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水稻穗颈瘟防治技术

2016-02-06 15:05肖友科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瘟病南江县稻瘟病

肖友科

(南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巴中 636600)

南江县水稻穗颈瘟防治技术

肖友科

(南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巴中 636600)

近年来,随着优质稻面积的扩大和农民施肥量的增加,稻瘟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尤其是穗颈瘟造成水稻的大面积绝收。文章基于水稻穗颈瘟的发生规律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达到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水稻穗颈瘟的目的。

水稻 穗颈瘟 防治

水稻穗颈瘟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水稻气流性病害,尤其是在水稻抽穗至扬花灌浆阶段,若气候条件适宜,容易引起穗颈瘟大发生。根据相关统计学数据显示,一旦水稻发生穗颈瘟,可导致水稻出现10%~30%的减产,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减产40%~60%,甚至可能绝收[1]。

1 水稻穗颈瘟病发生及危害

穗颈瘟通常出现在水稻的穗颈或穗轴及枝梗上。穗颈瘟发生后,初期在稻株的穗颈上形成褐色的小点,随着感染的加重,病斑会逐步扩散为黑褐色或褐色的大病斑,若田间的湿度相对较大时,穗颈病部还会因此形成灰色的霉层。

当发病后,病斑通常由穗颈逐步向下方蔓延,蔓延的距离能够达到3~4 cm,穗颈节逐步坏死,导致养分输送通道被阻断。若发病较早(抽穗-扬花期)则导致白穗;若发病相对较轻或发病相对较迟(灌浆期)或发生在穗轴及枝梗上(乳熟期-蜡熟期),则造成穗轴及枝梗折断、秕谷或千粒重下降。

2 水稻穗颈瘟病发病规律

稻瘟病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稻梨孢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附着在稻谷和稻草上越冬。来年春季,这些分生孢子即可随着风雨快速传播。当水稻发芽时,病菌即可迅速侵入从而引起发病,形成中心病株。在病部中形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实现再次侵染。水稻一生都可发生稻瘟病,并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和部位不同,称之为苗瘟、叶瘟、穗颈瘟、谷粒瘟。在8~37℃之间,菌丝均能够生长,而26~28℃是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在10~35℃时,孢子均能够形成,尤其是在温度25~28℃,湿度达90%以上时,孢子形成速度最快。孢子在萌芽时,往往需要6~8 h的持续水供应[2]。据调查统计,在水稻破口至蜡熟期,凡出现适温高湿、日照不足、阴雨连绵、时晴时雨、结露条件和早晚有雾等条件,均会导致水稻穗颈瘟病的发生和快速扩散。

3 水稻穗颈瘟病发生原因分析

3.1 气候条件适宜

南江县降雨相对集中在7~8月,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经常遭遇持续2~3 d以上的阴雨天气。此时温度普遍在25℃以上,湿度则通常在80%~90%之间。而7月底至8月初,正值水稻破口抽穗扬花阶段,若遇持续阴雨天气,则为稻瘟病菌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促使其快速侵入、繁殖。

3.2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

(1)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结构调整,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大部分优质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相对较弱。

(2)一些地方或部分农户长期种植单一品种或某一个系列的品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一般情况,种植前几年较抗病,之后某一年遇到适宜穗颈瘟发生的气候,就造成灾难性后果。

3.3 田间管理薄弱

不少农户由于缺乏田间管理知识,且为了追求高产量,在栽培时,密度相对较大,并偏施或迟施氮肥,使稻秧贪青茂密,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从而致使穗颈瘟发病加重。此外,在后期的管理中,由于不科学供水,使田间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状态下,也促使病情相对偏重。

3.4 防治药剂质量参差不齐和防治技术不到位

防治农药在市场上品种较多,农药的质量相对来说也参差不齐,加之不少农药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无法给农户提供正确的防治指导。不少农户多年使用1种农药,且面积估算又不准,在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导致防治效果较差。

3.5 防治上存在认识误区

3.5.1 抗病品种抽穗时不用药

目前,市面上并无绝对的稻瘟病抗病品种,只能说具有相对抗性。尽管抗病品种的发病率比感病品种要低,但若抽穗期间遭遇上连绵阴雨天气、偏施氮肥等或种植在常年发病的田块,仍会发生穗颈瘟。针对经常性发生穗颈瘟病的田块,即使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仍需要注意防治穗颈瘟。

3.5.2 白穗时才施药

稻瘟病病菌在刚侵入时,通常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在发病初期阶段,也不会有明显的表现。但当穗颈出现坏死,并出现白穗情况时,再给予防治处理,已经无法达到防治效果。稻颈瘟的防治,通常应在破口抽穗阶段开始用药,在齐穗期时,还应当再次用药。

