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胜
陈胜雕刻工作室,北京 100085
浅谈木雕工艺中的技与艺
陈胜
陈胜雕刻工作室,北京100085
作为一件真正的雕刻艺术作品,不仅要在技法运用中充分发挥,充分体现美的旋律,更主要的还要运用其艺术联想和回味的效果。
木雕;技艺
众所周知,木雕工艺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瑰宝之一。她既具有造型艺术的普遍特征,又有别于其他艺术形态,具有自己鲜明的独有特性,她既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装饰价值,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使人们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得到有机的结合。
闻名于世的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等,金漆木雕,她本身来自于民间,通过在实用家具和建筑中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美化而来。比如实用的雕花‘顶箱柜’、‘床’‘屏风。挂件’等等。建筑装饰有庙宇,神殿等雕梁画栋,表情丰富。
木雕工艺在生活当中经常出现,其应用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千奇百怪。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以往的木雕艺人,均集雕刻和木工于一身,往往只追求‘技’而疏忽了‘艺’。因此有许多的作品,其艺术感染力和反映时代气息就不够,甚至有些作品中使人感觉到枯燥,繁琐,杂乱,缺乏真正的艺术魅力,失去其作品应有的艺术价值。所以在‘技’的基础上,必须溶入‘艺’,使艺术作品真正具有艺术语言,渗入艺术的细胞,集‘技艺’于一体的作品,才能“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使人无穷回味。
当然技术本身也包含着美,从历代的老雕刻艺人最初的浅浮雕到深浮雕、镂空雕、发展到深浮雕和镂空雕相结合在一个作品,到半圆雕,再到圆雕,缙云悬雕等技法的运用,都从作品的审美观出发,提高了木雕工艺的技艺水平。在很多作品中悬雕、浮雕、深雕、镂空雕的技法相结合,比如《清明上河图》屏风,将历史的名画以木雕技艺反映出来。从人物的动态,造型,雕刻的技法运用上比较讲究。深浅刀法的过渡运用,使作品在立体感方面有了一定的增强。
但是基于艺人们的知识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同一题材的作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如何在背景的运用,格局的配置运用等,来充分完美地体现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显然有所不同,也会有很多的不足。因而,使人在感叹之余、在回味、遐想的意向就会很缺乏,这也是在以往老传统作品中所存在的普遍现象。
作为一件真正的雕刻艺术作品,不仅要在技法运用中充分发挥,充分体现美的旋律,更主要的还要运用其艺术联想和回味的效果,这样的作品从图纸设计、格式配置、空间运用。首先就要有严格的构思,这样的作品就像一个顶级的舞蹈家在充分发挥其本人的高超舞技的同时,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节奏,才会使观众有一种身随音动、意随律走的感觉。充分享受美的旋律,达到回味无穷的地步。
正如前面所说,作为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其工艺美术价值几何,在技艺的运用上是有直接关系的。而技艺本身又是如何把设想和构思付诸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刀法技巧则是关键所在。无论是花鸟、鱼虫、人物、山水、亭台楼阁,根据其不同的造型和特征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突出了以线条表现为主、线面结合。以表现立体造型为主,加强形态的变化,来增强艺术效果。在各类人物和风景画面的雕刻中。运用刀法技巧予以体现。像天神武将之类的人物,就要以表现其人物的庄重、威武的阳刚气质为主。这就要采用大刀阔斧的线条、以简朴的块面结合为主要的雕刻手法来完成。文人雅士、仕女之类的人物,则采用灵活、细腻流畅的线条为主,以线面结合的手法,对发式、衣纹则用细线浅刻浮雕的技法来加以体现,使人有一种清晰、脱颖而出之感。对景物特征,则运用透视线条和镂空雕技法来增强空间的立体感。
如要多人来完成的作品,在工序的安排上,可以根据雕刻艺人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美术素质,给以适当的调配和加强指导。
从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一件好的工艺美术作品,或者是装饰实用品,往往是技术和艺术的相互融合,并凝聚于整个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成功。从作品的立意构思、布局形式、结构取舍、艺术情趣等方面,都要紧密的结合,那她既是一个精湛技术的运用,又是一个艺术修养的深化体现,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形成一个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徒有其表的失败之作。
技为艺,艺需技。
误技为艺实非艺,
缺艺惟技不是艺。
艺院学艺首推技,
忽视习技从何艺?
艺要技,技表艺。
技随艺,艺达意。
技艺缺一不可以,
以技进艺很不易。
这是一位前辈留给后人的,这段话足以说明技于艺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后学晚辈指出来从技术要向艺术转变是一定先要有过硬的技术为基础。
J525.1
A
1006-0049-(2016)15-0148-01