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6-02-06 10:17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护理

柴 艳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柴 艳

(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首发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1年后远期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年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启动康复护理措施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干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1],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脑卒中患者大部分由于脑实质神经细胞损伤,使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功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最终导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存,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本研究探讨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因脑卒中在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指南标准[2],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大小便障碍等临床症状。将2014年10月~2015年2月的60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3~5月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7~70岁,平均(57.7±7.7)岁;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6~71岁,平均(58.8±7.9)岁。排除标准:a)既往半年内有严重心肌梗死患者;b)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c)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d)同时行溶栓治疗者;e)伴有严重创伤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一般常规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观察组除给予神经内科一般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无进展48 h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

1.2.1 肢体功能训练 a)良姿位的摆放。又称抗痉挛体位,是预防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也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体位[3]。临床常用姿势有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仰卧位。健侧卧位时保持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一软枕,患肢用枕头垫起,肩关节屈曲稍大于90°,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患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位,健侧自然放置,呈跨步状,保证各关节都处于功能位。患侧卧位时,头稍前屈,躯干稍后倾,后背用一靠枕支撑,保持患侧肩关节前屈,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展开,避免患肢受压和后缩而出现肩-手综合征。仰卧位易引起压疮及增强异常反射活动,尽量少用。注意肩胛下放一软枕,使肩上抬,上臂外旋稍外展。患侧髋下放一枕头,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足底不放任何东西,以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b)患肢的主动被动训练。帮助患者尽早学会翻身,避免出现压疮及肺部感染等。早期患肢的主动被动活动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同时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避免患者行走时出现偏瘫步态。c)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通过反复对肢体加压后再卸压,从而产生如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肌肉萎缩。d)站立训练。主要训练站立平衡、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上肢控制能力及手功能的训练。

1.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早期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项目,训练可选用一些适用的装置。a)运动方面:进行床上体位的转移、轮椅上的运动和转移,可以借助助力器室内室外行走、上下台阶和楼梯。b)自理方面:从更衣、进食、如厕、洗漱、修饰等方面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包括患者可以穿脱衣裤、完成大小便及便后的清洁等。c)交流方面:训练打电话、阅读、书写、识别指示牌及交通信号灯。

1.2.3 言语功能的康复护理 发病后应尽早进行语言训练,全面评估语言障碍的程度,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失语症患者首先进行听理解训练和阅读理解训练,然后逐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书写训练;构音障碍者先进行松弛训练和呼吸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语音训练等。

1.2.4 摄食和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症状。急性期应从进食体位、食物的选择、喂食方法上给予指导。尽早给予呼吸肌训练、颈部活动度训练、舌肌运动训练,行吞咽医疗操,应注意动作轻柔。

1.2.5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及时给予疏导安慰,确保康复护理的有效、顺利进行。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与患者进行交流,弄清楚患者所要表达的希望与需求,探索使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耐心开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定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NIHSS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指数是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状态的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独立性较高,依赖性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年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2组NIHSS 比较 分

表2 治疗前后2组Barthel指数比较 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arthrl评分分别为(9.30±1.88)分、(57.53±7.8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启动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目前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82/10万,死亡率为89/10万,致残率约为86.5%,复发率约为4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且发病急,功能恢复较慢,病程长,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的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遗留残疾的的发生率,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4],可使残存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治疗与护理的有效结合,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对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脑卒中后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就越好[5]。早期的康复护理不论对患者还对临床医学的研究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系统而规范的康复治疗护理工作势在必行。

[1] 石凤英,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60-61.

[3] 李广萍,高 英.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整体护理[J]. 中华医学丛刊,2003,3(2):64-65.

[4] 贾子善.关注老年脑卒中康复的特点[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01-602.

[5] Liu N,Cadilhac DA,Andrew NE,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difference in outcomes within 6 months of stroke[J].Stroke,2014,45(12):3502-3507.

本文编辑:王立钧

柴 艳,女,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4

B

1671-0126(2016)06-0067-0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康复护理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