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016-02-05 13:24:06李小花
魅力中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学会幼儿园家长

李小花

(甘肃省临洮县幼儿园 甘肃 定西 730500)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李小花

(甘肃省临洮县幼儿园 甘肃 定西 730500)

感恩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当今社会,很多孩子不去感恩也不懂的去感恩,他们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感恩教育;重要性;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优良品德。传统美德的弘扬和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很多孩子不懂的去感恩,他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对自己培育之恩。因此,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学会感恩对于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和感恩。

(一)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说,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幼儿的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5到6 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 因此,这个时期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成人要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感恩教育, 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我们还需要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 以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 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健康的发展。这样看来,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幼儿就可能很大一方面的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以至于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 并一直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 6 岁之前就已经奠定了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起作用,所以说,6岁之前是感恩教育实施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幼儿的感恩教育效果最突出的时期。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如果一个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种下善的种子, 那么在他成年之后你就不应该奢求他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目前, 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桥梁,如果基础不牢固,后期的教育工作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 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

(三)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目前,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成为家庭的“小皇帝”,从而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甚至,一些刁蛮的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导致了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 而且还会引发幼儿家长之间产生各种矛盾,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各种自杀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于是,社会中不断出现有关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当人们发现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原因归结于教育的缺席,矛头直接指向了幼儿时期的教育,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无论对幼儿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 都会有积极作用的。

二、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感恩教育应该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到感恩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积累,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体会感恩的意义。这就要求在对幼儿的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受到感恩教育,促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到生活中。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是感恩教育的榜样。成年人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所以要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欢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给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在幼儿时期,他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该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同时,父母自身也要孝敬父母,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由此,父母在教育幼儿如何感恩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二)幼儿园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孩子们来说,实践活动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说,光靠讲课是不够的,教师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感恩、感悟感恩,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去感恩。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同时,要把握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课程,运用教育智慧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一是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想幼儿学会感恩,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幼儿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时刻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耐心的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对孩子脸上要微笑。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必然会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二是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善行。在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幼儿来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的使用情景。同时,我们要根据情况适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感恩。在一天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始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观察者和发现者,只要看到幼儿有一点善意的行为或举动,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才能呈现最好的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点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不要忘了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精诚合作才能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三方的合作可使家长能准确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策略,这样看来,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健康成长。

通过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培养了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幼儿的感恩之心的养成,并激发儿童的民族自尊心与社会责任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学会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学会分享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