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羌笛对竹笛的影响

2016-02-05 11:58戚怀亮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七孔羌笛竹笛

戚怀亮

阿坝师范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四川 汶川 623000



论羌笛对竹笛的影响

戚怀亮*

阿坝师范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四川汶川623000

羌族的羌笛与汉族的竹笛,都是历史悠久而且至今非常普及的中国传统乐器。虽然它们都是“笛”,却是在构造上有很大区别。虽然它们有区别,而在历史上又确实是相互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两种乐器。羌笛与竹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是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佳话,也是同属于中华民族的羌族和汉族这两个民族共同发展的佳话。

羌笛和竹笛;构造区别;共同发展;乐器佳话

羌笛早就为诗人墨客所注目,尤其是在唐诗中,不仅有王之涣《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震撼人心的名句;还有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储光曦《明妃曲》“虏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等。这些诗里的“羌笛”,是羌族民间音乐最常用的乐器之一。羌笛也是由竹子所做的乐器,按理,也可以称为竹笛。众所周知,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非常普及。奇怪的是,在竹笛的体系中,并不包括有羌笛。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羌笛、竹笛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历史上又确实相互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羌笛的制作与特征

羌笛也被称为羌管,它是中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有两管数孔,竖着吹奏,让两管同时发出同样的音高。羌笛的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在音色方面有极佳的表现力。《羌族史》说:“据说这种乐器系秦汉时期游牧西北高原的古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因为当地不产竹,所以最初的羌笛是用羊腿骨或鸟腿骨制成。”[1]

众所周知,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是这个民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被称为“其篥”、“士布里”或是“帮”的羌笛也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音乐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羌族历史悠久,所以他们的民间音乐原始古朴,格调清新,犹如远古先民的呐喊之声。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羌笛虽然也被称为“笛”且也是以竹为制作材料,但它因为是逆簧,与传统的竹笛是顺簧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竹笛的体系中,并不包括有羌笛。[2]

四川阿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州。在这里,现在仍旧可以看到这种具有远古历史遗风的乐器。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羌笛也有所变化,但基本构成及用途没有改变:两支同样长短的油竹削成方柱形,绑扎在一起;在每只管的上端置有带竹簧片的吹管,竖吹;在喜庆丰收,劳动之余,过年过节,爱情表达,羌笛是最常用的乐器之一。

二、羌笛的悠久历史

羌族历史悠久,羌笛的历史也就悠久、古老。

因为羌族没有文字传承,所以羌笛的确切起源已难以考察,但是,从极少的史料、遗存和更多的传说还是可以得到关于羌笛起源的一些线索。青海省博物馆藏有一支四孔骨笛,这是考古工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在青海省湟中诺木洪文化遗址中发掘的。该文化距今约3000年。[3]虽然并不能认定这支四孔骨笛即是羌笛,但是,此骨笛的材质与形制与羌笛应该是有渊源的,因为其出土之地正是古羌人的活动区域。

我们知道,古代羌人最早生活在西北高原,以畜牧为生,西北地区没有竹子,所以羌人最初的气鸣乐器选择用羊腿骨或鸟腿骨制作,应该是最佳的材料选择。周菁葆就认为:“现今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南北朝时期的三孔骨笛,是从南疆巴楚县脱库孜沙来地方出土的。这种用骨制的笛正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乐器。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有‘猿臂骨苗’。元代维吾尔著名诗人萨都喇曾写过以《鹤骨笛》为题的诗。现今新疆塔吉克仍用鹰骨制笛。从而说明,古代西域用的羌苗是用骨制成的,出土文物中的三孔骨笛是古代羌人使用过的原始乐器。”[4]

《风俗通》记载:“古羌笛长尺四寸,因出于羌中,故名。”[5]

在汉代,羌笛又被称为“吹鞭”。很显然,之所以称“吹鞭”,就是一物可以二用乃至三用:此物既可以作为吹奏的乐器;又可以当作策马的马鞭;还可以是放牧时互相联络的工具。

从出土文物看,早期的羌笛是以鹰骨为制作材料,有三孔,或者四孔。在汉代,羌笛形制发生了变化,这在东汉马融的《长笛赋》说得最清楚,尤其是其中的辞: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有可能进展为高脂血症,这将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1-2],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而,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至关重要。但不同药物配伍实施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不同。目前,临床常采用的降脂药物包括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开展治疗,相关报道少见。此次研究探讨了辛伐他汀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降脂疗效,发现阿托伐他汀钙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

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

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6]

从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关于羌笛的记述可知,羌笛在汉代就已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因此,羌笛的存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三、竹笛的特征与体系

羌笛与竹笛有很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起源却很类似。

竹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若干小孔。《辞海》释“笛”:“俗称笛子。竹制,横吹﹐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处另有膜孔﹐蒙以芦膜或竹膜。尾部常有二至四个出音孔﹐通常可吹奏四个调﹐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的重要民族乐器。”[7]即是说,常见的竹笛的特征是:竹管做成,横吹﹐正面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处另有膜孔。因为“吹孔一﹐指孔六”,所以竹笛又被俗称为“七孔笛”。这也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笛,七孔筩也。从竹,由声”[8]的记载依据。

