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分析的口腔CT领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02-07 03:24:24汪凯张犁朦孙靓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4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口腔

汪凯,张犁朦,孙靓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88

基于专利分析的口腔CT领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汪凯,张犁朦,孙靓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88

为了促进我国口腔CT行业的发展,了解口腔CT技术发展现状,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口腔CT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进行申请趋势、国别、主要专利权人等进行分析,以把握口腔CT技术领域的全球创新资源分布情况,为我国口腔CT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

口腔CT;专利分析;专利权人;发展对策

口腔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主要有口腔X光片、CT和MRI[1]。常规的口腔疾病检查手段是口腔X光片,一般的牙根炎症、牙体折裂、骨质状况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反映。缺点是影像范围有限、失真和放大率较高[2]。很多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利用多螺旋CT设备[3-4],开展口腔特色应用,而口腔颌面锥形束CT由于高空间分辨率、低辐射剂量等特点,已成为主流的口腔CT设备[5-6]。据美国研究机构预计5年内,全球CBCT市场容量至少10万台。而我国口腔CT设备市场刚刚兴起。我国现有口腔专科医院近300家、有口腔科的综合医院约1.8万家、私立口腔医疗机构近5万家[7]。2012年至2016年国内种植牙市场年均增长率将高达45%,预计在2020年达到美国当前水平,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种植牙市场之一,我国口腔CT设备市场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8]。

目前,国内有学者针对医用CT领域的专利进行了分析,如刘时雄等[10]对国内医用CT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比了国外领先企业的专利技术发展方向。庞庆范[11]给出了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CT技术的专利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专利分析是在对专利情报进行筛选、鉴定、整理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其中所含的各种情报要素进行统计、排序、对比、分析和研究,以了解某技术领域的整体概况、竞争对手技术优势、研发方向、技术的发展趋势等[9]。本文对1975~2014年口腔CT相关专利的申请趋势、国别分布、主要专利权人等进行统计,揭示口腔CT全球创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我国口腔CT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是世界首个可用中文检索和浏览全球专利的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涵盖了包括美国、英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PCT、EPO等102个国家/组织/地区自1782年以来的1亿余件专利数据[12]。为全面而准确地检索出相关专利制定有效的检索策略。在检索过程中以精确IPC分类号(A61B6/14)为主,结合相关IPC分类号(如A61B6/03等)及关键词,同时通过分类号、人工筛查等方式剔除干扰因素,最终确定检索结果。

2 口腔CT专利数据分析

本研究检索截止时间为2014年12月31日,得到的口腔CT领域专利共7565件,检索范围包括102个国家/组织/地区的专利数据。

2.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自1975年以来口腔CT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处于上升的态势,其整体发展趋势可以分成两个阶段:① 1975~1997年,处于缓慢发展期。1971年英国人Hounsfeld首先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人体结构成像,随后口腔CT技术相应开始发展,从1975年申请量不足100件,到1997年增长到136件。该阶段专利年申请量反复调整情况发生较多,整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② 1998年至今,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螺旋CT、磁共振(MRI)及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锥形束CT逐渐应用到口腔医学领域[13]。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4层螺旋CT问世,将意大利工程师P.Mozzo[14]锥形束CT应用于口腔领域,并研制成功第一台商用机型NewTom9000,同时,日本口腔颌面放射学家Y.Arai教授[15]在多功能曲面体层机Scanora的基础上开发了“Ortho-CT”口腔颌面锥形束CT机。此后,口腔CT专利申请量出现明显增长,从1998年的165件,增长到2012年的342件,虽然在2007年左右出现过小幅波动,但整体增长趋势明显。口腔CT技术全球专利发展趋势,见图1。

图1 口腔CT全球专利发展趋势

2.2 专利公开国别(地区)分析

从专利公开国别(地区)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口腔CT专利在全球的布局情况,了解主要市场竞争区域。图2是口腔CT专利主要公开国的专利申请占比,排名前10位的专利公开国依次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芬兰、中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占专利总量的70%。其中日本的专利公开量为2137件,以绝对的优势排名第一位;美国、德国的专利公开量为1032件、585件,分列2、3位,其它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均不足500件。

排名前6的专利公开国主要有2类:① 以日本作为代表的传统技术强国。在该类国家中主要包括:日本、德国和芬兰等。日本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成像技术的传统强国,其专利总量占全球专利的近40%。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其专利数量的变化呈现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伴随着电子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专利明显增长;1984~2002年,专利的数量经历了明显的盘整时期,日本专利的年申请量大约为50件左右;2003年以后,伴随着口腔CT市场的火热,又经历了明显的数量增长;与日本的增长趋势不同的是,德国和芬兰虽然也是该技术领域的传统强国,始终保持一定的专利申请,但在2000年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② 以美国作为代表的市场化强国。主要包括美国、韩国和中国。美国作为该领域的第二大专利公开国,在1999年之前没有明显的变化,年申请量在20件以内。2000年后,随着口腔CT市场的不断扩大,专利数量呈现明显增长。与此特点相一致的是韩国和中国。口腔CT主要公开国专利发展趋势,见图3。

图2 口腔CT专利公开国别(地区)占比

图3 口腔CT主要公开国专利发展趋势

2.3 主要专利权人分析

图4展示的是口腔CT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人申请量排名情况,全球范围内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日本企业有4家,分别是排名第1的日本森田株式会社(Morita)、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Hamamatsu Photonics)、株式会社吉田制作所、朝日X射线工业株式会社;德国有2家,分别是排名第2的西门子公司(Siemens)和第4的西诺德公司(Sirona)。芬兰有3家,分别是第3的普兰梅卡(Planmeca)、第6的英迈杰(Instrumentarium)和第7的奥立安(Orion)。

