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的建构
——基于KSAIBs模型及国内外认定标准

2016-02-06 10:44马建富陈春霞吕莉敏
职教通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素质农民

马建富,陈春霞,吕莉敏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的建构
——基于KSAIBs模型及国内外认定标准

马建富,陈春霞,吕莉敏

新型职业农民是理想化的职业农民,具有职业性与多样性、限定性与开放性、独立性与自主性等群体性特质。依据人力资源素质评价KSAIBs模型、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尝试对新型职业农民素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建构模型。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建构依据;认定标准;KSAIBs模型

“四化同步”战略的实施正在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产生影响,对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改革提出了诉求;而2016年11月,新近推出的“三权分置”(即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也是中央关于农村土地问题出台的又一重大政策。“三权分置”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提供了更好的环境,而这必将对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我国正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亟需解决“数量萎缩、结构失衡、后继乏人、素质堪忧”的难题。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背景下,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迫切需求,而且,对其素质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要培育出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那么,就有必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进行解析,而且,要据此构建一个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素质模型。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论述,可谓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朱启臻、李文学、魏学文等学者从其应具备条件的维度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内涵解读。而本文将通过“新型职业农民”与其相关概念的辨析来对其加以界定。(1)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特征,还须具备的条件是:将农业作为职业是市场主体;具有高度的现代观念与社会责任感。[1](2)新型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是从宏观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强调的是一种身份,泛指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而职业农民范围较小,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群体,是对一种职业的称谓,属于新型农民的当然范畴。[2]

基于上述概念辨析,将“新型职业农民”界定为:自主选择在农业产业充分就业,以农业作为职业,不仅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晓政策、有组织、守法纪,而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农业意识、对生态环境和现代社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从事着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或其他与农业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体特征

1.职业性与多样性。作为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相关职业将涵盖整个农业链的多个环节。我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更明确了主体职业、关键职业领域,新增水产品质量检验员、农业技术指导员、种子加工员等9项职业[3],表现出更加细分的特点。

2.限定性与开放性。新型职业农民的限定性主要表现为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点对从业人员观念意识、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性、复合性的较高要求。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要经过选择、培训和教育,不能轻易获取,新型职业农民与其他职业一样,从事这项职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执业资格。开放性表现为新型职业农民虽然有一定的各方面要求的限定性,但是,来源可以是开放的,既可以是目前正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返乡农民工、农村基层干部,也可以是一些致力于农业发展的城市居民,甚至可以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等。

3.独立性与自主性。新型职业农民的独立性表现为有独立的职业特征和社会地位,有获得创造成果共享的权利和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4]自主性表现为在从业过程中,这一群体有自主选择劳动方式,自主支配劳动对象和选择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5]当然,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自主转岗,其他从业人员也可以在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之后自主选择进入该领域。那么,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要求,其素质模型应该如何构建?

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的构建依据

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在国内又被译为胜任力模型,其涵义是指对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或素质要素组合的形式化描述。[6]构建素质模型是为了通过研究人的素质构成及特点,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评价人才,进而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招聘或任用人才、选拔人才以及培养(培训)人才。本素质模型建构的依据主要是相关文件与政策、KSAIBs模型以及国内外职业农民认定标准。

(一)国家相关文件与政策

十多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号文件”都集中于“三农”问题。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解读,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学术界以及实践界对新型职业农民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内涵及其结构的认知俞益清晰。以下就“中央一号文件”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出台的文件进行分析与梳理,为研制新型职业农民指标体系,构建相应素质模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见表1)。

(二)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

KSAIBs模型是主要用于个体素质测定的一种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模型,它也可用于对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评价。KSAIBs模型主要包括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y)、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和行为(behavior)等五项要素。(1)在这个模型中,“知识”是概念、定义、原则、方法等构成的体系。在人力资源个体素质中的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用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文凭”作为衡量依据。(2)“技能”是指学生或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所习得的技巧和行为习惯。技能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操作性技能,也包括人际交往技能和管理技能等。(3)“能力”指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特征。能力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观察力、判断力、想象力、组织力、辨别力等。(4)“中介变量”主要包括动机、态度和个性等。在人力资源个体素质评价过程中,由于劳动者的动机确定难度较大,所以中介变量可用情感或态度实施表达。(5)“行为”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可理解为职业表现。KSAIBs模型较全面地涵盖了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方方面面,自然,这五个方面的要素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因此,对这一模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

(三)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

1.国外认定标准。国外开始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相对较早,其关于不同等级与类型所对应的素质要求,可以作为我国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的重要参考。以下对部分国家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略作分析。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皆以资格证书的形式体现,存在不同的等级与系列。各等级证书均需经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职业农民想获得更高等级证书,需要拥有上一级的资格证书。各国证书有不同的系类、专业划分以及对应不同的认定标准、证书功能(见表2)。[7]

表1 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文件及素质解读

表2 国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

2.国内认定标准。2013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300个试点县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在其主办的“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公布了20个试点县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各地具体的标准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标准的基本内容是相似的,可以成为模型建构的参考指标。根据各地认定标准,可以将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结构概括为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以及行为五个维度(见表3)。

