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上海201700
小儿哮喘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赵敏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上海201700
目的通过调查探究分析小儿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该院确诊小儿哮喘和非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患儿116例,对照组为非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患儿58例,观察组为确诊哮喘的患儿58例,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父母哮喘史、运动、刺激性气味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小儿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父母哮喘史、运动、刺激性气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各项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影响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过敏史、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刺激性气味、运动等。结论对比分析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现小儿发生哮喘主要受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父母哮喘史、运动、刺激性气味等情况的影响。
危险因素;小儿;哮喘
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几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同时给患儿家庭、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2]。为了更好地控制小儿哮喘的发生,了解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儿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在该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确诊小儿哮喘和非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患儿116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该院确诊小儿哮喘和非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患儿116例,,对照组为非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患儿58例,观察组为确诊哮喘的患儿58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21±2.10)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50±2.4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没有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均在13岁以下;②本研究均经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主动签署同意书;③观察组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不能够配合本研究的;③有严重的实质性器官疾病的[4-5]。
1.2方法
①收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等;②应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具体如下:医护人员查阅并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制定出合理的调查问卷内容。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患儿过敏史、运动、刺激性气味。在调查过程中,医务人员详细讲解调查问卷内容后,由家长自行填写,不记名,同时医务人员全程进行督导,填完调查问卷后,立刻收回,并检查问卷的质量,确保问卷调查的质量,问卷有效率100%[6-8]。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患儿过敏史、运动、刺激性气味。患儿过敏史主要包括患儿曾患有过敏性疾病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对某些食物、花粉、药物等过敏[9-10]。刺激性气味主要包括室内外小儿被动吸烟、孕期产妇吸烟、家庭成员吸烟等情况。
1.4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值检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
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父母哮喘史、运动(、刺激性气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影响小儿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上述各项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影响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过敏史、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刺激性气味、运动等。
3.1小儿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以反复出现咳嗽,喘息及夜间呼吸困难为特征,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呈可逆转性的呼吸道梗阻疾病。此类疾病发展至后期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是一种长期慢性发展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医疗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小儿是临床上哮喘发作的敏感时期,小儿会出现胸闷、喘息、咳嗽等临床表现,并且反复发作,严重限制了小儿的活动范围,影响小儿的心理、生理的正常发育,使其生存质量严重下降[11-12]。因此了解小儿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有效评估小儿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3.2本研究调查结果
为进一步探讨导致小儿哮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该院收治的116例小儿哮喘进行了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首先,我们分析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相关资料,发现患儿均有哮喘家族史、呼吸道感染等既往史、患儿过敏史、运动、刺激性气味等情况,而通过对两组患儿上述相关因素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父母哮喘史、运动、刺激性气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儿哮喘的发生主要受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父母哮喘史、运动、刺激性气味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致小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过敏史、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刺激性气味、运动等。
3.3相关研究情况
近年来发现消除气道炎症可以用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发作[13],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尤其是吸入表面激素治疗对改善症状和控制气道炎症已具有肯定疗效,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且对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尚没有定论,因此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应该预防为主,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出发。小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导致体内IgE含量异常升高,进而激活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增加患儿呼吸道血管通透性,导致患儿呼吸道黏膜水肿等,增加哮喘发生的可能性[14-16]。患儿呼吸道感染后,其呼吸道粘膜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受损,降低了呼吸道对外界刺激物的抵抗能力,增加了哮喘发生的几率。小儿父母有哮喘史,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的调节性T细胞功能、数量等出现异常,导致小儿免疫失衡,增加小儿发生哮喘的风险[17]。小儿运动后,由于小儿着凉后再保暖、过度通气、气道粘膜表面液体的渗透性改变等因素,导致小儿呼吸道气流受到限制。刺激性气味,如烟雾、各种花粉工业污染等,会使环境中过敏原含量升高,促进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增加小儿哮喘发生的危险性[18]。对有明确原因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我们应立即设法去除过敏原或行减敏治疗。对发病原因不清者应细心了解儿童接触的食物,并详细观察和记录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致敏原。例如患儿对烟雾包括、过敏而引起哮喘,那么当出现此类烟雾时,可给予其喜爱的玩具。
总之,小儿哮喘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其可能由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临床诊治小儿哮喘时,若其存在过敏史、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刺激性气味、运动等高危因素,因警惕小儿哮喘的发生[8]。本研究证实了小儿哮喘的发生等与存在过敏史、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刺激性气味、运动等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
综上所述,在预防小儿哮喘方面,告知小儿家长过敏史、呼吸道感染、父母哮喘史、刺激性气味、运动等因素为小儿哮喘的高危因素,注意并预防小儿接触哮喘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进而有效降低小儿哮喘的发生几率。
[1]陈前安.小儿哮喘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5-16.
[2]郑淑萍,李晓慧,沈汉斌,等.儿童哮喘患者热休克蛋白60、70抗体表达及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045-1047.
[3]王桂兰,王冰洁,陈德晖,等.支气管哮喘患儿ORMDL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其发病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4):282-285.
[4]王文辉,张倩华.小儿哮喘临床因素的分析[J].兵团医学,2015,45(3):24-25.
[5]王乃飞,卢红飞,施礼通,等.慈溪市6岁以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2):238-240.
[6]陈静,冯胜芬,姜兆合,等.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71-172.
[7]安淑华,王艳艳,史玲艾,等.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急性发作原因调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2):116-118.
[8]闫向真,温慧敏,刘新健,等.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36-3437.
[9]高秀艳.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哮喘4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1(7):54-56.
[10]艾美莲,花响岭,胡新和.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当代医学,2009,33(2):11-13.
[12]秦一鸣,张红星,盛建华,等.Notch信号通路在小儿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2,2(7):419-421.
[13]成宇锋.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12(7):5-6.
[14]王振国,袁丹丹.三位一体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6(8):203-204.
[15]杜莉红.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46-147.
[16]蒋红宇,邱根祥,宋海萍.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12):103-105.
[17]李旗,田福玲,闫红梅,等.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不同期对NO及H2S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7):1033-1036.
[18]王静,温海燕,魏桂花.小儿哮喘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4):382-387.
Survey Research on Risk Factors of Asthma in Child ren
ZHAO M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Qingpu Branch of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700 China
Ob 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asthma in children by survey.Methods 5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non-respirato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58 cases of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sthma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par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s,and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lergic history,asthmatic history of parents,motion and pungent odo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asthma in children were give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lergic history,asthmatic history of parents,motion and pungent od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nd the risk factors of asthma in children were allergic history,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sthmatic history of parents,pungent odor and motion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bove data.Conclusi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asthma in children show that the asthma in children ismainly affected b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lergic history,asthmatic history of parents,motion and pungent odor.
Risk factor;Children;Asthma
R725
A
1672-5654(2016)08(a)-004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2.047
2016-05-02)
赵敏(1983.12-),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