,即植株生长中心已从营养生长转至生殖生长阶段。在6月末前后,雨季到来之前,趟地前将3种肥料混匀,施于垄体两侧,施肥后要及时趟地,将肥料覆盖上,防止流失。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用量分别为225 kg、150 kg、450 kg,也可按此比例适当增加或减少。另外,也可施用其它肥料,但氮、磷、钾比例不能改变。
5.4叶面追肥
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将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添加微量元素,结合喷施农药进行叶面追肥3~4次,间隔5~7 d。
6.1虫害防治
6.1.1 地下害虫防治
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播前每公顷可施用辛硫磷颗粒60~70 kg。
6.1.2 蚜虫防治
用10%吡虫啉0.3 kg/hm2或3%啶虫咪0.225 kg喷雾。
6.1.3 瓢虫防治
用50%敌敌畏乳油稀释1 000倍液喷雾。
6.2病害防治
6.2.1 晚疫病
黑龙江省主要马铃薯病害,预防从6月20日开始,阿米西达、克露、瑞毒霉、银法利、科佳、瑞凡、金雷等药剂轮流兑水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5~6次。
6.2.2 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包括,普通花叶病、黄斑花叶病、卷叶病、紫顶及皱缩花叶等。马铃薯病毒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如选用合格脱毒种薯和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措施,同时切断传染源,药剂防治蚜虫等。药剂防治可用抗病毒1号或2%菌克毒克300倍液喷雾。
6.3药剂灭草
按照四区轮作(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要求,选用残留期短的除草剂,防除杂草。
苗前化学除草:72%异丙草胺用量1 500~3 000 ml/ hm2+70%赛克(嗪草酮)300~600 g/hm2,进行封闭灭草。
7.1收获时间
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早熟品种8月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
7.2收获方法
收获前,将马铃薯秧割掉或化学灭秧,并将茎叶清理出收获地块,起收时,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丢薯和破皮伤薯。
7.3收获保管
收获后,要注意装运时应轻拿轻放,运输和贮藏时防止日晒、雨淋和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