三、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的建构及解读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参考国内外有关职业农民认定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采用分析法,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分为基本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这三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与此同时,采用Delphi法,即借力农村职业教育专家掌握的各种信息和丰富经验,经过抽象、概括、综合、推理的思维过程,将三个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十七个二级指标和四十七个三级指标(见表4)。从总体上看,这一素质模型所显示的素质内涵能够反映当代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这些指标体系从不同的维度既反映了要成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的素质基础,又反映了在未来职业农民生涯中必须具有的发展基础;素质模型所包含的内容,既体现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又体现了素质的核心素质,即关键能力的方方面面,还从更高的精神和情感层面提出了系列要求。这些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志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们努力的方向和行为的动力。

在此,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指标体系,对有关核心概念进行解读,以方便在理解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中更好地操作与实施。

表3 国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

表4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的构成

续表

(一)基本素质(C1)

基本素质是作为一个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综合素质,它主要由基础素质、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生态素养、法律素养、信息素养和政策素养等构成。这几个方面是未来所有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结构中都必须具有的素质,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1.基础素质。反映职业农民的自然状况和受教育情况,其中,“受教育性质”是指农民所接受的是全日制的普通教育或是职业教育,还是短期的职业教育培训。

2.专业素养。主要反映职业农民系统接受专业教育、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其中,“庭院环境美化知识”考察的是职业农民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意愿以及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3.道德素养。包括职业农民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这里主要是从道德层面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的素质要求。

4.生态素养。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基础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职业农民在经营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这既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对生态知识、环保知识等有所了解,而且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自觉保护环境,主动使用生态农资等。

5.法律知识。反映职业农民对基本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法律与行政法规的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这主要是考察新型职业农民懂法、守法以及维权的意识。

6.信息素养。反映新型职业农民是否具有信息意识,对信息重要性认知程度以及自觉运用这些信息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知识的程度。其中,能否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和制订生产计划、开展营销是衡量新型职业农民是否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尺度。

7.政策素养。这是农民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善于灵活、充分运用国家政策从事农业生产是现代农民的重要特征。

(二)能力素质(C2)

能力素质是职业农民所具备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以及获得高收益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反映。这是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结构中的关键能力。它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示范辐射能力、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1.生产经营能力。是指职业农民从事现代农业并获取收益所需的相关能力。一般来说,作为职业农民,其经营规模、经营种类、农业资源占有量能够体现生产经营能力。

2.管理能力。既是反映现代职业农民对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管理能力,也表明在现代农业企业或者家庭农场等新的经营主体条件下,对雇佣农民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是衡量涉农企业主、合作社带头人、现代机械作业负责人等个体是否具有管理企业、合作社等所需的基本能力。

3.市场营销能力。主要是考量作为一个现代农民,其获取、筛选信息以及利用有效市场信息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决策和获取最大收益的能力。

4.风险承受能力。主要是考察农民个体利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能够对市场风险具有前瞻性估计以及当受到市场冲击时承受风险打击的能力。风险与效益同在。新型职业农民较之于传统农民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风险承担能力不一样。

5.示范辐射能力。是对新型职业农民榜样作用和收益外溢效应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能够在新技术、新器械以及新品种的应用方面起引领带头作用,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周边农户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等产生带动效应,从而产生外溢效应。

6.创业能力。是新型职业农民现代性的核心标志。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有积极开拓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一般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对国家政策比较敏感并善于应用,对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

7.继续学习能力。就是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与专业技能基础,能够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真正做到在经营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与时俱进。

(三)情感素质(C3)

情感素质是反映新型职业农民对农民职业的认识,以及将其作为一项事业长期从事的意志,并在从业过程中享受到事业奋斗的成就感、快乐感。

1.职业认同。是指发自内心地认为从事农民职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在从业过程中产生从业的志趣。是不是认同农民职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性。对新生代职业农民而言,具有职业认同性意义尤其重大。

2.职业精神。主要是反映个体长期从事农民职业,积极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的坚强意志,并从中逐渐产生敬业精神、乐业状态。

3.职业期望。是指农民对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寄予的物质的收益和精神的享受。

[1]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7-159.

[2]摩登先生网.国家鼓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前景广阔[EB/OL].[2015-11-13].http://www.mrmodern. com/love/8918.html.

[3]徐文新,赵太虎,张学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现代解读及启示[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4(1):64-66.

[4]赵强社.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微[J].理论导刊,2009(3): 56-58.

[5]张志增.培育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J].职教论坛,2013(19):37-41.

[6]陶小星.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3):57-58.

[7]蔡云凤,闫志利.中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4(3):154-157.

[责任编辑 金莲顺]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农科教统筹的新型农民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YJAZH026);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职业教育培训支持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YJA880028)

马建富,男,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陈春霞,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吕莉敏,女,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G720

A

1674-7747(2016)34-0050-07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素质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