竹笛的历史非常悠久,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1986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文化遗址中发掘出16支用鸟禽肢骨制成的竖吹骨笛,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太平御览》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9]以竹制“笛”是“笛”的制作材料的一大进步,因为竹与骨相比较,一是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是材料较多又便于加工,制做容易。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证明古籍中称竹笛为“篴”、“篪”、“籥”等的记载是有依据的。[10]

1973年,从湖南长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六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漆;笛,七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楚国文人宋玉写有《笛赋》,其中谈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竹笛的种类繁多。《辞海》说:“我国蒙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所用之笛,都各有其特色。近又有改良笛,其上增设半音指孔及音键,便于转调。”[11]短笛、闷笛、竖笛、定音笛、平均孔笛、接铜调音笛、新笛、加孔加键笛、排笛,等等,都属于竹笛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乐器的改进,加之音乐多样的发展。竹笛的种类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四、羌笛与竹笛的相互影响

在汉代以前,羌笛与竹笛都不是今天的形制,它们的定型都是在汉代。

竹笛在汉代已是七孔,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的记载、1978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也是七孔,就是最明确的证明。不过,这“七孔笛”的得来,却是与羌笛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汉武帝时代,与西域交往频繁。当时的羌族就居住在汉的西边,与汉族有广泛的接触。羌笛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中原的。《中国箫笛史》说:“横笛早在汉代以前已经由丝绸之路传来中国。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带来横笛,是官方的正式记载。”[12]从西域带入中原并对中原之笛产生革命影响的横笛,就是羌笛。

关于竹笛与羌笛的关系以及羌笛的演变过程,《风俗通》认为:“笛元羌出,又有羌笛。然羌笛与笛,二器不同,长于古笛,有三孔,大小异,故谓之双笛。”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这样的记述,更在《长笛赋》的“序”中还这样说:“况笛生于大汉,而学者不识,其可以裨助盛美,忽而不赞,悲夫!有庶士丘仲,言其所由出,而不知其弘妙。”

竹笛古称“篴”、“篪”、“籥”等。应劭《风俗通》的《声音》篇认为“笛同篴”,并以“笛”代“篴”,说:“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于雅正也。”东汉郑玄为《周礼·笙师》“笙师掌教龡龠”作注说:“龠如篴,三孔。”又注《周礼·宗伯礼官之职》说:“杜子春读篴为‘荡涤之涤’,今时所吹五空竹篴。”从“龠如篴,三孔”到“今时所吹五空竹篴”可知,当时的竹笛还不是七孔,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知道在西汉以前,羌笛并不是如今天的五六个按孔。许慎的《说文解字》在说“笛,七孔筩也。从竹,由声”后,接着就有“羌笛三孔”四字;东汉马融《长笛赋》说羌笛“故本四孔加以一”,由此推之,当时的羌笛是双管三孔或者四孔。汉族的竹笛也不是七孔。羌笛传入中原后,得到汉族人的喜爱,认为比竹笛的音质效果好,遂以此为基础而对竹笛加以改良,并产生了丘仲创造之说。其实,改造“笛”的不是丘仲,而是京房。

羌笛与竹笛之有关系,最重要的就在“笛”的孔数之渐增上。羌笛本来只有三孔或者四孔,也是很原始的乐器;汉人所用的竹笛,也只有三孔或者五孔,还是很原始。

京房(公元前77年至37年)驰名于中国学术史,是由于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自成一派。《汉书》专门写有《京房传》。但是,京房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不仅是在学术上,也在音律上。《汉书》载:“京房好钟律,知音声。”[13]京房在乐器改良方面也做出了贡献,这就是马融《长笛赋》所说的“易京君明只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商声五音毕”。即是说,京房将只有四孔,对应于宫、角、徵、羽,而未用商的羌笛,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音孔,也就是加商于笛,合成五音。这一做法使羌笛的音质量得到了大提高,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京房对羌笛的成功改造,影响到了汉族的竹笛。竹笛最初也是三孔,到东汉初为“五空竹篴”,是当时确有五孔笛的证据。到许慎编撰《说文解字》时,终于增加到七孔了。

羌笛与竹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是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佳话,也是同属于中华民族的羌族和汉族这两个民族共同发展的佳话。

[1]冉光荣.羌族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

[2]宋西平.羌笛和Zummara的音乐比较[J].羌文化与凤县[C].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3]赵秋玲,尚继宁.从青海走出去的少数民族[J].西宁晚报,2012-12-28.

[4]周菁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5][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M].中华书局,1981.

[6][梁]萧统.昭明文选[M].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辞海[K].“笛”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8][汉]许慎.说文解字[K].“笛”条.中华书局,1979.

[9][宋]李昉.太平御览[G].卷五八0.乐部十八.中华书局,1960.

[10]袁静芳.民族器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11]辞海[K].“笛”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12]林克仁.中国箫笛史[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3][东汉]班固.汉书[M].艺文志.中华书局,1999.

戚怀亮,阿坝师范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禹羌文化研究。

J632.11

A

1006-0049-(2016)15-0052-02

猜你喜欢
七孔羌笛竹笛
My Mother
羌笛为武汉吹响
游大小七孔
我的坚守
贵州大小七孔
羌笛声声总关情
——千年羌笛的守望与传承
竹笛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