3.5.3 雨天不施药

山区多雨,水稻抽穗期常遇连阴雨天气,大部分农户认为雨天施药没效果,等天晴后才施药,但恰恰错过了穗颈瘟的最佳防治时间。防治稻瘟病的农药内吸性都很强,施药1 h后下雨,基本上不影响防治效果。

4 水稻穗颈瘟的防治对策

4.1 选用抗病品种

盆周山区空气湿度大,光照相对不足,属稻瘟病重发区,品种选用尤为重要,且应注意因田选种。一般应选用生育期和株型适中、耐肥性强、抗性鉴定颈瘟7级以下的品种。冷浸田、下湿田、阴湾田、林边田,应选用生育期稍短、颈瘟5级以下的品种。

新品种大面积种植前,要经过农技推广部门试验筛选,可选择在当地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川优6203、川优8377、C两优华占、宜香2115、旌优127、泸香104等。同时,农户应加快品种更换,1个品种种植年限不应超过3年,避免抗性衰退或丧失。

4.2 种子药剂处理

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的水稻种子在播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浸种1~2 d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药种比1∶200拌种,能够有效杀灭种子中携带的病菌,是控制初侵染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4.3 清除田间菌源

(1)一般发病田块在收获前,应将田间的病株全部拔出,集中处理,防止染病谷粒、稻草散落在田间。

(2)发病较为严重和绝收的田块,应将全田稻草齐根割除,就地烧毁。

(3)切忌用稻草捆秧。

4.4 加强栽培管理

(1)科学施肥。水稻施肥与穗颈瘟发生轻重密切相关。在对水稻进行施肥处理时,应当把握几项原则。①施量适当。施肥量并不是越来越多,而是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因农村劳动力外流,现在大多数稻田是冬水田或冬闲田,只种1季中稻,肥力相对较高。应看田施肥。肥田少施,瘦田和水旱轮作田多施。②氮磷钾配合,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够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储备量,且有机肥料中的腐殖酸及有机酸能够与土壤中的铝、铁结合,而且避免磷肥被土壤固定,从而促使磷肥的移动性和磷量的有效性得到提升。若只是单独施加氮肥就容易出现倒伏、贪青的现象,有利于穗颈瘟发生。通过氮磷钾的相互配合,保证合理配比,更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促使其抗逆性增强,达到增强抗病性和高产的效果[3]。③施肥方法要科学。为防止后期贪青,促使植株生长老健,增强抗病力,水稻施肥应实行“底追一道清”。一般每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水稻专用复合肥40~50 kg,不含锌的应加硫酸锌1~2 kg,全部肥料作底肥1次施用,不再追肥。

(2)合理密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加重稻瘟病发生;密度过小,影响产量。应实行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植,增强通透性,可减轻病害发生。一般规格为30 cm×16.7~19 cm或(33 cm+25 cm)×18~20 m,每667 m2栽1.1万~1.3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同时,应根据田块肥力、品种分蘖力具体掌握,肥力高、分蘖力强则适当放大株距,反之缩小株距。

(3)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更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抑制穗颈瘟的发生。稻田最佳的状态:见干见湿,勤灌浅灌。当水稻进入分蘖末期阶段时,则应当适时地进行晒田处理,通过该方法可有效强化稻株根系的活力,避免田间过于潮湿,从而减少发病。

4.5 及时用药防治

水稻抽穗期药剂防治是防治穗颈瘟的最后关口,也是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措施。

(1)普治。与防治叶瘟不同,抽穗期必须普治。无论是抗病品种、是否发生叶瘟、无论肥田瘦田,都要用药防治。

(2)把准用药时期。穗颈瘟重在预防。用药越晚,防治效果越差。应在水稻破口前2~3 d,第1次用药。在水稻齐穗期,再次用药防治。

(3)选准药剂和用量。每667 m2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 g或450 g/L咪鲜胺水乳剂50 g或42%己唑·稻瘟灵悬浮剂100 ml,兑水40~50 kg喷雾。若遇大风天或预计1 h内有雨,不宜施药。若遇连阴雨天气,应抢抓停雨间隙用药。

(4)交替用药。因稻瘟病种群和生理小种多且变异复杂,有些地区或农户不宜长期使用1种农药,年际间应更换农药品种,降低产生抗药性风险,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5 结论

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消灭菌源的工作。同时,要选取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方法,并关注预测、预报,把住破口期用药防治的关键,以此实现对穗颈瘟的有效防治。

[1]李自峰,张夕林.水稻穗颈瘟关键防控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15,(06):130~131,92

[2]任问明.水稻穗颈瘟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探讨期成绩.农技服务,2014,(09):62

[3]李威,王梁全,肖定明,等.2012年黔东南州水稻穗颈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植物医生,2013,(01):12~13

猜你喜欢
瘟病南江县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主要气候因子对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姜瘟病发生动态的影响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科学家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南江县近50年(a)降水年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
南江县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育技术探讨
对南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调查分析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