1998年以后,主要申请人的排名有所变动。新进入前10位的公司有韩国的威泰怡友公司(vatech)排名第7。美国的卡尔斯特里姆公司(carestream)和登士柏公司(dentsply)分别排名第八和第十。德国的西门子、芬兰的英迈杰公司和奥立安公司退出前10。具体排名及专利申请量,见图5。

图4 口腔CT专利申请人排名

图5 口腔CT专利申请人排名(1998年后)

2.4 中国专利分析

图6是口腔CT中国专利发展态势。在2000年以前,仅有零星布局,发展趋势不明显,专利年申请量只有1~2件,申请人大多为国外企业。2000年以后该领域专利数量大幅度增长,从2001年的5件到2013年的51件,年均增长约77%。中国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占据了较大比例,近2年国外公司在华申请专利数量逐渐减少。

图6 口腔CT中国专利发展趋势

口腔CT中国专利中,中国申请人占总数的62.78%,其次是日本(占比16.5%)、美国(占比7.12%)、芬兰(占比4.21%)和德国(占比2.59%)等。其中日本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开始于1998年,期间存在中断,2009年后开始持续的专利布局。具体统计数据,见图7。

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目前中国口腔CT技术领域的专利大多数是中国专利权人进行的申请,日本、芬兰、德国等技术及市场强国虽然在中国已有一些布局,但整体规模相比中国专利来说占比不大,近十年来中国专利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本土的企业。

图7 口腔CT中国专利申请人国别分布

3 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口腔CT技术自1998年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日本森田(morita)、德国西诺德(sirona)、芬兰普兰梅卡(planmeca)等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韩国威泰怡友(vatech)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上述国家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尚不明显,未形成专利技术垄断,是我国发展口腔CT技术的重要契机。

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相比,国内种植牙和口腔CT机市场发展有很大的空间。我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在2000年后大幅增长,并形成相应的产品投放市场,但与国外产品相比,尚未形成威胁。未来几年,我国口腔CT行业要想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需要制定科学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培育重点企业。

近年来,我国口腔CT技术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研制出口腔CT产品。但从技术储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看,相关企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缺乏高水平研发人员和资金等众多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拓宽科技融资渠道,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引导和扶持社会资本对口腔CT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投资,建立财政资金技术研发配套补助政策。同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协助建立口腔CT行业的核心人才队伍。

(2)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创新平台。

当前,我国口腔CT行业除了企业外,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在口腔CT领域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企业与高校大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因此,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积极整合行业内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构建行业协会和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承担科技项目,使科研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

(3)挖掘专利信息,制定发展战略。

我国口腔CT相关企业应重视专利信息的深度挖掘,针对口腔CT领域制定技术分解表,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口腔CT专利数据库,并借助高水平的专利信息研究机构深度挖掘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态势,对各个技术分支进行剖析,发现行业内的技术热点、专利空白点以及专利陷阱,制定科学的专利发展战略。并实时跟踪国外主要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研发重点和市场动向;通过专利预警,发现和避免专利侵权行为,为企业产品参与市场化竞争、海外销售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

[1]马绪臣.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赵璟阳,张善勇,赵保东,等.影像学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6):509-514.

[3]王远勤,王臻,吕杰,等.螺旋X-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中的应用[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19-22.

[4]乌兰其其格,刘汝平.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08,(S2):209-213.

[5]王丽颖,金作林.锥形束CT及其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2):181-184.

[6]胡战利,张其阳,蒋昌辉,等.低剂量口腔CT成像系统关键技术与成像方法研究[J].集成技术,2013,(5):73-82.

[7]白毅.专家建议积极布局口腔高端CT产业[N].中国医药报,2014-07-02003.

[8]王佳蕾,刘奇,张湘蜀,等.信息时代口腔医院新技术集成策略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4):120-122.

[9]骆云中,陈蔚杰,徐晓琳.专利情报分析与利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33-234.

[10]刘时雄,黄彬,王立石,等.国内医用CT领域专利申请现状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1(4):787-794.

[11]庞庆范.医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专利状况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3):14-21.

[12]北京合享新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DB/OL].http://www.incoshare.com/products/incopat.html.

[13]孙伟.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口腔各领域的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6):30-32.

[14]Marmulla R,Wörtche R,Mühling J,et al.Geometric accuracy of the NewTom 9000 Cone beam CT[J].Dentomaxillofac Radiol,2005,34(1):28-31.

[15]Arai Y,Tammisalo E,Iwai K,et al.Development of a compact computed tomographic apparatus for dental use[J].Dentomaxillofac Radiol,1999,28(4):245-248.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 of Dental Computed Tomography Based on Patent Analysi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dent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to ob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dental C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ituation,the paper used the pa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Incopat Patent database to analyze global patents on dental CT in the perspectives of application tendency,countries,main patentees andetc.,so as to grasp the global innovation resources in the feld of dental CT.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ntal CT industry in China.

dent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patent analysis;patentee;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ANG Kai,ZHANG Li-meng,SUN 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Hefei Anhui 230088,China

G255.53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6.04.058

1674-1633(2016)04-0180-04

2015-06-29

2015-07-19

作者邮箱:38387417@qq.com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口腔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48:42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专利申请三步曲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0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34
专利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发明与创新(2013年1期)2013-03-11 1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