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黔
(黑龙江省宝淸县图书馆 黑龙江 双鸭山 166500)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郭 黔
(黑龙江省宝淸县图书馆 黑龙江 双鸭山 166500)
阐述了“互联网+”的内涵,并就“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互联网+”;图书馆管理;创新
在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3年以及1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标志着“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互联网+”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大于二,才能体现这个“+”真正有价值和意义。“互联网+”实质就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互联网+图书馆”同样也是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的“+”不仅仅是指互联网技术上的“+”,更是图书馆在服务理念和思维模式上的“+”。
“互联网+ 图书馆”的第一目标就是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互联网可以让传统阅读服务更便捷、数字阅读体验更美好。互联网还可以让图书馆的读者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和方式。“互联网+”当然首先可以让数字阅读无所不在,但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更可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改善纸质阅读服务体验,那么“互联网+ 图书馆”就有了移动图书馆,每个读者都可以用移动图书馆App 找到需要的图书、期刊、会议、课件甚至视频。然而,传统图书馆业界人士在面对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库这类即时App 诞生时如临大敌,因为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等收入大幅下滑。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来自电子版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纸质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图书馆行业,反而是促进了传统图书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移动图书馆的互联网模式还大大提高了读者查阅资料的效率:者在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查阅资料,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等约束,效率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化、程序化设计和计算机快速、自动化等处理,大大提高了图书馆资料处理的效率。互联网走进图书馆,互联网超越时空的限制,突破到馆服务的限制,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的无限空间,带给图书馆将是无限的创新。在移动图书馆、在线预约平台等领域,过去这几年都可以看到图书馆和互联网的结合,正如马化腾所言,“互联网+ 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不是颠覆掉传统行业。”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升级换代的作用。”同样看到,“互联网+”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升级换代,对传统纸质书、期刊、报纸的升级换代。第一代图书馆以馆藏为核心,第二代图书馆以电子书为核心,如今的图书馆,才是真正的以读者为核心。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平台背景下,对人们一切社会活动和由此派生的物质领域、意识领域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马云认为,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和产业,还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本质内涵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天图书馆的发展同样需要互联网战略和思维。“互联网+图书馆”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手段上的“+”,而是应该从图书馆顶层设计理念、政策、服务模式等多个方面相加。所以,我们应当把互联网思维提升到精神层面来认识和对待,把它作为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一种方法论。
随着互联网移动服务发展,获取信息非常方便,但是,如何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相对困难,因为大量的资源都已经联网,计算机检索相关的信息会全部列出,检索的结果庞大而又复杂,找到读者真正需要的就困难了。而如果有了一支具备一流专业能力、先进技术、态度友好的专业管理队伍,能准确地对读者问题进行解答,并运用多种检索方法找到读者真正所需文献,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服务与智能服务就同样重要。建设这样一支管理队伍,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服务于读者的重点所在,更是大多数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关键所在。
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的最大贡献就是实现了信息的归类,并建立了数据库,使信息的存储和查询变得非常便捷。图书馆资料和文献的数量是巨大的,传统的保存和查询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并且占用了太多的物质资源。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的信息数据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采用计算机手段,可以将图书馆的纸质印刷资料变成数字信息,按照资料的分类方式,存入特定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与互联网对接,实现图书馆资料的网络共享。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共享的各种资源都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因此,图书馆的资料要想通过网络传播,就必须采用现代化计算机手段将其进行转换。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将图书馆内收藏的大量文献资料实行数字化转化,建立专用数据库,使图书馆资源成为有效的网络资源。此外,还要对图书馆数据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保证对数据库的优化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各类信息不仅只包括年龄、职业、学历等影响读者阅读习惯的因素,还有如查阅数字资源库、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的习惯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被采集并细化,可以细化到一篇文章、一个词、在某一网页的停留时间等。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后台管理就可以统计资源的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就可以知道哪类资源是读者喜爱的,哪类资源是闲置的,而且还可以按读者近期关注、社会背景等条件分析一段时间内哪类资源更受读者欢迎,哪类资源阅读量不高。借助分析的结果,可以分层次、精准地为读者进行推送服务;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如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多元化的推送,方便读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想要的信息。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在“互联网+”的思维下,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必须推陈出新,必须采取创新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作用。
[1]宋艳霞.“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创新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6).
[2]胡玉清.“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发展研究[1].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6 (01)
[3]刘迎春.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