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类乌齐县嘎格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2016-02-05 01:39梗旦次仁普布扎西吴强拉片
地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孔雀石金属矿花岗岩

■梗旦次仁 普布扎西 吴强 拉片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西藏 拉萨851400)

西藏类乌齐县嘎格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梗旦次仁 普布扎西 吴强 拉片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西藏 拉萨851400)

结合最新地质成果,重点对嘎格地区铜多金属矿(化)点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物质来源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指明了找矿方向。

类左成矿带嘎格铜多金属矿成因初探

1 区域地质特征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羌塘弧盆系的唐古拉—左贡地块。区域上出露一套陆源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建造,褶皱构造发育,北西向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见大量岩浆岩脉出露,应为大量岩浆活动在地表的反映(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7)。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桑多组板岩(T3s2)、及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岩浆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呈不规则的圆状、椭圆状,主要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ηγΤ3)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1:5万洛隆区调于类乌齐县恩达岩体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2±10Ma及205.4±3.7Ma,故该岩体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

据(1:5万赵发踊矿调,2015)最新成果资料属该成矿带属油日普—滨达多金属找矿远景区(CⅡ-5-3C-1A),总弟卡-嘎格铜多金属找矿靶区(CⅡ-5-3C-1A-Ba9)内。插图1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桑多组二段(T3s2),该地层分布于矿区中西部一带;总体近北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积约5.5km2,岩性主要为含粉砂绢云粘土板岩和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地层产状115°-135°∠50°-65°。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3)呈断层接触关系。插图2

2.2 构造

F1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测区中部,破碎带宽数至数十米不等,波状弯曲,断层性质具典型的挤压变形特征,出露长度约5km,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40°~50°,局部60°~75°。该断层具有分枝复合现象,发育数条与其小角度相交(走向20-60°±)的断层。断层北东盘(上盘)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3)与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断层南西盘(下盘)为上三叠统桑多组(T3s2)一、二岩性段,该断层常被第四系冲积、残破积物覆盖,发育破碎带、擦痕、阶步,矿物定向排列,片理化发育,为一逆冲断层。

F2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测区中部,破碎带宽数米,断层性质具典型的挤压变形特征,出露长度约3km,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20°~30°。该断层北西与F1断层相交。断层北东盘(上盘)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3),断层南西盘(下盘)为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发育破碎带、擦痕、阶步,为一逆断层。

F3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测区中西部,破碎带宽数米,出露长度约4km,倾向北东,倾角陡倾,一般在70°~75°。断层切割上三叠统桑多组(T3s2)一、二岩性段,发育破碎带、构造角砾,为一正断层,该断层中部西侧出露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3),岩体与上三叠统桑多组(T3s2)弱变质石英砂岩内接触带发育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编号Ⅰ矿化体),该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

2.3 岩浆岩

调查区主要出露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3),出露与测区北东,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测区出露面积约3.2km2,呈岩株产出,侵位与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与上三叠统桑多组(T3s2)地层为断层接触。

3 矿(化)点地质特征

3.1 矿(化)体特征

3.1.1 Ⅰ号铜多金属矿(化)体

该矿(化)体产于滨达F3断层破碎带内部,由F3内部的次级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为桑多组二段(T3s2)破碎的变质石英砂岩,呈北东-南西向产出,通过槽探工程揭露,矿(化)体出露宽约14米,长约100m,两侧被残坡积物覆盖,产状:67°∠75°赋矿岩石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蓝铜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等,据测试结果:Cu平均品位4.01%、Zn品位达1.21%。

3.1.2 Ⅱ号铜多金属矿(化)体:产于滨达F3断层破碎带内部,由F3内部的次级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为桑多组二段(T3s2Ms)破碎的变质石英砂岩,通过探槽工程揭露,控制的出露宽约12m,走向延伸推测长80-100m,矿体产状94°∠67°,岩石裂隙面见有大量浸染状、皮壳状、薄膜状的孔雀石化及少量团块状蓝铜矿化和黄铜矿化,有少量星点状、不规则团块状方铅矿和闪锌矿发育,原生的硫化物矿多由褐铁和菱铁矿胶结,据探槽分析结果显示:Cu平均品位达4.09%±;Pb平均品位1.21%;矿(化)体内含银,品位Ag38.76g/t。

