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涛
(河南省文化馆,河南 郑州 4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豫剧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构成中重要的篇章,扩大豫剧文化的对外交流,其根本目的在于要让豫剧文化走向世界,扩大豫剧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正如费孝通所言,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当今的时代是个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时代,全球化已经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墨守成规,不去适应世界的发展,必将失去生命力。豫剧文化必须走出国门,满足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要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在相互借鉴中发展和创新。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自卑和防御也理的克服,是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自信。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部豫剧文化发展史,就是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不断增强的历史。文化自信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对所拥有文化的肯定,并且是对国家自身的文化和文化影响力的高度肯定。
豫剧文化的发展要坚持“走出去”战略。文化产品输出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是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走出去”战略将文化产品主动与世界相融合,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和平的过程。提升豫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增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发展必须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高文化自信力,就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竞争中去,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影响,树立一种同“拿来主义”相结合的“送去主义”的文化观,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
比如,要加大力度继续创作大批以豫剧文化为主题的原创电影、电视剧、小说、大型歌舞等作品,让豫剧文化通过文艺作品形式传播到海外。由于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世界长期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豫剧文化,所以,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展示豫剧文化的魅力,实现豫剧文化的国际价值,争取国际认同,是中国豫剧文化走出国门的关键。
加强豫剧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我们不仅要利用电视、报刊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介绍,更要根据国际市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促销。要发挥政府优势,广泛邀请国外政要、社会名流、国际知名媒体记者等国外资源,塑造和提升中国豫剧文化产品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增加豫剧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加强豫剧文化团体的交流访问,展示“四种国家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世界展示好中国的国家形象:“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豫剧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豫剧文化向世界展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形象,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民务实等价值理念。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传媒、影视等一系列现代信息传媒手段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知识传授、信息传送的主要载体,他们也为豫剧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弘扬提供了新的方式和平台。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第一,加强文化传播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特别是新媒体的开发与利用。豫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体系的技术水平。为了提升豫剧文化的国际传播效力,我们必须建立多层次、覆盖面广的国际广播电视体系,增加国外的传播硬件设施建设,扩大海外的落地工程。
第二,利用国际通用的现代传播技术,提高文化传播的技术性,侧重加强新媒体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使这项技术水平走在国际的前列。另外我们可以将豫剧文化与新媒体结合运用与研发,摆脱信息技术研究和豫剧文化传播之间的界限与鸿沟。
第三,建设宣传豫剧文化的国际性网站,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增强豫剧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提高豫剧文化海外利用效率。
第四,提升我国整体的外语研究水平和豫剧文化内容的翻译水平。要提高豫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将豫剧文化作品翻译为多国语言,实现语言传播的全覆盖。特别是要将豫剧文化作品的翻译工作与该国家的思维习惯相结合,提高豫剧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效力。
第五,培养一批既懂豫剧文化知识,又懂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增强舆论引导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而实现豫剧文化传播的高质和高效。
此外,要使豫剧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更易被群众所接纳和喜爱,特别是要想吸引青少年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这就不仅要求当前的豫剧文化传播者具有广博的豫剧文化理论知识、传播学理论及外语能力,还要要求传播者具有娴熟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因此,豫剧文化的国际化交流应拥有一批交叉性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积极组织这批复合型人才,提高豫剧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含量,这也是提高豫剧文化传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文化活动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动具体的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传播豫剧文化。“豫剧经典”的反思、传承与创新活动,以及豫剧文化活动的仪式等都是传播豫剧文化的重要活动载体,因此加强文化精品活动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注重“豫剧经典”的反思、传承与创新。
“豫剧经典”歌颂了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火热的生活,描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激昂奋进的精神面貌,一度受到人们的大加赞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反思“豫剧经典”,这一时期,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豫剧经典”再次兴起,并且在不断地被改编,至今没有消退。这些经典包括小说、电影、戏剧等,它们反映了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反映了自20世纪初开始的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奉献、牺牲的精神。“豫剧经典”的作品在认识结构、知识水平、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系统,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豫剧经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遗忘,也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对待“豫剧经典”,人们应该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它,不应超越历史求全责备,它毕竟反映了历史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时代的精神食粮。
“豫剧经典”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因此可以合情合理地改编“豫剧经典”。在尊重“豫剧经典”作品原创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再创造,在此基础上,把主流意识形态和受众的认可相统一,让“豫剧经典”在现代社会的传承过程中发挥感染教化的创新作用。
总之,内容需要形式的支撑,豫剧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也离不开一定的表现形式作为载体,因此,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覆盖面广、承载信息量大、具有特色的豫剧文化表现形式对豫剧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