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变迁

2016-02-05 11:58:22佟姝婳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观念

佟姝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变迁

佟姝婳*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本文以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变迁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包括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第二部分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变迁的具体趋势,包括有趋向于物质化,更加注重双方家庭背景,缺乏长远的清晰认识;文章的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婚恋改变的原因,其中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关键,社会大环境是诱因,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索;本文最后为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引导提供了几点具体建议,包括有家长注重正确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社会广泛参与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引导教育,大学生群体本身应该学会反思自我。希望本文可以对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有效建议。

大学生;婚恋观念;外部因素;引导教育

大学生是情感蓬勃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趋向于成熟的时期,因此青年的婚恋观念往往在大学时期得以发展并且趋向于成熟。然而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发展和老一辈婚恋观念发展的轨迹并不相同,也不符合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婚恋观念的要求,究其原因,有大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更有社会大环境的非正确引导。因此剖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变迁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这几个角度入手。

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一)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

恋爱行为低龄化导致恋爱动机的盲目性,80%以上恋爱中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慎重考虑,“遇上了就爱”,闪电式地进入恋爱状态。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的了解,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

(二)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

在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恋爱的结果和归宿,同时,也是恋爱者的美好愿望。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对爱情的归宿—婚姻充满期待,对恋爱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是符合道德标准的;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理性地看待恋爱与婚姻的不同,普遍认为婚姻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受到经济、事业、家庭等诸多非感情因素的影响。而在校大学生恰恰缺乏维持婚姻的稳定基础条件,未来存在很大的变数。

(三)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

盲目恋爱的结果必然是恋爱关系的不稳定,“闪电式恋爱”必然导致“闪电式失恋”。校园恋人常常会因为思想、性格、志向、兴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别恋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分手。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变迁的具体趋势

当代大学生婚姻意向折射出他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比较开放、自我和随意的,呈现出婚恋观的多维度、价值多元化和婚恋形式的多样性。反思其现象,大学生婚恋观的改变具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趋向于物质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爱情的物质需要也随之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进行择偶时将物质水平摆在了一个相对重要的物质。物质基础决定了结婚后的生活水准和消费水准,因此,女方越来越注重男方的经济实力,不仅仅是注重男方个人的工作待遇以及薪资水平,更是对男方家庭的经济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部分一线城市,很多女性要求男方一定要“有车有房”,还有很多女性更是说出“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极为功利市侩的话,而当下,这种极度重视物质的婚恋观念越来越广泛化和低龄化,已经从都市女性中蔓延到大学生群体中。

(二)更加注重双方家庭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讲究家庭出身较为接近的双方相互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阶级性质的划分趋于严明,加之处于贫困的工农人数较多,因此很多新人的结合都忽略了门当户对这一外在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丰富,不同经济环境和职业分类家庭成长中的大学生建立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进行沟通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因此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反复强调了在婚姻中应该尽量追求门当户对,当下的大学生接受父母的教育和长期的耳濡目染的接触后,也已经建立起寻求门当户对的价值观念和择偶标准。

(三)缺乏长远的清晰认识

当下大学生对于婚恋观念还缺乏长远的计划和明晰的认识,很多人只是注重于当下,但是却没能理性的将婚恋观念认真思考,将其上升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大学生对待恋爱的观念和态度是“只求今日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注重享受感官的快乐和一时的陪伴,但是却缺乏长远的规划性。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责任,一方面不能对另一半进行一定程度的牺牲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逃避压力,逃避现实,两个人不能在婚前和婚后以共同的热情和信心面对生活,更难以保持相互信任,这些可以通过磨合解决的问题最终成为双方争吵的诱因,甚至会造成双方感情的破裂,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三、大学生婚恋改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关键

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任何一种反传统婚恋观的行为都容易赢得他们的认同,甚至把这些具有挑战意味的大胆行为当作彰显个性和标示成熟的标杆,对传统道德所蔑视的行为往往还给予追捧和效仿。他们认为婚恋行为是个人的私事,排斥学校等外来力量的干涉,在思维上对一些不良的婚恋行为很少给予理性的判断。

(二)社会大环境是诱因

大学生的婚恋观受社会婚恋观的影响,是一定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大学校园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受西方思潮的冲击更为强烈。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日益冲击我国传统的婚恋观,这些难免会对心智发展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

(三)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

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性问题,更是有损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

