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水土保持”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06 19:04恒,王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四川

胡 恒,王 璨

(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关于“精准水土保持”的实践与思考

胡恒,王璨

(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关键词]精准水土保持;发展方向;工作基础;四川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多样化要求。结合四川省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提出了“精准水土保持”的概念,阐述了“精准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和推动“精准水土保持”的基础工作。“精准水土保持”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对水土流失的分类施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水土保持已经从最初的如何减少泥沙扩大到保水抗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预防农业面源污染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多个方面。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对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1“精准水土保持”的概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与时俱进,在特定时期都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已经历了近60年时间。5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背景下,水利部提出了黄土高原坡耕地改造工程;从90年代开始,随着东北粮食基地地位的凸显,适时提出并开展了东北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近年来,随着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水源地保护重要性提升,又全面开展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四川省在水土保持实践中也涌现了众多的体现水土保持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精准化”治理水土流失的例子,如:以保护邛海生态、防治泥沙入库为目的的鹅掌河小流域治理;80年代初以解决群众烧柴问题为目的大力发展水土保持薪炭林;达州市将水土保持和种草养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效益;宁南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实现了减少土壤侵蚀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和谐发展。

为适应水土保持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精准水土保持”这一概念。“精准水土保持”旨在针对不同地域环境特征、不同水土保持对象,实现精确的水土流失监测、精确水土流失治理、精确水土保持管理,突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式。“精准水土保持”是指改变传统水土保持“撒胡椒面”式的粗放、普遍治理或目标不明确的治理方式,精准识别出水土保持对象及其水土流失状况,实现水土流失的高效治理,不仅要实现生态效益,而且还要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以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对水土保持的满意度。

2“精准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及其配套政策等。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水利部刘宁副部长指出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水土流失科学防治观念,积极推进深化水土保持工作改革[1]。刘震司长提出了深化水土保持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框架[2-3]。在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水土保持实际,我们认为“精准水土保持”可以在以下方面谋划发展。

2.1 集中财力,保护特有土壤资源及优势农产品生产区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km2,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km2,这还不包括66.10万km2的冻融侵蚀面积。2009—2013年5年内,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9万km2,假定治理后土壤侵蚀强度都降到微度,在不考虑新增土壤侵蚀的情况下,治理完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67年时间,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巨大。治理水土流失不能“撒胡椒面”,应该突出重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认为,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应该将特有的土壤资源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区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作重点,这在山区尤为重要。如湖南“江永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西汉时已有种植,唐代武则天始列为贡米。“江永香米”具有极强的乡土性,仅产于源口瑶族乡黄土坳村的数十亩稻田,若将其种植于其他地方或土壤,所产稻米芳香特性尽失。自2011年起,湖南江永县源口瑶族乡政府出资租田种香稻,其目的就是保护香稻生长所需的稀缺土壤资源,延续濒临灭绝的“江永香米”这根脉。 我国山区蕴藏了大量极富经济价值的土壤资源,如富硒土壤。这些土壤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一旦造成土壤流失,其经济及生态损失不可估量。研究表明,硒多富集于土壤表层[4],极易随土壤流失而流失[5]。四川省在特有土壤资源及优势农产品生产区方面优势十分突出,截至2014年底,四川省共有34个农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一。四川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大凉山、川西高原、金沙江流域、川中丘陵区、大巴山和成都平原等6个地区,除成都平原外,其他5个地区都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亟待开展相关特有土壤资源及优势农产品生产区水土保持专项工作。

2.2 加强水源地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清洁型流域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而这些问题与水土流失也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因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北京密云水库为例[6],其上游地区年均流失总磷约10 t、总氮约100 t,日产生垃圾3 000多t,泥沙淤积已达1.7亿m3。因此,必须加强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将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严格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空间管制。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现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齐头并进。以饮用水水源地为保护目标,建设生态清洁型流域是“精准水土保持”的重要发展方向。

2.3 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

“精准水土保持”提倡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目前有些地区认为造了一些林、种了一些草、修了一些梯田就是搞好水土保持了。割裂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的水土保持是没有发展后劲的。以黄土高原的坡改梯为例,老百姓非常拥护,因为坡改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了土地抗旱能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并发展了马铃薯、豌豆等特色产业,大幅度增加了群众收入。再如四川省发展的以种草养畜为目标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精准水土保持”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水土保持产业化实现土地增值,吸纳民间资本治理水土流失,通过土地流转和生态产业园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2.4 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①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问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问题)必须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其主要措施是加强预防监督与监测,大力发展高分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移动水土保持监测平台等新兴技术;②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地表土壤保护问题,对于高价值土壤应该采用“表土剥离,异地回填”方式进行保护和再利用;③加强城镇化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流域、生态清洁型城镇等,实现“山、水、田、林、湖”与现代化城镇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发挥城镇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绿心”功能。