3.1.3 Ⅲ号铜多金属矿(化)体:位于矿区北西角,产出于矿区中部懂强普沟内,其产出位置为大量褐铁矿化及孔雀石化转石分布,铁帽特征明显,总体产于F3破碎带控制的桑多组砂岩中,转石分布区南北走向,宽约15-20m,长约百余米,下伏矿(化)体产状为85°∠72°。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蓝铜矿、褐铁矿、黄铁矿、孔雀石,呈角砾状、团块状产出,据槽探揭露品位:Cu平均品位达0.96%;Pb平均品位 0.60%;Sb平均品位0.39%。

3.1.4 Ⅳ号铜多金属矿(化)体:位于矿区西南角,含矿岩石为桑多组二段(T3s2Ms)变质石英砂岩中F3断层破碎带内,经槽探控制的矿体产状130°∠61°,宽约6m,推测长80-100m,矿化断续出露,岩石裂隙面见有大量浸染状、皮壳状、薄膜状的孔雀石化及少量团块状蓝铜矿化和黄铜矿化,有少量星点状、团块状方铅矿和闪锌矿发育,原生矿和氧化矿均可见由大量褐铁矿胶结,据探槽分析结果显示:Cu平均品位达2.22%±;矿(化)体内含银,品位Ag68.33g/t。

3.2 矿石特征

3.2.1 矿体组合分布及产状

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与上三叠统桑多组破碎带裂隙中,矿体形态主要呈复杂的脉状,也有网脉状、囊状及似层状。

3.2.2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分为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辉锑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

3.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晶结构,交代结构。

矿石构造: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

4 找矿标志分析

4.1 构造标志

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与上三统桑多组板岩接触带附近的次生构造裂隙是重要的附矿部位,是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4.2 蚀变、矿化标志

硅孔雀石矿化、褐铁矿化,是寻找铜多金属矿产的直接找矿标志。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岩体中的褐铁矿地段为有利找矿标志。氧化矿露头,孔雀石、铜蓝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发育黄铁矿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等的地段为有利找矿标志。

5 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5.1 成矿物质来源

初步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分泌出来的含矿气水溶液,在侵入体内部及其附近围岩中,沿岩体内部裂隙及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裂隙,以交代和充填的方式,将有用物质聚集起来而形成的矿床(袁见齐等,1984)。

5.2 成矿期次

成矿期至少有三期:先压(滑脱)→后张(张性断裂,菱铁矿充填)→在剪切(岩体侵位,铜矿充填并切割先期形成的菱铁矿)。矿体主要产在强弱变形带之变形处,靠能干性岩石(变石英砂岩)一侧之板岩中,靠能干性一面发育空洞构造,由多条矿脉充填。

5.3 矿床成因浅析

综上所述,初步分析,矿床成因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并由构造裂隙控制。空间上铜矿化体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或岩体构造裂隙中,属中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区内矿体围岩主要为上三叠统桑多组(T3s)板岩,晚三叠世的中酸性侵入体、断裂构造、围岩蚀变及其矿化应在其后形成,成因模式详见插图3。

插图3西藏嘎格地区热液型铜多金属矿成因模式图

[1]王立全、李定谋、潘桂棠、丁俊、尹福光等,青藏高原矿产及成矿背景图及说明书(1:1500000)成都地图出版社2015.7

[2]李耀敏、陈俊、普布扎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绒通幅(H47E005001);学多幅 (H47E006001);劣振多幅 (H47E006002);恩达幅(H47E006003)4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2015.12

[3]辛忠雷、唐菊兴、张金树等,西藏自治区藏东类乌齐县—左贡县金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远景评价报告2003.3

[4]何文革、巴桑多吉、彭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远景调查报告(1:5万)协通幅(H47E004002);类乌齐镇幅 (H47E004003);类乌齐县幅 (H46E005003);恩达幅(H46E006003)4幅地质矿产远景调查2016.5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12-99-2

猜你喜欢
孔雀石金属矿花岗岩
花岗岩
河南宅延多金属矿磁异常区找矿前景
河南省栾川县深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BiOBr1-xIx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钴掺杂Bi2O3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废水的研究
磁法勘探在寻找隐伏多金属矿中的应用效果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D12-孔雀石绿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