(四)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索

在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中,父母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不良的婚恋观和婚恋价值取向与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父母对子女经常灌输金钱观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甚至出现“金钱至上”的恋爱观。

四、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引导

(一)家长注重正确观念的引导和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发展出现偏颇,有很大原因出自家长的错误引导。家长在婚恋教育中应该起到正面的积极地引导作用,应该灌输给大学生正确的择偶观念以及恋爱观念,更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国外的家长会在小学时期开始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在中学时代进行相关的婚恋教育,因此国外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们对于婚恋和性的态度较为坦率真诚,孩子们可以和家长开诚布公的谈论婚恋问题和性问题,遇到烦恼也会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但是国内的婚恋教育和性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遮遮掩掩”的半公开状态,家长不知如何同孩子谈起,不知如何开展相关的性教育和婚恋教育,孩子们一直到大学阶段都无法和家长对此问题进行坦率直接的沟通。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回避和家长进行谈论此事,在婚恋观念形成的阶段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自己又羞于启齿,因此造成了大学生在外部环境日趋于复杂的社会中婚恋观发展出现问题。因此家长应该加强对于孩子的婚恋教育和性教育,要在孩子性意识萌芽的阶段开始,贯穿于青春期始终,这样才能在大学阶段及时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让大学生乐于和家长沟通,不羞于和家长沟通。

(二)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培养独立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应该看到,大学生性观念逐渐成熟,继而建立起了恋爱观念和婚姻观念是一个成长的表现,也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表现,而不应该是学校为之紧张兮兮,甚至视为洪水猛兽的事情。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一个开放,友好的氛围看待大学生的恋爱关系和男女生正常交往建立的感情,这不仅需要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环境,更需要学校内的教师有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学校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就要摒弃传统的糟粕思想,摒弃封建礼教思想,用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博大的胸怀尝试吸纳,包容大学生恋爱行为。

只有学校进行包容后,才能进一步开展婚恋观念的培养和教育课程。选出一部分年轻的心理学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和婚恋观念引导。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团队,定时进行心理调查,并且随时对有相关问题咨询的学生加以引导,这是学校开展大学生婚恋观念教育的具体举措。

(三)社会广泛参与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引导教育

思想意识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发展的多样性已经体现在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养成过程中,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大量涌入使得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建立的速度十分之快,改变的速度也十分之快。因此社会应该意识到进行大学生婚恋观念引导教育的可行性,换言之,通过吸收社会信息,接受有益的社会教育,大学生是可以纠正自己当下不正确的婚恋观念的。社会各界应该通过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等新闻媒体传播手段介绍正确的婚恋观念,宣传普及正面典型,剖析反面典型。让婚恋教育和性教育成系统化,完善化,辐射给大学生群体当中。

(四)大学生群体本身应该学会反思自我

事实已经证明,当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中有很多难以为主流观念接受的想法,也有一些值得商榷思考的个人化意愿,而实际上,不是社会选择对大学生苛刻,而是大学生选择对父母,对学校,对关心他们的群体封闭自己。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民事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选择回避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当学校家长的善意帮助和他们的价值观念起到冲突时,大学生就会选择刻意逃避或者暴力还击,造成双方的关系激化。因此,引导大学生婚恋观念的正确发展就要从大学生本身的观念入手,从大学生本身的态度入手,这绝不是要求大学生无条件的妥协与听从,而是呼吁大学生愿意同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开展沟通与聆听。因此,大学生群体应该学会反思自我,反思自我的态度,反思自我的做法,只有在反思以后,才能心平气和的纠正自我的错误想法,聆听各界的声音。

五、结束语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念有助于我国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有助于加强学校和谐环境构建和家庭和谐构建。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才,只有对大学生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方方面面不加遗漏的进行教育,才能保障大学生的最终成才,才能使大学生平稳从校园过渡到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陈冠宇.加强大学生婚恋观念教育的几点建议[J].东北教育,2014.12.

[2]吴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塑造[J].沈阳市教育管理学报,2013(04).

[3]刘超.青年婚恋观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

[4]唐妍.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及教育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4.

[5]韩绍卿.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婚恋观探索[D].成都理工大学,2012.

[6]王芳.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

佟姝婳(1995-),女,满族,辽宁阜新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G647.8

A

1006-0049-(2016)15-0048-02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1:46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52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趣味测试
家庭百事通(2015年3期)2015-05-30 22:12:39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海峡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19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