2.5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重大防灾减灾效益

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具有重大的防灾减灾效益,刘宝元等[7]对北京市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调查评价表明,北京房山区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径流23%,削减洪峰流量35%,减少土壤侵蚀2 392.56万t,发挥了非常好的防灾减灾效益。我国山区是山地灾害和水土流失的易发区,山区水土保持要把防治山地灾害放在突出位置,以充分发挥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防灾减灾效益。我们建议,在“精准水土保持”框架下,对水土保持措施在山地防灾减灾方面的效益进行测算,以便有目的地开展此类工作。

2.6 将水土保持与农村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山区的首要发展问题是帮助群众尽快脱贫。张信宝[8]指出,石漠化治理投资不能“撒胡椒面”,关键是要认识到人地关系是主要矛盾,彻底打破“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石漠化治理应该实现社会、经济和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机结合,打一场以脱贫为中心的石漠化治理攻坚战。其实,这也是贫困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以四川为例,水土流失问题与农村贫困问题高度相关。根据四川省土壤侵蚀调查,平昌县坡耕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8 268.09 t/(km2·a),居全省第一位,而该县的农村人均收入是全省最低的。因此,要把“精准水土保持”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通过水土保持实现扶贫减贫目标。

2.7 水土保持与危险化学物质流失

长期的工矿业生产,使我国部分山丘坡面上堆积了大量的工矿废弃物,其中有不少是有毒的危险化学物质。在水土流失过程中,这些危险化学物质极易进入河、湖等水体中,造成水污染。辽宁省在地表水水源地普查工作中就发现有些采矿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输移到下游河道和水库后,造成水质污染,降低甚至丧失水资源利用价值,严重威胁和影响水源区的水质安全[9]。震惊全国的湖南“镉大米”事件也与水土流失过程中伴随的工矿废弃物流失密切相关。因此,在工矿废弃物堆积区要发展“精准水土保持”,遏制危险化学物质进入江河湖库等水体。

3“精准水土保持”的工作基础

3.1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摸清水土保持家底

“精准水土保持”要求水土保持监测精细化、信息化,现在的水土保持监测尚不能完全支撑“精准水土保持”工作。因此,要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定量化、精细化、信息化监测技术,准确掌握哪里有水土流失,流失的强度有多高,流失的危险性有多大。在掌握了水土流失数据的基础上,做好“精准水土保持”规划,实现精准水土流失治理。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四川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和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制图计划四川省土壤侵蚀调查与制图工作中,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合作,建设了四川省土壤流失方程(SCSLE),获取了四川全省1 ∶5万土壤侵蚀图,统计得到了全省乡(镇、街道)和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数据,建立了四川省土壤侵蚀背景值,发展了“天—空—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体系和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大比例尺土壤侵蚀调查技术体系,使四川省具备了定量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可有效支撑四川省探索实施“精准水土保持”工作。

3.2 建设“精准水土保持”信息化平台

“精准水土保持”在信息化方面以大数据为显著特征,加快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起精准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多部门、多行业的信息共享是“精准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要充分利用高分遥感、无人机低空遥感、土壤定量预报模型等新兴技术,精确监测水土流失,依托信息化平台,做好生态预警。

3.3 研究制定“精准水土保持”标准、规范

“精准水土保持”涉及特有土壤资源及优势农产品生产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与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城镇水土保持、危险化学物质流失等众多领域,应加强技术研究,制定“精准水土保持”的地方性标准、规范,促进“精准水土保持”向标准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4 做好“精准水土保持”试点工作

“精准水土保持”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精准水土保持”工作,应该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四川省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已经诞生了一些具有“精准水土保持”特征的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可以在其中选择几个典型的项目区开展“精准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建议编制全省“精准水土保持”规划,如富硒土壤水土保持规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产区水土保持规划等,促进“精准水土保持”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努力开创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新局面[J]. 中国水土保持,2014(3):4-6.

[2] 刘震.关于深化水土保持改革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1-4.

[3] 刘震.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水土保持改革[J].中国水利,2013(23): 11-12.

[4] 郦逸根,董岩翔,郑洁,等. 浙江富硒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J]. 第四纪研究, 2005(3): 323-330.

[5] 陈俊坚,张会化,余炜敏,等.广东省土壤硒空间分布及潜在环境风险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 2012(6):1115-1120.

[6] 毕小刚,杨进怀,李永贵,等.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 2005(1):22-24.

[7] 刘宝元,段淑怀,符素华,等.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J].北京水务, 2012(5):8-13.

[8] 张信宝. 100个科研故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8-159.

[9] 朱茂森. 辽宁省地表水水源地普查与分析[J]. 地下水, 2014(2): 100-102.

(责任编辑张培虎)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16)02-0030-03

[收稿日期]2015-06-07

[作者简介]胡恒(1964—),男,四川沐川县人,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主任。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